省直代表 卢得志
参加大众日报创刊70周年新老作者座谈会,感到十分荣幸和亲切。记得第一次在大众日报发稿是 1977年,文章的题目是《输入与输出》。当时我在县教育部门工作,那是一篇谈教师文化修养的稿子。从那时开始,二三十年来为大众日报写过多种稿子,但主要还是理论、 评论、 杂谈类稿件。 稿子发表后,有的在当时产生了一定反响。今天坐在这里,我想起前几天在大众日报上读到于冠深同志一篇饶有意味的短文《感恩》,在大众日报创刊 70周年之际,这位资深报人,由衷地表达了对大半辈子工作于斯、 生活于斯的大众日报深切的感恩之忱。我作为一名业余作者,今天在这里所要表达的,也是一种感恩之情。为什么呢?因为为大众日报写稿的经历,使我受益终生。
首先,为大众日报写稿,使个人养成了勤于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工作水平不无裨益。工作之余,坚持写一点东西,是个人从年轻时就着意养成的一种习惯。起初,仅是出于一种业余爱好,后来,特别是担负一定的领导工作之后,更多的则是出于本职工作和自身思想文化修养的需要,受一种社会责任感的驱使。在县、市做宣传工作期间我曾这样与同事们共勉:不同层次的宣传干部,在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上会有不同的要求,但在同一层面的党政干部中,宣传干部应是这个群体的“思想家”、“理论家”、“笔杆子”。我的体会是,要写东西,就要读书学习,就要分析思考,就要归纳提炼,这对于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二是写稿提升了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写稿离不开学习,学习本身就是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另外,写文章要言之有物,有感而发,那就不免要评说事非,臧否人物。这样,写稿的过程就成了个人“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过程。它会使自己不断得到真诚、善良、美好情感的滋养,始终保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同时还会从所批评鞭挞的一些消极现象中引以为戒,警策自己不犯或少犯错误。
三是通过写稿,结识了一批良师益友。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的大众日报,经过血与火的洗礼,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创造、培育和继承,形成了一种优良的传统和风气。在写稿过程中结识了一些编辑和记者,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大众报人那种敬业、精业和甘于奉献的职业精神,那种正派、严谨、热诚、谦逊的品格,使自己受到很大的教育。有些资深的老同志,既有政治家的坚定清醒,又有报人特有的敏锐,还不失文人的风骨,成为自己十分敬重的师长。
四是写稿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回想起来,为大众日报写稿较多是十多年前在市里工作期间。应当说在下面工作比省直要紧张一些,我的习惯是,每天下午同志们下班回去了,办公室安静下来,自己便进入了学习、写作的状态。写完稿子回宿舍时,已是万家灯火,走在回家的路上,顺便把稿子投进路边的邮筒,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惬意。 过去有一部著名的长篇小说,书名叫《工作着是美丽的》,我觉得工作着并写着是更美丽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因为写文章拓宽了自己学习、观察、认识世界的视野,这就相对延展了生命的宽度;“干”之余,又多做了一份“写”的工作,这就相对延伸了生命的长度。 因此,当我今天回想往事的时候,因为有了为大众日报写稿的经历,我感到了生命的充实,感到了生活的美丽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