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组委会主持召开的“京剧艺术继承创新”学术研讨会正在济南舜耕山庄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名专家、艺术家参与了本次研讨。今天,本报刊登著名编剧刘桂成的部分发言。
这次见到了各位领导和专家,咱们能在济南相会,感到非常高兴。我主要看了历史戏,这一届京剧节好戏连台,也受到了很大的鼓舞。讲到现代戏的创作,我可以谈一点儿体会。我觉得现在我们的一些剧作家们,好像有一个误区,喜欢借古喻今,借古讽今,舍近求远,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觉得有三条:第一是遵命文学;第二是现实题材难写;第三是群众不爱看现代戏。无非这么几条,使我们剧作家们不愿意涉及现代戏创作。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文艺政策和倡导是有的,但创作环境的宽松和自由,也是不争的事实,没有强迫作家一定要写什么,或者不许写什么,即便是组织创作也并无强迫。现代戏写不好,粗制滥造也是事实,以致影响了我们现代戏的魅力和感召力,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因素。遵命文学不一定写不出好作品,好像写典型、写模范,这个肯定出不来好作品。但是自古以来,人性模范就是我们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像杨家将就是保家护国的模范。
其实现代戏也不是难写,而是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投入不足,使我们对现实生活中人物内心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不够。所以,每当遇到一个题材,写什么,如何写,往往是为迎合政策而写。戏剧艺术是写人性、人情艺术,离开了这个本体去解释理念,去写事件的过程,肯定是写不好的。山东省吕剧院的《李二嫂改嫁》现在还在演,为什么?因为当时这个戏的创作,就不是贴标签地来宣传妇女解放,它是真实地写了一个小寡妇在改嫁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内心复杂的矛盾,这个剧写得比较鲜活。
认为群众不爱看现代戏,我觉得这个也不对,并且是相反的。我可以举例,大家都知道,山东省吕剧院前有代表剧目《李二嫂改嫁》,近年又创作了一台《补天》,一个《补天》国家奖了三百万,到天津去演了一场给了二十万。它们都是现代戏,并且都很受欢迎。
我觉得不管是历史剧还是现代戏,只有好戏才能传世。但是最好还是写现代戏,因为写历史戏时间长了,观众容易把你当成历史,唯独现代戏可以传至久远。
(刘桂成,原山东省吕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记者 秦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