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2008专题汇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读科学发展观
站内搜索: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
2008-11-01 13:18:00 作者: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

  据文汇报报道,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条件下,逐步理顺各方面的经济社会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和创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持续巩固,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实现了四位一体的飞跃。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践充分证明,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我国实际状况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要坚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二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由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本质规定所决定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加快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决定于经济发展的总体进程。社会的发展首先决定于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必定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繁荣和兴旺,是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的。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只有经济的充分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从而实现我们党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所以,在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要防止因为强调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而忽视经济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我们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础上,来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从目前情况看,尽管我国经济长时期保持了快速增长,但由于我国基本国情所决定,我们与发达国家人均GDP和收入水平还有很大差距。现有的经济发展能力和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还不相适应,经济社会中的很多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与发展还不充分有联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过程中,要始终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经济发展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有充分的物质保障。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出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社会不断进步中,社会主义社会为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和生产要素的投入产出创造出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机遇,使他们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竞相迸发,使他们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目的和出发点。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特别是要鼓励人们依法经营,勤劳致富,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为充分发挥人的聪明才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切实保障人民参政议政的权利,使人民当家有权,做主有位,特别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涵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政治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是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全面是指空间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指内部各个方面的关系彼此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指时间的延续,强调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

  只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才能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条件下,逐步理顺各方面的经济社会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健康有序,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和创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持续巩固,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不断增强。只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和谐创业、和谐安邦、和谐兴国的伟大使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基础上的,但是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还需要积极推进,它们自身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相互之间不协调等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发展。这些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在经济方面。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经济发展中结构性矛盾日渐突出。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粗放,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成本、低产出、低效益的问题仍然相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未来几年人口总量仍将保持增长,劳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贫困居民等社会困难群体的问题急待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加大。为实现经济较快增长,付出了消耗大量能源资源和增加环境污染的较大代价,在某些方面已经严重超出我们的实际承受能力。

  在分配方面。收入分配差距拉大。首先,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1984年为1.71:1,2003年达到了3.23:1。如果仅考虑货币收入,剔除农民收入中的实物部分,目前城乡收入差距将扩大为4倍多。如果考虑到城市社会福利方面因素的差异,城乡实际收入差距将进一步扩大到6倍左右。其次,地区之间收入差距拉大。再次,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社会财富呈现向少数人转移的态势。

  在政治方面。如何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许多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法工作还跟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发展的要求,有的地方立法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片面反映部门利益的不正常现象。在执法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还有待于解决。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还仍然存在。在决策中缺乏科学化、民主化程序,不深入调查研究,不广泛听取意见,不经专家论证,决策随意性比较大。

  在文化方面。首先,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全社会教育投资投在城市的约为3/4,而投在农村的不到1/4。其次,落后腐朽文化还有一定市场。不少群众自觉不自觉地相信因果报应、命中注定、烧香拜佛、占卦算命、看风水等。再次,西方敌对势力通过散布和传播反动腐朽文化和西方价值观,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

  上述情况说明,这些问题如不能尽快解决,将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

  当前,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除了传统体制和发展模式累积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实践中背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所造成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规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告诉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背离科学发展观要求,整个社会就难以和谐发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

  发展是硬道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主要问题,要更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丰富发展内涵,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用市场的手段解决市场中的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建立起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

  1、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要协调产业发展关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始终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发展,特别是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整体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高传统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二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发展道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三要增强关键行业和领域的控制力。四要支持企业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健全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增强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

  2、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缓解经济发展中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需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的状况,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切入点,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着眼于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真正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在经济生活中把效率放在第一位,在社会生活领域把公平放在第一位。市场经济不会自发带来社会公平,政府干预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基本手段。在实践中要积极创造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又有利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和机制,让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社会全体成员。

  4、促进区域经济协调互动,优势互补,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根据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结合本地经济特色,加强地区之间的经济协作,促进产业在地区之间合理转移。各地区要积极发挥其有市场竞争力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逐步形成以市场为纽带、以当地经济为依托、互利互补的发展局面。

  5、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人才,进一步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外资从数量增长为主向以质取胜转变,推进贸易方式和市场多元化,积极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提高传统出口商品的质量、档次和售价,增加自主品牌的出口,限制资源型和高耗能商品出口,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高出口商品附加值。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必要的发展条件。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1、大力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一是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当前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义务教育、农村教育、职业教育和培训。二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三是要积极发展高新技术,打造国际国内知名品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占领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要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促进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四是加快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尽快建成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完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严格控制医疗价格和医疗收费,坚决纠正卫生领域的不正之风。五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把促进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逐步确立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形成更多的就业增长点。

  2、健全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二是要改善社会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由过去政府包办社会事业,转变为政府机构、市场组织、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促进分工合理、调控有序、治理有效,形成社会管理合力。三是政府要发挥引导、协调和必要支持的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事业蓬勃健康发展。四是要调整和完善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各群体、各组织的创造活力,形成全社会的和谐互动。

  3、不断提高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的能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体系,从而使社会关系更为复杂。要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体制保障

  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与体制机制不完善有直接关系。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深化各项改革,形成一个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

  1、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一是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加强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质量。二是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完善人口和就业管理,加强社区管理,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搞好市场监督和管理。要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规划制定、政策协调和信息服务,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力度,完善市场监督体系。四是加强政府部门的专业化建设,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提高行政效率。五是推动社会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公开化,提高社会政策制定水平。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制度和信息支持系统。

  2、进一步深化社会领域的改革。一是要改革教育体制,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国家在保障基础教育的同时,要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加快培育高水平专业技术教育体系。二是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三是改革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四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五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地降低社会风险。

  3、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是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层次和企业素质。二是着眼于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加快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是积极推进宏观管理体制改革。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贯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全过程。要继续深化宏观管理改革,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制和机制,增强调控的有效性和调控手段相互配合的协调性,为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四是及时将改革的成果纳入法律制度体系。按照确立制度、规范权责、保障权益的要求,及时将比较成熟的改革举措和政策规定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化、制度化。五是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既要敢于攻坚,锐意进取,又要兼顾各方,积极稳妥,切实把握好政策措施出台的时机、力度和节奏,综合配套,统筹协调,有机衔接,相互促进,真正落到实处。

编辑: 刘宝才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