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岛位于烟台市中心区东北部,由12个大小不一的岛屿组成,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万顷的黄海之滨,素有“四周环水,超尘绝俗”的美誉。一提起崆峒岛,就得说起一个人,他就是崆峒岛居民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王中平。多年来,作为崆峒岛的带头人,他始终坚持科学的致富理念,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居民群众,以建设富裕海岛、和谐海岛、平安海岛为目标,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取得骄人业绩。
科技强海拓新路 带领群众忙致富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海珍品养殖业一直是岛上的主要经济支柱。为使崆峒岛的海珍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王中平下大气力做好“产学研销”结合文章。崆峒岛刺参,先后被评为山东省首批十大水产名牌产品、全国农博会优质产品、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近年来,投资近300万余元放养75万多头参苗,岛上的主打产品——扇贝,也由传统的栉孔贝、海湾贝,大面积改养为价值高、销路好的夏夷贝。随着良种产业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王中平认识到,海珍品养殖仅靠个体技术推广难见成效,“单打独斗”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
随后,王中平从岛情出发,审时度势,按照把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产业调大的原则,提出走渔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之路。投资300多万元建成马岛海参原种场实验楼,聘请多名工程师实地工作,为海珍品培育养殖提供了强力的技术保障。依托500平方米的海参保苗车间和40亩的围坝养参池,建成63500平方米、年产值1200万元的海珍品良种产业化基地,将一个个的“散户”联合起来,打造出一艘海珍品养殖的“航空母舰”。2006年6月该基地通过了省级“刺参原种场”的评审,后来又顺利完成了国家级刺参原种基地申报工作。在保护好岛上原有生态环境的同时,海上投石5960方,营造海珍品良好的生长场所。
同时,在他的带领下,崆峒岛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将发展重点由养殖向精深加工延伸,实现了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2007年,崆峒岛刺参保护区列入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2008年,在人民大会堂产品展示推介会上,崆峒岛刺参受到高度评价。2009年,崆峒岛预计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1亿元,人均收入11800元。
一心为民办实事 件件实事系民生
海上交通是崆峒岛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居民生活的依靠,而码头又是这命脉和依靠的基础。经王中平积极争取和不懈努力,终于由国家交通部、省交通厅及崆峒岛居委联合出资建成500吨级泊位码头,并投资近300万元,建造一艘排水量148吨、载客120人的“兴海”号新客轮,客轮开航那天,居民们像过节一样载歌载舞表示庆贺。在他的努力下,崆峒岛马岛——夹岛陆岛交通码头顺利开工建设,几个岛屿联系更加紧密,也为岛上居民的生产和旅游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为解决电力不足对岛上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影响,经他多方协调,积极奔走,将海底电缆顺利铺设进岛,居民再也不用为用电难发愁了;为解决岛上居民吃水难的问题,经他提议,集体投资500多万元,带领居民建成日产500吨的海水淡化场。
为配合海岛的城镇化建设和解决大龄青年的住房困难问题,建成了面积13000平方米的四幢居民楼。目前,一排排崭新美观的楼房成为岛上美丽一景。为解决居民电视接收效果差、收台少、手机信号差等问题,又是他联系市区有关部门,为岛上安装闭路电视,安装30米高的通讯塔。为方便和改善居民生活,尤其是退休老人的生活,他提议建起老年公寓和桑拿浴池,退休老人每月两次免费洗澡,老人每月可以免费四次乘船往来市区。现在老人吃水免费发放水票、每年发放1吨烤火煤。连续七次提高了老人的退休金,每年免费为全体村民查体已成为制度等等。在上级眼中,他是一名好党员、好干部,而在群众心中,他是一位好当家、主心骨、贴心人。
放眼高远求发展 携手共建新海岛
崆峒地处沧海之中,遗世独立,林木葱茏,碧海黄沙,笼罩着避乱归隐的仙境气韵,具有广阔的旅游开发前景。近年来,王中平积极响应各级关于崆峒岛整体旅游开发的规划部署,一方面,大力改善岛上环境;另一方面,积极配合上级办事处做好招商推荐工作,崆峒岛的知名度不断提高,招商也步入正轨。为彻底改造崆峒岛的“脏、乱、差”,全力打造一个景色优美、环境优良、空气清新的新海岛,在他的发动带领下,先后植树4万余棵,建花坛4个,铺路近千米,修路近800米,并把一个垃圾场改造扩建成为一个大型水塘,并投放鱼苗,四周种植上树木,成为居民观赏休闲的好去处。
为进一步保护岛上原生态环境,他又亲自上门聘请有关部门的专家,根据崆峒岛的实际情况,按照国际最先进的ISO14000标准,编制《崆峒岛环境管理体系手册》,这一体系对崆峒岛未来招商引资、综合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称这一做法具有“超前性、预见性和国际性”。2007年,罕见的特大风暴潮将一艘马来西亚外轮搁浅在崆峒岛辖区——龟岛后,王中平率领一班人彻夜未眠,亲临现场指挥、安排人员抢险。第二天,他又亲自带领人员驾船冒着7、8级的大风去夹岛把19名外籍人员安全接到崆峒岛,并安排医疗、取暖、饮食。此举发扬了国际主义精神,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赏,为国家和烟台市争得了荣誉。 通讯员 张孝杰 记者 王保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