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报记者 孙秀泓 威海报道
环境竞争力全国第一的威海,广为人知的是“最适宜人居”,却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座只有21年历史的年轻城市,其经济竞争力也是一流的:在山东17市中,威海人均GDP第一,该市所辖3个县级市全部为全国百强县,威海也是最适宜投资创业的城市之一。
而现在,威海正在打造另一张新面孔。“没有矿山,没有煤炭,从电力到所有的能源都要依靠输入,所以发展‘两高一资’产业是没有出路的。”威海市委书记王培廷表示,“今后威海发展的指导思想,要坚定不移地以自主创新为第一动力,实现质量、速度、效益、结构的优化。发展海洋经济,制造海上旅游精品,推进现代制造业,打造精品城市,‘四举并进’建设一个全新的海上威海。”海洋经济要实现4个转变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拥有千里海岸线的威海,目前的海洋经济已发展成为三大板块:现代渔业、临海产业和海洋服务业。海洋经济的增加值占GDP的27%左右。
威海的海洋经济如何继续领先全省?王培廷认为,这要实现4个转变。
首先由传统养殖向精品养殖转变。过去,威海年产海蛎子260 万吨,但附加值却很低。后来转为养殖附加值高的海参、鲍鱼,去年,威海海参产量达到3 万吨,鲍鱼2.6万吨,附加值占整个海产品的 40%左右。
第二个转变是由近海养殖向远洋捕捞转变。“记得我刚来威海工作的时候,路上到处都是鱼腥味。那时候有的小镇,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晒小干鱼,现在基本没了。”王培廷说,这是因为近几年流放、近捕,近海资源日渐枯竭。今后,威海要发展远洋渔业,300吨以上的远洋渔船每年要增加10艘以上。第三个转变是由单纯注重海洋养殖向海洋第二产业转变。“现在威海能造9.2万吨的船。”提起威海的造船业,王培廷一脸自豪。据了解,目前威海正在规划建设三大基地、十大船厂。去年,威海整船完工量39万载重吨,今年造船的完工预计能达到80万载重吨。
第四个转变是向第三产业转变。威海市正在策划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大型旅游项目。如今,承载1000人的“海上看威海”游船已经交付使用,比利时皇家帆船俱乐部也在国际海水浴场落户,今年威海还准备规划建立游艇俱乐部。自主创新推动现代制造业“任何的传统产品用新技术改造后都可以成为朝阳产品,这就是现代制造业。”王培廷如此阐释现代制造业。典型的例子是威海威高集团。这家发端于村办企业的医药集团,起家产品是输液器、血袋和注射器。就是这些非常普通的医用产品,占据了全国70%以上的市场。
与市场占有率紧密相连的,是威高集团的自主创新能力。据该集团副总经理陈林介绍,原来完全依赖进口的心脏支架价格高达4万多元,许多患者无力支付。威高的产品出来后,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使其价格降到1万多元。建设精品城市
威海是全国第一批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卫生城、人居城。现在,城市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是23.8平方米。在这个以环境优美著称的城市,最不能回避的话题就是环境。
“填海近1000亩,建设城市娱乐中心,集生态、商贸、会展、度假、旅游几个功能于一体。”王培廷描绘着精品城市的蓝图。他认为,建设精品城市,首先要完善城市功能。目前,威海市南北只有滨海大道一条路,再加上一个青岛路,断头路很多。打通统一路,直通南外环,会极大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还有啤酒厂的改造等,这都是中心区建成精品之后,将来威海的城市面貌。
对新上项目,威海一律实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为此,该市先后关停重污染企业近40家,搬迁50多家,对500多家企业进行了治理。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竞争力,宁肯牺牲发展速度也绝不增加污染源。”这是威海的庄严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