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霍晓蕙
身穿蓝色毛衫,眼睛充满笑意,边接电话,边微微点头,10月31日上午,京剧名家、著名荀派传人、北京戏曲职业学院院长孙毓敏女士应邀来到本报,通过热线电话和关心、喜爱京剧的山东戏迷拉起了呱。
百余读者争相和名家拉呱
“您是天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一招一式把观众带到了剧情之中,您演的‘红娘’令人叹为观止。希望您和您的学生创作一出现代戏,以飨观众。”
“我是19岁的男孩,能不能学唱旦角?”
“我是济南一名学国际贸易的大学生,请问怎样提高‘80后’、‘90后’对国粹艺术的认知与喜爱,使京剧得到普及与发扬呢?”
“荀派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到哪里能买到您的戏曲专辑?”
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就有百余位读者朋友打来电话。对于大家的问候,孙毓敏表示感谢;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她一一作答。
孙毓敏把这次热线称作是一次“京剧艺术谈心活动”。尤其让孙毓敏感到欣慰的是,打来电话的不仅有中老年戏迷,也有青年人。她表示,年轻人喜欢京剧,京剧的发展就有戏。
“下次来山东,还要讲京剧”
孙毓敏告诉记者,京剧也称为国剧,表明这一剧种地位高,又叫梨园行,“外国人有一种说法,如果你中国人不懂京剧,我就不承认你是中国人,所以京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大标志。”她介绍,有位法国友人特别喜欢京剧,邀请她和她的学生去欧洲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在那里,她通过现场讲、演,让语言不通的法国观众明白了唱腔、锣鼓、行当等京剧知识,在法国掀起了一场“京剧热”。在短短的33天里,她带领50名师生连演27场,每场演出要谢7次幕才行,演出结束后还有很多人不肯离去,学翻跟头、画脸谱,“兴奋得要命”。
法国之行让孙毓敏感觉到,要让人明白京剧的魅力,不光需要表演,也需要去讲。讲得明白,听的人才有兴趣,才会愿意接触它。 “比如说,鼓,咚咚;锣,当当;铙钹,噗噗;小锣,得得。”孙毓敏一边做着手势,一边笑着说,“这四样,合起来是‘武乐’,不同的组合表达出来的含义也不一样,比如:嗒,喀噗嘞得锵锵……表达的就是‘逃跑’,这多有趣啊。”
受京剧道白通俗易懂的影响,加上性情直率,孙毓敏说话生动而直白,并且时而穿插几句地道的河南话,她说:“相比国外的热情,我们对本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似乎大打折扣。现在小孩看日本动漫、美国卡通,那都不是中国的。所以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有载体,中国人得喜欢点中国的东西,比如京剧等戏曲,对民族艺术要有兴趣、荣誉感。”
孙毓敏表示,下次来山东,还要来本报作客,通过各种形式普及京剧。
本文照片均由徐延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