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新民
我今年 58岁,在乐陵市广播电视局工作。当初能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并不断取得新成绩,得益于坚持 30多年如一日认真读报写作,不断从《大众日报》中汲取营养。
1971年春天,我以临时工的身份到乐陵县(现为市)杨盘公社广播放大站当广播管理员,兼任公社党委办公室的文秘助手。1977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朱殿封(现为《大众日报》记者)找到我,给我3本《大众日报》通讯,发展我为《大众日报》通讯员。为了帮助我写稿,他还特意经常邀我一起采访,向我传授新闻采写知识。也许是机缘凑巧,半年后,我竟有一篇《感谢这位好兽医》的代笔文章在《大众日报》“读者来信”专栏刊登。这在当时成了轰动全公社的新闻,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为尽快提高供稿质量,我对每天的报纸都反复阅读,对重点文章剪摘成册,对特别好的文章默然成诵,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满脑子都是读报、采访和写稿。记得1978年秋天采访本公社西郭村《许长寿和他的长寿秘诀》一稿,就是三次采访,五次改稿,一连熬了三个通宵完成的。一番苦功没有白费,稿子发出7天后,在《 大众日报》农村版见报。
由于刻苦努力,我的写作水平逐步提高,每年都有十几篇稿件被《大众日报》及其农村版采用,我也连续6年被德州地委宣传部和乐陵县委宣传部评为模范通讯员。
为《大众日报》写稿出了点名,幸运悄然降临到我头上。1982年春天,我被乐陵县广播站破格聘为编辑,县里按特殊人才给我办理了正式招工手续,从而摘掉了临时工“帽子”。
当新闻编辑,在业务上必须是一个多面手。我更注重学习《大众日报》的新闻写作外,还特别侧重学习各个版面的编排组合。虽然广播电视新闻编排组合与报纸有很大不同,但其中也有很多共性的规律可以借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学习、消化和吸收,我基本掌握了广播电视新闻编排的主要特点,成为县广电局新闻队伍中的骨干
读报使我增长了学识,走上了新闻路,丰富了我的生活。如今我退居二线,但阅读《大众日报》的兴趣仍是有增无减,每年自费订阅《 大众日报》,关注点从采编新闻转向研究新闻。我深深体会到《大众日报》是我终生的良师益友,我与《大众日报》 结下了不了情,读书看报的习惯,这辈子大概是改不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