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三角洲上鸟儿翔集。 (资料片) |
|
广利河改造,是建设"黄河水城"的重要一步。(资料片) |
|
|
|
|
在东营,人们常常戏称,“种棵树比养个孩子还费劲”。这片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因为土壤高度盐碱化,树木很难成活。所以直到2007年初,东营市的林木覆盖率仅为11.6%,远远低于全省 24%的平均水平。
可是从去年开始,东青高速、辛河路等城市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绵延起了2922.27公里的绿化林带。截至目前,全市新增绿化面积27.85万亩,新植树木2806.26万株。
昔日“十里无一树”的黄河三角洲如今已是绿树成阴、满目青翠。更令人向往的是,东营主城区将利用19条河流与沟渠,构建“九横十纵”的城市水网水系,建设“黄河水城”。
要建锦绣水城 先造黄河绿洲
“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必须从东营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区别于长三角、珠三角,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说,“这就是坚持生态文明的发展方向,建设高效生态经济区。”
在“黄三角”开发建设规划图上,东营市被圈成了五个部分,张秋波形象地把它们称为“四区一城”:依托东营港建设临港产业区,突出发展化工、电力能源、现代物流业;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生态旅游区,打造特色旅游产业基地;依托百万亩滩涂建设生态渔业畜牧区;依托东营市经济开发区建设高端产业区;在主城区,利用19条河流与沟渠,构建“九横十纵”的城市水网水系,改善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品位,建设“黄河水城”。
然而,全市11.6%的林木覆盖率成了建设黄河水城的第一个拦路虎。去年年初,东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实施林网、水网、路网于一体的“三网”绿化工程,争取用五年的时间,建立起覆盖农田、水系、路域的立体林网,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路域林阴化、水系风景化,打造黄河绿洲。三网绿化让东营满目皆绿。
“天山雪莲”将沿黄河漂到东营
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告诉记者,建设“黄河水城”的设想来源于东营市独特的地理位置,黄河从这里入海,广利河贯穿城区,市区内有大小河流沟渠19条,水资源较为丰富,通过对这些河流沟渠的集中治理,既可以美化环境,改善生态,又可以提升城市的品位和形象。
“黄河水城”的建设分为三个阶段,去年投资8亿元,从治理60公里的广利河入手,治污截污,实现清水进城,
今年投资17亿元,沿河开发建设体育公园、文化公园、科技公园、清风湖景区和岸线整治;明年贯通九横十纵水系,实现河湖相连,河海相通,城水相依,水绿共生,基本构筑起黄河水城框架。把广利河打造成为“河海相连、水清岸绿、城水共生、人水相谐”的生态长廊、休闲长廊、发展长廊和文化长廊。
“有了水,城市就有了灵气”,张秋波说,将来在黄河水城的河道上要汇集全世界著名桥梁的造型,还要建设一座“雪莲花”造型的黄河口大剧院,雪莲的珍稀表达生态文明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也寓意着黄河地理和文化的传承——“天山雪莲”顺着黄河漂到了东营。
生态建设为“黄三角”腾飞插双翼
张秋波认为,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必须有一个突破点和切入点,那就是文化的发展要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这种结合需要一个载体来承接,“黄河水城”及黄河国际论坛、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等的建设,无疑就是这样的载体。它们将成为东营城市景观的“新亮点”、城市发展的“新引擎”、城市活力的“新源头”,使东营成为独具特色的沿河滨海城市。
“我们将邀请全世界所有的河口城市来东营开会,形成一个河口发展论坛,并设立专门的基金,对有创意的河口开发项目进行奖励”,谈起对“黄河水城”将来的设想,张秋波兴致勃勃:“现在东营的宣传材料上一般都是写‘ 黄河在这里入海,胜利油田在这里崛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东营市的城市名片上将增加一个新的称谓——黄河水城”。
如今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使越来越多的东营人受益,像声名鹊起的黄河口大闸蟹,已建起10万亩养殖示范区,使数万渔民增收,蟹苗远销江苏、浙江等大闸蟹的主产区。黄河口旅游度假区也已声名远播,省内及京津等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依托黄河口生态环境确定的湿地高尔夫、湿地植物园、汽车营地、温泉疗养度假、黄河口观光港、黄河文化园、山东渤海航空城等重点招商项目更是广受青睐。
“黄河三角洲开发项目的落地,必须符合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定位,必须符合国家投资项目的政策规定。凡是不符合的项目,一律不得引入。”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问题上,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明确表态,“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要对黄河三角洲的持续发展负责。”
■“买来发动机,广饶就能造汽车”
“克莱斯勒、福特等汽车公司用的刹车片,都是我们生产的。我们有自己的研发基地,正在开发动车组和飞机用的刹车片。”说出这番话的,是东营市广饶县一家汽车配件公司的老总。
广饶县位于黄河三角洲南部,濒临渤海莱州湾。全县辖12个乡镇、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49万,面积1138平方公里。没有资源,没有历史基础,靠着工业的带动和企业的发展,广饶从一个典型的农业县,迈入了全国百强县的行列。
为福特等国外汽车生产刹车片的这家公司,叫信义集团。作为国家级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信义集团能够生产1000多种车型的制动片、制动盘和制动器产品,在为克莱斯勒、伏特等汽车巨头配套的同时,国内主机配套份额达55%以上,稳居国内同业第一名。
而广饶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只有这样一家大企业,而是围绕汽车生产所形成的庞大的汽配产业集群。“如果买来发动机,在广饶县就能组装汽车。”广饶县县委书记赵豪志自豪地说。
“光轮胎这一个产业,销售额就将近300个亿,200万套以上生产能力的达到9个企业。围绕轮胎生产,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集群。”县委书记赵豪志说。为了保证原料的供应,广饶还与老挝签订了30万亩的橡胶林种植合同,目前已经种植4万亩。
如今的广饶,已经形成了造纸、化工、汽车配件、橡胶、纺织、农产品加工等六大支柱产业,拥有全球最大的新闻纸生产基地,以及华泰集团、信义集团等著名企业。“传统产业并不是落后产业,有落后的产品,有落后的管理,但是没有落后的产业。”当许多地方为了调整产业结构而弱化传统产业时,县委书记赵豪志语出惊人。“我们要发展高新技术,更重要的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
■黄河入海口“绽放”雪莲花
东营,黄河入海的地方。对于从未到过这个城市的我来说,这是从地理课本上得来的有关东营的最初印象。脑海中无数次想象,黄河入海口那条泾渭分明的交界线,该是怎样的一番壮丽图景;东营,又该是怎样秀美的一个城市?
汽车在公路上飞快行驶,车窗外的风景一扫而过。已是深秋,路边的草已经枯黄,大片大片的荒草地就这样在路边绵延。路边,碗口粗的树像是刚种下不久。“应该是还没到城区吧?”我这样想着。
然而,下车之后我才被告知,这里已经是东营市区的辖区范围。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在东营,种棵树比养个孩子还难”。原来,东营所处的入海口,是一片退海之地,土壤高度盐碱化,适于生长的树木非常少。即便是换掉树坑里的盐碱土,几年后,土壤也会再次被盐碱侵蚀。东营,成了名副其实的“绿化禁区”。
原来,除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之外,东营也在承受着“水浸”之痛。不过,犹如盐碱地上越来越多的新绿,这个年轻的城市,处处都在散发着蓬勃的朝气。在东营人的努力下,马路变宽了,河水清澈了,轰轰烈烈的“三网”绿化工程正在让“绿化禁区”成为历史。黄河口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机遇,正在转变为经济发展的契机。
2007年10月,第三届黄河国际论坛暨首届黄河口旅游文化博览会举行,东营市确定为黄河国际论坛的永久会址,计划投资10亿建设“黄河国际论坛中心”;2008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顺利跻身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8年10月11日,首届黄河口马拉松全国邀请赛举行,下一步,黄河口马拉松要升级为国际邀请赛。
围绕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东营正在向着建设“黄河水城”的目标前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昔日的盐碱地,终会绽放圣洁的雪莲花。本版稿件采写:尹燕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