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传统能源的短缺和价格上涨,2008年,节能减排以及与其关联的绿色GDP、循环经济、农业节能、科学消费等话题,受到全社会关注。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省各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中,不仅把节能降耗当成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坚持“增” 与“降”两手抓,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千方百计减少能源消耗,形成了“增中降”、 “降中增”又好又快发展的格局,而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既节能又环保的风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等绿色能源,备受青睐。
烟台市2006年、2007年的万元 GDP能耗分别下降4.62%和4.5%,是全省惟一连续两年完成省政府下达节能目标的市,被省政府授予“节能突出贡献奖”。在烟台,节能成了一项“全民运动”,从政府、企业,到整个社会,全面推行节约型社会建设。不仅市里成立了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建立了资源节约联席会议制度,设立了节能办公室,组建了节能监察支队,而且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强制性标准,新建多层住宅必须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积极培育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推广新型墙体材料。市区内出租车油改气率超过60%,运输船舶锅炉实施节能改造年节油2900多吨。市直机关率先垂范,除能源短缺体验日活动之外,还举办公务车节油大赛,并对90个机关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机关年度考核目标。
对于资源利用好、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骨干企业,烟台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政策,大力扶持,2007年,机械、电子、食品加工、黄金四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56%,能耗仅占17%,新增的5户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均为低能耗企业。同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拒绝进入,严格项目准入机制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2007年以来烟台市共有60多个高耗能项目被否决。“目前烟台万元GDP能耗0.87吨标准煤,在全省仅次于东营。”烟台市经贸委副主任姜明说。
节能的同时,优化能源结构,一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得到开发利用。据姜明介绍,现在,烟台市核电、风电等新能源已初具规模,海阳核电工程进展顺利,全市的风能总装机容量达11.09万千瓦,占全市电力总装机容量的2.7%,年发电量2亿千瓦时。仅此一项,就能替代常规能源10万吨标准煤。
威海市也在打造一个新能源生产输出基地,该市可直接利用能源匮乏,但蕴藏的再生资源丰富。目前,全市正在建设和推进的新能源项目总投资1400多亿元,总装机容量1600多万千瓦,相当于目前威海总装机容量的十几倍、全省的1/3,接近于三峡工程总装机容量。风能,从2006年至今,已有华能、鲁能、国华等4个风力发电项目陆续并网发电,2个项目获得核准筹备开工,还有大唐、中海油、歌美飒等一批风电项目正在快速推进。除了风电外,水电、核电、潮汐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项目进展如火如荼。总投资400亿元,总装机380万千瓦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站项目可研报告已通过专家评审,正进入报批程序;总投资61亿元,建设上下水库,总装机180万千瓦的昆嵛山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进行可研报告编制工作;乳山口潮汐能发电项目已经选定站址,正在进行进一步测评和研究;100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和100万平方米太阳能热利用综合示范项目正在洽谈中。这些项目如果全部建成生产,每年将至少节煤5600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50万吨,相当于2007年威海全市总能耗的4倍、总排放量的9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