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首席记者 杜海 淄博报道在生产要素制约日趋突出、科学发展任务日益紧迫的今天,因资源而兴的重化工业城市淄博,其发展空间渐显局促,这在全省也是鲜见。作为具有上百年发展历史的老工业城市,淄博如何再创发展新优势?10月中旬,在淄博宾馆一间会议室内,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侃侃而谈,“推动淄博经济变强,根本途径是转变发展方式。只要工艺先进、技术标准高,重工业完全可以做到重而优、重而特、重而高附加值。”随着刘慧晏的描述,一个新的产业转型思维正逐渐清晰。产业调整“不能一调了事”在许多人眼里,重工业就是高能耗、高污染的代名词。但刘慧晏认为,如果辩证地来看此事,视角就会完全不同。“我先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淄博柴油机厂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柴油机,订单已经排到了2012年,有很多客户为了早一点拿到产品,甚至打电话找市政府帮忙;第二个例子是,我有一次到日本的一个海滨城市考察,那个不大的城市上马了大化工、大钢铁等项目,却依然蓝天碧水,景色宜人。”刘慧晏接着解释说,第一个例子说明,通过自主创新,重工业也可以做到重而优、重而特;第二个例子则说明,环境污染问题并不在产业属性上,而是在工艺水平、技术标准落后上。“而且,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先进,不能简单以产业属性为依据。如果科学地加以把握,常常意味着这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在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潜力比较大。”实际上,淄博市的节能降耗和产业升级工作正是依此思路展开。据导报记者了解,金晶集团曾是淄博的能耗大户,能耗占到企业总成本的40%。为了降低能耗,金晶集团通过实施节能改造项目,一条生产线一年就可节约3888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硫排放70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多吨。这,只是当地不断推进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去年以来淄博市共关停炼铁企业22家,关停造纸企业24家、酒精企业1家,淘汰建陶企业30余条生产线,淘汰68条缸瓦生产线、635座石灰窑生产企业。在2006年的全省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考核中,淄博市仅名列全省第6位。2007年,在全省节能目标责任考核中,淄博市综合排名跃升到第3位。“产业结构的调整不能一调了事,不能因为调整阻碍经济发展”,刘慧晏指出,“重工业是淄博的传统优势,而且配套能力强,容易拉长产业链,形成重型产业集群。淄博应利用好这一优势,在提升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上下功夫,既要碧水蓝天,又要经济发展。”在刘慧晏看来,淄博的转型和振兴首先要调整和提升自己的传统产业。同时,淄博的决策者意识到,当地不是没有资源支撑空间,而是产业链条短,加工深度浅,离“优而特、优而附加值高”的目标仍有差距。因此,淄博着重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和技术标准、拉长产业链等方面下功夫,促进石油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而特、优而附加值高,促进新材料、医药、汽车和机电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形成规模。淄博的目标是,力争5年内,把上述主导产业分别打造成年销售收入千亿元以上。同时,用5年左右的时间,把当地70%以上的工艺设备更新。挖掘齐文化精髓“古为今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有文化意识,而且,二者相互交融密不可分。”在刘慧晏看来,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不容小视。“弘扬齐文化对山东有特殊意义,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有必要深入挖掘齐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
“‘监淄之途,车彀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古人这样形容齐国的繁盛;南怀瑾最近出的一本书中说,世界上第一个财富中心就是齐国国都临淄。这些都表明,当时的齐国是多么富足,齐文化的影响多么深远。”刘慧晏说,省九次党代会首次将齐文化和鲁文化分开来写,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对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识,这对淄博也是一大鼓舞。淄溥将深入挖掘齐文化内涵,有机整合齐文化资源,提高齐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实际上,淄博的文化宝贝太多了,有人说淄博是最适合做文化产业的地方,这句话有道理。说到底文化就是一种载体,我们的艺术陶瓷是不是一种文化产业,琉璃制作是不是一种文化产业?如何让他们产生经济效益,把我们的地方品牌培植起来,同时把外地的产业品牌吸引过来?这些问题到了该好好研究的时候了。”既然淄博的文化宝贝、文化遗产如此丰厚,那么,淄博该如何实现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刘慧晏指出,一是齐文化要与旅游业结合。“足球起源地在淄博,孟姜女哭长城在淄博,牛郎织女的传说也在淄博”,刘慧晏说,要利用齐文化的文脉将这些文化元素结合起来,通过重点规划建设齐文化生态园、周村古商埠文化园、牛郎织女文化园,做大做强现代旅游业。其次,在产品层面完成融合。刘慧晏认为,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短缺阶段、质量阶段和品牌阶段,而品牌阶段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消费。“现在淄博有齐文化符号的产品卖得特别好,下一步要在文化产品的开发方面多下功夫,比如,策划开发齐文化系列图书、影视剧作、动漫作品和网络游戏等。”最后,用齐文化的精髓来指导经济发展。“齐文化也是一种商业文化,对今天的经济文化发展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意义”,刘慧晏说,淄博人向来“好”经商,这其实就是对齐文化传统的传承。“齐文化的变革性、开放性和务实性,在今天的商品经济时代依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