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阳区村民一人赚着“三份钱”
旧村改造让这里的村民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厂房租金一份钱,村民进厂上班再挣一份钱,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又是一份钱。在青岛市城阳区,这里的村民过着比城市居民还舒服的日子,旧村改造不但没给这里带来难题和刺头,而且让村民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10月11日,记者来到城阳城郊的后田社区。这里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硬化的道路让人根本觉察不到这里曾经是一个农村。据介绍,后田村建成26个楼座、面积达8万平方米的高档次住宅楼,在新居住区内,实行集中供暖,天然气管道入户,绿化率达到44%,配套有绿地广场、农贸市场、综合商业中心及幼儿园,实行统一的物业管理、电子巡逻和24小时保安值班,为居民提供了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居委会干部孙香娥告诉记者,由于每家每户的情况不同,拆迁改造工作很复杂,为此,后田村尝试了旧村自治改造的新办法,在旧村改造的准备过程中,村民共同制定了《旧村改造实施细则》,几经讨论,由全体居民户表决通过,在拆迁过程中,村民代表成立了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包括村党委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妇女代表和企业代表等成员,根据每家每户的不同情况,推进拆迁改造工作。
“在别的地方旧村改造是个难题,但是在我们城阳区,村民对于旧村改造摸索出来一套自己的路子,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要求改造呢!”说起旧村改造的话题,青岛城阳区委书记王鲁明颇为得意地告诉记者。“整个旧村改造,都是在村民的组织下完成的。”参与了整个旧村改造的居委会干部孙香娥介绍,后田村的旧村改造从2003年 10月开始讨论,到2004年底就改造结束,进展顺利的主要原因就是村民的参与和支持。
提到自家的房子,王家村社区的村民王元盛笑得合不拢嘴,“我们家以前住的平房才90平米,改造后的新楼房有96平米,多出来的面积,仅仅只需补1000多元,平均每平米还不到200元。现在俺村的房子已经涨到每平米3000多元,怎么算都赚了!”以工促农、以工富农是城阳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重要举措。通过旧村改造,村民们不仅能从低矮的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而且如果新房和原来的房屋面积有出入,将会严格实行多退少补的政策,绝对不让农民吃亏。旧村改造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村里的集体土地腾出来后通过招牌挂的形式发展二三产业,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问题,还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王家村社区就利用腾出的土地,建了两个工厂,解决了村里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自治”改造制度的实行,激发了村民参与旧村改造的热情。在后田等村试点的基础上,旧村自治改造开始在城阳区进行推广,并根据各自实际有所创新。城阳区委书记王鲁明介绍说:“实施旧村改造,加快农村城市化,绝不是简单的楼房堆砌,而要体现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村容整洁并不代表旧村改造的结束,而失去了部分土地的农民,在变身城里人的过程中,更需要有一份工作,一份收入。在城阳区的城阳村,就有一条这样的规矩:不卖一分地,而是盖好厂房来出租,以一份地挣三份钱——“厂房租金一份钱,村民进厂上班再挣一份钱,村民以土地入股分红又是一份钱。”
“城阳区的旧村改造实现了农民带着‘资产’进城。”这是在“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建设暨城阳经验座谈会”上,建设部一位官员对城阳旧村改造如此评价。(大众网记者 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