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国鹏 报道
本报济南讯 第5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如火如荼举办期间,由文化部牵头,10月21日,省实验中学被授予“京剧艺术传承基地”称号;10月24日,千佛山、英雄山、趵突泉被授予“京剧艺术传承示范园”称号。授牌仪式上,国内众多名家专程前往献艺。前来参加中国京剧艺术节的演员们认为,这标志着各界对山东京剧艺术传承、普及与发展的高度认可。
山东的京剧热,源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亦得益于京剧艺术广泛的普及。首先是从娃娃抓起。济南市纬十路小学与济南市京剧院举行了“签约共建”,成立山东省首家少儿京剧团。2005年 9月,学校又把京剧艺术作为校本课程引入课堂,1到6年级所有班级均开设了京剧艺术课。学校把每年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定名为“京剧文化艺术节”。董庆峰校长说:“我们就是想使学生在文化、艺术、思想各方面都能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国学精髓,真正成为拥有文化底蕴、适应社会发展的人。”省实验中学开设了《京剧》校本课程,并成立学生社团“京昆社”作为曲艺爱好者学习交流的园地。聘请省、市京剧院团的专业演员,到学校指导学生学唱京剧。自 1999 年起,学校已经举办了四届京剧联欢会。京昆社的学生社员则成功排演了《贵妃醉酒》等一批京剧名段,以京剧折子戏《姚期》为基本素材拍摄的电视专题片《一朝清曲伴初蝉》,荣获全国首届优秀校园电视节目金奖。
10月16日,济南剪纸艺术院徐健院长的百余幅京剧剪纸艺术品在济南纬二路小学展出。京剧故事、人物脸谱,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孩子们眼前。从一幅幅精美的艺术品中,学生们获得了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
不仅中小学,我省的大学里也弥漫着浓郁的京剧艺术氛围。早在1979年,山东大学就成立了“京剧研究社”,后改名“京剧爱好者协会”,一直延续至今。山东师范大学,以及烟台、聊城等地的高校,也都有学生的京剧社团组织,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山东大学教授、山东大学(东校区)京剧爱好者协会会长姜可瑜从1987年起开设京剧课,报名选修者踊跃。去年,他在南新校区开课,就有 170多名学生报名。11月1日,他们又开展了“京剧在校园”演唱会。这个活动每个学期择期举行一次。全省各地还活跃着数不清的票友和京剧爱好者团体。在各地的公园社区,随处可见他们切磋演出的场面。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期间举行的“首届济南十大京剧名票”评选,吸引了近千人报名,有70 多岁的老人,也有五六岁的孩子,唱念做打,都颇见功底。
据粗略估计,仅济南的票友就有数千人。济南京剧业余爱好者联谊会作为票友组织,包括7个社团近 400人。每到周末,英雄山下的京剧广场,票友们在那里举行演出。趵突泉里有戏剧大舞台,是京剧票友们活动的园地,每次演出都吸引很多游客和市民观看,服装、道具等都是票友们自己掏钱买来的。
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在济南举办,同时在青岛、淄博两个城市举办,无疑给山东的票友、戏迷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舞台,给了他们观摩名家演出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