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2008专题汇总>第5届京剧艺术节>最新报道
站内搜索:
而今又见《韩玉娘》
2008-11-03 08:19:00 作者:卫平 大众网

  而今又见《韩玉娘》
            ———梅派名剧《生死恨》改编解读
            
    韩玉娘是梅派名剧《生死恨》的女主人公。多年来,该剧除偶有片断露演之外,好久不见演出全剧了,剧中人的名字也就显得有些生疏。最近,李瑞环同志对《生死恨》进行整理改编,十易其稿,新本的剧名就定为《韩玉娘》,读罢如见故人翩然归来,高兴而崭新的感受不禁油然而生。从《生死恨》到《韩玉娘》,有许多珍爱的保存,又有许多关键性的改进和提升,使名剧得以新貌重现于舞台,是传统剧目整理改编的又一新的收获。

    在多姿多彩的梅派代表剧目中,《生死恨》是有着特殊历史背景和深具社会影响的一出戏。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罪恶的侵华战争,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梅兰芳痛切感到“这片黑云也愈来愈大,笼罩着全中国,大部分的人民,都遭受着残杀、奴役……”“从那时起,我的心上压着一块石头”(1)。出于艺术家炽热的忧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他以自己的艺术溶入了抗日救国的时代洪流。

    据《梅兰芳年谱》记述:“(1936年)2月26日为反映沦陷区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惨遭遇,为激励全国人民的民族气节,积极投身抗日斗争,由齐如山根据明传奇《易鞋记》改编的京剧《生死恨》,在上海天蟾舞台与观众见面。梅饰韩玉娘,姜妙香饰程鹏举……连续三日爆满。”(2)该剧反响之大,引起当时上海社会局日本顾问的惊恐和不安,企图禁止上演,而梅兰芳以观众要求为理由,“严正拒绝,照演不误”。紧接着又赴南京大华戏院连演三天,“观众特别踊跃,排队购票竟至把票房的门窗都挤坏了”。由此可见该剧在广大观众中间激起的强烈共鸣。《生死恨》遂成为梅兰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出爱国名剧。

    像他创演的其他剧目一样,《生死恨》在声腔、表演上也有新的设计和创造。“纺纱”一场的大段[二黄]唱腔,深沉委婉,刚柔相济,把韩玉娘的一腔压抑、悲怨和期盼之情抒发得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很快作为梅派的经典唱段流传开来,至今传唱不衰。

    然而,随着岁月的推移,该剧以全剧的方式演出渐渐少了,舞台上见到的是剧中的一折或选段,以至近年出现了曲传而戏难传的趋向。究其原因,症结在于战争年代“为时而著”的作品,匆促间难免遗下粗疏之处,而观众对名家名剧的欣赏期待,则只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于是这类作品的不足就显得越发突出。这并非是孤立的创作现象,一些在特殊历史时期曾经引起轰动的作品后来归于沉寂,大多与此有关。梅兰芳生前对《生死恨》的本子并不满意,曾经多次进行修改,“他认为,他的演出本始终不是理想的范本。”(3)现在看来,原剧本的缺憾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点情节设置。

    《生死恨》讲述的是北宋末年,金兵南犯,韩玉娘、程鹏举沦落敌营为奴,被敌将强令婚配后的离合悲欢、饱经劫难的不幸遭遇。新婚后,玉娘力劝鹏举回故国抗敌,后者恐为试探,曾三次向敌将告密,致使玉娘惨受折磨,也为后来的苦难埋下了祸根。此举尽管出于虎口求生的自我保护,但程鹏举的多疑、惧敌及其酿成的恶果难以被人谅解,人物不可爱也不值得同情,不仅影响到贯穿全剧的患难夫妻的感情基础,而且对之“生死”相恋,也有损于明理刚强的玉娘形象。二是人物性格前后不够统一。韩玉娘以及程鹏举都有自相矛盾的表现和唱词,造成玉娘的形象不够丰满、鲜明。另外,结尾玉娘与鹏举重逢,突染重病不治,含恨而终,也显得突然和生硬。三是故事冗长、拖沓。前半出戏基本上是交代宋、金交战的背景,两军的出场人物众多,与主人公缺乏直接的、密切的联系,且多属于过场戏,没有重点唱段和表演,很难吸引观众看下去。

    对于《生死恨》这样一出主题鲜明,在历史上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并且演唱艺术也具有很高保留价值的流派代表剧目,任其走向沉寂是非常可惜的。好戏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反复修改、锤炼加工才得以流传的。为了使名剧重现舞台,针对原剧本的不足,改编本《韩玉娘》从整体布局、人物性格到故事情节都做了较大的改动,方法似乎可以概括为4个字“保、减、加、改”:

    “保”是以极为珍惜的态度,保留原剧的艺术精华,并力求予以完成。“纺纱”一场(原剧本第13场,改编本第5场)的[二黄]“导、碰、原”唱腔完整地保留下来,并把入梦的情节稍加渲染,这是韩玉娘苦命的一生唯一的一次欢乐场面,既表现她的疾心期盼,也与她的悲惨结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令人为之酸楚和同情。还有,末场的一段别出心裁的[反四平调]唱腔也保留下来,唱词改写为“夫妻们分别数载,整日里盼他归来。到如今他功成名就来迎我,可怜我病入膏肓无力回天好不伤怀。怕只怕病重难等待,抱恨终身实在悲哀!但愿得夫妻们见上一面,求苍天发慈悲为我安排。”与原词相比,新词显然与戏剧情境、人物此时此刻的心境更为贴切,感情更为沉重和浓烈,与悲凉、哀婉的声腔旋律融为一体,道出了玉娘感伤、无奈与向往交织的心声。

编辑: 王晓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