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高红日 董钊
风力的大小、是否有降雨或降雪、气温的高低、电场强度等,这些因素都在直接影响着神七的发射,其测量和预报都来自一个特殊的部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气象处。9月25日下午,记者对气象处处长户忠琳进行了采访。
一个气象盲成了气象员
今年36岁的户忠琳祖籍淄博,1993年毕业后就到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干就是15年。如今身为气象处处长的户忠琳已是公认的气象专家,而鲜为人知的是,到发射中心之前他还是一个地道的气象盲,因为大学他读的是自动控制专业。
“一到卫星发射中心,我就被分到了基层的气象站工作,一个非常荒凉的点号。”户忠琳说。他所说的点号,是一些散布在发射中心周边地处偏僻的小站。当时的气象站就离发射中心35公里远。
硬着头皮也得干,不知道的就问、就学,短短几个月的工夫,他就对气象这个工作入了门。“虽然都是些专业的知识,但那时候刚毕业,学东西比较快,所以也没觉得多难,而要适应这个戈壁滩里的生活就比较难了。”户忠琳说。
“冬季的戈壁滩里气温都是零下几十摄氏度。”户忠琳回忆,晚上他经常盖了几床被子半夜还被冻醒,裹着层层被子倚着墙在床头坐着,浑身哆嗦着度过难熬的寒夜。
临近发射前两次汇报最关键
针对神七的发射,气象处从去年就开始不停地进行气象分析。“一旦在临近发射时天气突然发生变化,我们就变得非常紧张,气象汇报每天都要进行,最关键的汇报有两次。”户忠琳表示。
第一次是在火箭垂直转运期间,也就是火箭从厂房转运到发射区的时候。这时航天飞船已经安置在了火箭的顶部,而火箭还没有进行燃料加注,这就导致数十米高的火箭头重脚轻,垂直转运很容易发生晃动。“转运的速度是非常慢的,1.5公里的路程就需要半个小时左右,而且只有火箭的底座上有几个固定点,这就要求转运期间风力尽可能小,防止对火箭造成损坏。”户忠琳说。
第二次是在燃料加注之前,这也是最主要的一次天气汇报。这次气象处要对发射那一天的天气进行准确的预报。天气的好坏左右着是否可以加注燃料。
“这次如果汇报错了,导致发射日期被迫拖延影响到各个部门的工作,那我们的责任就大了。”户忠琳解释。
风雪准确预报神六印象最深
神六在2005年10月12日上午9点发射。垂直转运期间天气非常好,而且当时胡杨树的叶子也黄了,非常漂亮,发射中心吸引来了很多人参观。然而就在转运之后,气象部门突然发现有一股强冷空气袭来。
10日晚上突然刮起大风,扬起的风沙弥漫在戈壁滩上空,这让发射中心的工作人员都捏了一把汗。好在大风沙在11日的凌晨消失了。
而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受第二股冷空气的影响,12日凌晨还有大风和降水,至清晨6点天气转好,而此时各个系统的工作正在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照这种预测,这股冷空气同样不会影响神六的发射。然而让大家担心的事情发生了,第二股冷空气比预报时间晚到了两个小时。12日凌晨3点,风力突然加大,瞬时风速达到17米/秒,凌晨5点,不但大风没有减弱,而且天空还下起了大雪。“这样坏的天气,还能正常发射吗?”当时发射中心所有的人心里都嘀咕。
就在大家都担心的时候,发射场首席预报员、气象室主任刘汉涛赶到前指向领导保证:到6点,大风停止,降水停止!指挥部当场决定:神六发射按计划进行。
正如刘汉涛保证的那样,凌晨5点35分,当航天员出征仪式开始时,大风明显减弱。当航天员车队驶向发射现场时,雪不下了。9时整,神六完美启航。 “这就是气象部门在关键时候所起到的作用,但背后的巨大压力也可想而知。”户忠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