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1992年以来连续跨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国内生产总值每年都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
这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手工业专著《考工记》、第一本农业专著《齐民要术》、最早阐述服务业的专著《管子》都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的。
在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大潮中,如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推动经济变强,成为这个融合齐文化传统的工业城市——淄博的当务之急。
关于产业结构
"'重'工业要重出水平来"
淄博是一个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偏重,发展比较粗放。2007年,重化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81.39%。重工业的发展给淄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很长时间里,“呆上半天鼻孔就发黑,穿一天白衬衫就变灰”的调侃,成了淄博环境现状的真实写照。
“发展有阶段,过去的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对于淄博的发展模式和眼前的环境现状,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并没有把板子全打在重工业上。“上世纪90年代,老工业基地积疾爆发,博山的工厂当时已经无钱发工资,企业的发展是先让工人吃上饭的问题,所以环境保护难以顾及。”
刘慧晏坦承,当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后,抓环保是时代的必然,但这并不意味着重型产业只有“下马”这一条路。“新加坡有6000万吨的石化产能,但人家照样是花园城市。所以问题不在产业属性上,而是在工艺水平、技术标准落后上。重型产业只要生产标准、工艺水平、工艺设备是一流的,完全可以做到‘重’而‘优’,‘重’而附加值高,完全可以拉长产业链,形成品牌优势。所以‘重’也要重出水平来。”
刘慧晏举了一个例子:淄博柴油机厂的订货单已经排到了2012年,但是因为生产大马力柴油机所需的曲轴全由日本进口,生产规模一直受到限制。“这说明我们还没有‘重’出水平来,如果科学地加以把握,在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等方面潜力还是比较大的。”有鉴于此,淄博组织实施了“双百工程”,通过推进百项重点工程,发展百家重点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工艺设备水平和技术标准,在拉长产业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打造特色产业集群上下功夫。
关于环境保护
建花园式工厂,鱼与熊掌可兼得
2006年1月30日,随着18条水泥生产线和25家矿山企业相继关停,淄博四宝山地区延续了近半个世纪的矿山开采业彻底成为历史。没有了机器轰鸣,留下的却是成片的破碎山体,满目疮痍。随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连续4年过1千亿,淄博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凸显。市委书记刘慧晏提出,要“加大抓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的力度,强化节能减排在科学发展中的刚性约束,专业化地分类制定重要产品的能耗评价制度,确保完成万元GDP综合能耗 5年累计下降22%以上的目标”。
继2005年实施了第一个碧水蓝天计划后,今年,淄博又开始组织实施新一轮碧水蓝天计划,集中实施清水润城、大气净化、生态家园、环境友好、数字环保五大工程,加快推进孝妇河、猪龙河治理和四宝山生态绿化“ 两河一山”工程。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是要从根本上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难题,必须从转变发展模式入手。除了提升改造传统工业,在“推进工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速度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大目标下,淄博立足于新材料、精细化工、医药三大优势产业,推进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努力在优势产业链中培植地方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
与此同时,企业也在进行技术提升,积极开展与国外公司的合作。2007年4月,通过与日本三菱商事、新日铁合作,全球最大的CDM环保项目在东岳集团投产。该项目总投资1200万美元,每年可分解三氯甲烷等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864万吨,吸碳量相当于种植了54亿棵毛竹。而通过出售经核定的1000万吨“减排权”,东岳既获得了国际先进技术,在未来还将有不菲的经济收益。
关于文化发展
弘扬齐文化,建设文化强市
“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对淄博来讲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倚靠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刘慧晏谈起文化强市的建设底气十足。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里写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历史允许做假设,假设当时齐国统一中国,而不是秦国,世界文明会受到冲击,中国历史更不在话下。”与鲁文化的礼乐仁义不同,重商背景下成长起来的齐文化,更加具有开放、创新的气息。“我们要充分发挥齐文化优势,整合文化资源,推动淄博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
在文化资源的整合上,临淄做了表率。管仲纪念馆、中国古车博物馆、贾思勰纪念馆……依托深厚的历史文化,临淄先后建起了10个博物馆,形成了高密集度的博物馆群。同时,通过举办齐文化学术研讨会和国际齐文化旅游节,古老的齐文化再次焕发光彩,而仅两届齐文化旅游节就吸引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亿余元。
“文化是广义的文化,而不是狭义的文化。任何前代的经济成果,最终都是以文化的形式留存下来的。”刘慧晏说,“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与文化交融不可分。所以发展经济要有文化的意识,要有历史的意识,实现经济和文化的交融发展。”
■淄博简介
淄博地处鲁中,辖张店、博山、淄川、周村、临淄五个区,桓台、沂源、高青三个县。总面积6000平方公里,总人口408万。是山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经济开发区城市。
淄博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一处发祥地,经历了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三个阶段。西周建立后,姜尚封齐,开创“泱泱大风”的齐国文化。临淄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五霸之首,战国七雄之冠”的齐国都城长达800年之久。
淄博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工业体系涉及化工、医药、建材、纺织、陶瓷、机械、电子、轻工、冶金等35个主要工业领域。淄博的陶瓷、琉璃、丝绸等传统产品久负盛名。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已连续4年超过1000亿元。
■声音
所谓“强”,就是经济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文化先进、社会和谐。具体而言,“经济强”,就是产业结构优、有自主创新能力、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文化强”,就是文化事业更好地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文化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智力资源越来越多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
——淄博市委书记刘慧晏对经济文化强省的解读
■相关链接
什么是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
清洁发展机制是《京都议定书》第十二条确定的一个基于市场的灵活机制,其核心内容是允许附件一缔约方(即发达国家)与非附件一国家(即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发展中国家实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
通过参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达国家的政府可以获得项目产生的全部或者部分经核证的减排量,并用于履行其在《京都议定书》下的温室气体减限排义务。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参加项目合作可以获得额外的资金或先进的环境友好技术,从而可以促进本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清洁发展机制是一种“双赢”的机制。
■很科技,很新鲜
在淄博采访的日子,收获了最多的惊喜与新奇。这个传统的重工业城市,不仅没有想象中的沉沉暮气,反而时时处处都散发出一种新鲜。
新鲜,来自于淄博对重工业的“不离不弃”。坦诚面对,泰然处之,对于城市发展所走过的路,淄博人没有忘记重工业的劳苦功高;对于过去的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淄博人毫不掩饰重工业的斑斑“劣迹”。当经济结构转型的机遇到来,淄博人说,我们还要提升重工业,要提高装备技术和工艺水平。
这是明智之举。且不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如果不能清醒地认识到问题的根源所在,任何变革都会埋下流于表面的隐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决不是简单的放弃原有,而是要在已有的基础上提升。淄博找到的提升之路,就是依靠科技创新的力量,提高重工业的质量与产品的附加值。
新鲜,来源于淄博的另一张面孔。国家新材料基地、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工业基地名声在外的同时,淄博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离子膜、氟硅材料、功能玻璃等新材料产业方兴未艾,已经形成了全国重要新材料基地的雏形。
在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时,淄博人再次将目光聚焦在科技上。亲历过粗放式发展带来的伤痛,淄博人不想在自己的身体上再留下同样的伤疤 。高科技、低能耗、低污染,除了向传统产业注入科技的催化剂,淄博还在努力推动高科技产业集群成形,寻求城市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碧水蓝天。
新鲜,根植于齐文化悠久的历史文脉。作为中国五大陶瓷产地之一,淄博人早已不满足于日用陶瓷的生产。小到医用骨质瓷,大到航天器耐热材料,淄博人把祖先传下来的“土与火”的艺术,带入了高科技殿堂,成就了文化与科技的完美结合。
融入了科技的血液,淄博,很新鲜。本版稿件采写:本报记者 尹燕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