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8专题汇总 > 老区光明行 > 记者手记
2008-12-29 09:31:39 作者:王济常 来源:大众网
“是家给了我温暖,是党给了我光明。”
在沂水县城,在乡镇,在村庄,走到那里都有感恩的声音。无处不在显示着党组织在基层坚强的感召力和执行力。
一声问候 一片光明
到达沂水的半个月来,记者每天都在感受着浓浓感恩的气氛和党在群众心中的分量。
在龙家圈乡泮池沟村,颤巍巍的李王氏被人从黑咕隆咚的屋里搀扶出来,等听清楚记者的来意后,急切的从马扎上跪下来,“俺给你们谢恩了,俺给你们磕头了!”
12月12日,记者来到大众日报的创刊地——王庄村,看望这里的几位白内障患者。耿厚花老人住在距离村子1.5公里的牛栏顶,,由于天色已晚,我们的车辆又开不上去,村里的支书王满西提出,一起陪着我们上山,步行从上山到下山,持续了近3个小时,回来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年逾60岁的王书记始终陪同。我们对他表示感谢的时候,他说:“你们能从济南赶过来,我这点路还能不陪着?咱要不告诉她,她怎么会知道呢?”话虽朴实,也看出他作为党的基层带头人真正对老百姓关心负责的态度。
在龙家圈乡小官庄村,村主任韩宏芝是位残疾人,仍然亲自带着记者一家一家的到患者家中走访,他一瘸一拐的身影带着我们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了白内障患者家中。
下峪子村村支书王家富是位个体老板,讲究的服饰,体面的举止比年轻人还潇洒。但是到了90岁高龄的解明莲家时,他首先进屋搀扶出解大娘,帮她解去围巾,梳理头发,擦去眼角的灰垢,俨然她就是自已的亲娘一样。
夏蔚镇的李书记多次安排这次活动,黄山铺的蔡书记……
多少次,无数回。
我们在沂水县实施的“老区光明行”活动,都是依靠这些基层带头人把光明和温暖送给了那些最需要的人身边。
一次手术 无数感动
每到一处临时手术点,都充满了感动和感恩。
由于前期走访过程中,是采取登门入户的方式走访患者,所以,好多患者或者家属对我们印象很深,记者多次被前来治疗的患者和家属包围。
“谢谢啊,小伙子。”是他们说的最多的话。
虽然天气寒冷,所有的患者和家属没有一丝的怨言和牢骚,他们静静地按照医疗人员的安排,排号、登记、检查、化验、手术。
不管是符合手术条件的,还是因为高血压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手术的,没有抱怨,没有牢骚,眼中都是充满着期待和希望。
在治疗现场,我们虽然因为工作来回穿梭,但是走到那里,都会感觉到周围患者和家属投来感激的目光。他们的感动不是给予我们个人的,而是通过我们转达对党和政府的感恩。
一台手术 百分百成功
“我们宁可自己多加班,也得保证每一台手术的质量。”这是山东施尔明眼科医院主刀蔡主任说的最多的话。
在这次活动中,手术大夫精益求精,严格要求自己的手术质量,做到万无一失。记者曾经问他们:“手术的成功率是多少?”蔡主任自信的说:“百分之百!绝不含糊。”
在手术现场,为了让在室外的患者减少等待时间,手术车上至少保持4个患者。医务人员中午都是连续加班,中午饭也是在手术车进行。为了多做几例病人,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是正常现象。
医疗队领队、李主任向我们介绍,“这次来沂水,车辆设备、医疗器械,在国内是最先进的,医务人员是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专家,可以说,我们对手术的质量和效果充满信心。”
沂水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庆峰始终在现场坐镇观察,经过几天的手术,和术后的检查,他向医疗队竖起了大拇指:“你们的敬业精神和负责的态度让我们放心,也让患者宽心。”
编辑:吴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