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轨接市接政策融资融智融环境
——德州市“南融北接”尝甜头
在齐河县国科高尔夫工作的刘先生现在每天都可以给在济南的家人打电话了,他们单位已经开通了区号为0531的固定电话。在与济南市区仅一河之隔的齐河,已经有很多企业像国科这样安装了济南区号的电话,“这样可以更方便地与济南的企业联系业务,也便于济南的消费者跟我们联系,以便更好地为省城服务”,齐河一家企业的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在当地,主动融入济南,作济南的卫星城,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共识。
不仅是齐河,在德州,从北部的庆云、乐陵,到南部的禹城、临邑,“南融北接”都是当地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德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雷建国告诉记者,德州市位于京津济交通大动脉的中间地带,区域优势得天独厚,主动接受这些地区的幅射,实现合作共赢,对德州的发展至关重要。“德州必须打破不在一个行政区划内就不能对接发展的误区,本着承接幅射,当好配角,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向北主动对接天津滨海新区,向南主动融入省会城市经济圈,推动德州的发展”,雷建国说。
德州人形象地把南融北接概况成一幅对联:北接就是接轨接市接政策,南融就是融资融智融环境。德州市委政府专门成立了以书记、市长为主任的“南融北接”战略推进委员会,对“南融北接”工作进行总协调,总调度。与济南市签署了《德州市融入济南服务省会共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举办了“德州市对接天津滨海新区恳谈会”,并与天津、济南建立了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合作事项协调推进制度、人才交流锻炼制度以及部门衔接落实制度等四项工作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南融北接推进机制。
“南融北接”的深入开展,也使德州切实尝到了甜头。到目前,全市已有150多家机械电子加工、汽车零部件、玻璃钢、中央空调生产企业与天津重多大企业形成了上下游配套关系,产品达到300多个品种,制造业配套优势已初步显现。乐陵市已有12万人在京津地区务工经商,其中在天津滨海新区就有9万人,占到塘沽区人口的1/10。2007年,全市销往京津济市场的肉蛋奶总量达到了16万余吨,约占京津济市场份额的9%,禹城市的功能糖成为了可口可乐、乐百氏的主要供货商,齐河县在济南八里桥蔬菜批发市场设立了齐河蔬菜专卖区,开辟了齐河—济南蔬菜绿色通道,促进了当地蔬菜种植业的大发展。
在产业承接方面,夏津县与天津知名企业共同打造“纺织城”,开发区引进了石油管材加工、光电一体化、太阳能设备等项目,陵县则承接了天津粮油公司全部挂面生产能力和1/3的面粉生产能力。
“京沪高铁通车后,德州到济南只需20分钟,而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对德州也是重大的机遇”,雷建国说。他表示,德州将继续在产业对接、人才互动、文化互融、基地建设、体制对接等方面加大力度,推动“南融北接”工作取得更多实质性的成效。(大众网记者 赵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