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2008专题汇总>沂南经济文化强县建设>旅游文化发展
站内搜索:
悠悠古村落 猎猎沂蒙风——沂南县借助《沂蒙》大手笔发展文化旅游业纪实
2008-10-17 14:21:00 作者:薛 杰 李顺利 大众网

    

红色影视基地--地主大院

    近日,投资3000万元的山东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在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融影视拍摄、红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拍摄旅游项目,这是继大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沂蒙》拍摄完成后,沂南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又一亮点工程,这是沂南县借梯上楼发展文化旅游业的精彩之笔,据了解,伴随2009年开年大戏《沂蒙》的热播,影视基地将建成并接待旅客。

点,就定这里了

    沂南县地处沂蒙山区腹地,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党的活动历史在沂蒙山区最早的县份之一。原山东省委书记高克亭曾经说过:“山东的中心在沂蒙,沂蒙的中心在沂南,沂南的中心在常山。”(常山为今沂南县马牧池乡),党政军领导机关较长时间驻在这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粟裕和190多位解放军高级将领,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工作过,境内发生了九子峰战斗、留田突围、大青山战斗、孟良崮战役等上百次战斗,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在这块奉献的热土上,涌现出了“沂蒙母亲”王换于,“沂蒙红嫂”明德英,“火线桥”队长李桂芳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尤其是沂蒙红嫂明德英的事迹,成为军民鱼水情的千古绝唱,先后推出了电影、芭蕾舞剧等影视作品,教育影响了几代人,“沂蒙红嫂”更成为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集体称谓。沂南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历史不容忘却的地方。
    2007年6月初,由临沂市委、市政府和山东影视制作中心联合录制,再现沂蒙人民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和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拥军支前、奋勇参战、无私奉献、流血牺牲的感人事迹的40集大型电视剧《沂蒙》来沂南选点,搭建外景拍摄基地。而此前2006年8月份,为了写好《沂蒙》剧本,山东影视剧制作中心艺术副总监赵冬苓同志就来沂南进行过走访座谈,对王换于、明德英等沂蒙红色典型人物和事迹作了深入了解。对这次定点,沂南县委、县政府更是高度重视,责成县委宣传部全力靠上,搞好服务。县委宣传部领导与剧组进行座谈了解后,便联系了当时对沂南党史和地形都非常熟悉的郑国华,此人被称为沂南党史革命史的“活字典”,由他做剧组看点定点的向导,并将吃住行等各项事宜安排妥当。
    按照商定,《沂蒙》七八月份就要筹备拍摄,时间紧,任务重,但要求不能降低。整整一个多月,选点的3位同志顶酷暑冒大雨,跑遍了沂南县大大小小的100余山头深坳和200余个山庄古村,采访询问了300余位老同志、老革命。为了赶时间,他们天不亮就出发,晚上九点十点回来是常事,有时一天跑10几个村,有的村得去三四趟,车没法上的山路,他们就用脚量,鞋磨破了,腿扎伤了,衣服撕裂了,脸晒黑了,渴时喝口山泉水,饿时吃点便饭充充饥,他们不叫苦,不喊累,为了《沂蒙》剧的成功,为了沂蒙山的扬名,真正再现了沂蒙山人那种不怕吃苦、无私奉献的精神。最终经过反复对比筛选,他们共同把目光定格在了马牧池乡常山庄村,一个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处处保持着战争年代历史风貌的小山村。这里仍保留着的古朴的村落、幽深的石板巷、石板桥以及残垣断壁式的老石屋、茅草屋,与电视剧中要表现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村貌极其相似。随后,剧组美工把该村大量的写真图片传回北京,国内著名导演、《沂蒙》总导演管虎及剧组其他要员也被这个千里之外的原生态式的小村庄深深吸引了。于是,管导一行又连日赶到常山庄村,在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反复论证后,当场拍板,把《沂蒙》拍摄主场景放在沂南县常山庄村,还原一个上世纪三十年代具有沂蒙特色的“革命村落”,做为《沂蒙》剧主人翁生活工作的“红色堡垒村”,并同意把剧中“李庄”改为“马牧池村”。从此,常山庄村为《沂蒙》的成功拍摄立下了汗马功劳,而《沂蒙》也必将为沂南的明天带来好运和活力。

建,就建最好的

    2007年7月11日,电视连续剧《沂蒙》外景搭建筹备座谈会在沂南县政府招待所召开。沂南县方面的领导与摄制组导演进行了深入座谈,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沂蒙》把拍摄主场景确定在沂南,是对沂南县的厚爱,是沂南人民的自豪,对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宣传沂南是一个好机会。同时,拍摄外景搭建后,为沂南留下一个“革命村落”,留下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必将进一步丰富沂南县旅游资源,拉长红色旅游线路。县委书记马崑更是言之凿凿:“各有关部门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变压力为动力,举全县之力,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协助摄制组工作,千方百计确保圆满完成任务。”
    为确保各项筹备工作顺利开展,座谈会的第二天,沂南县就专门成立了由县委常委副县长任组长,7个副县级领导任副组长,23个县直单位一把手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并从县几大班子办公室及宣传、团委、财政、建设、旅游、文化、马牧池乡等单位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综合协调办公室、景点建设组、道具筹备组、安全保卫组、搬迁安置组、资金筹集审核组等6个工作组,由县级领导挂帅,具体负责各项筹备工作,从而使每项工作有人管、有人抓、有人干。
    外景搭建是电视剧拍摄成功与否的关键。“建,就建最好的”成为沂南县领导及施工人员的共识。他们充分理解尊重剧组的艺术理念和拍摄需要,在保证艺术效果的前提下,从打造永久性红色旅游景点的角度出发,严把工程质量,并从建设局抽调一名副局长和四名技术人员来负责监工。因常山庄村呈东西带状式坐落在半山腰上,上下地势落差大,每项建设都要用大量土石方填平方可施工。村中又只有一条狭窄的土街横穿而过,施工机械、车辆无法进入。所需的沙、土、砖、石等工料一律只能运到村头,再由工人肩扛手抬进来,不但费时,光搬运的费用比料钱还要贵上许多。更难的是,所建设的场景都是二十世纪初的东西,现在的许多建筑材料用不上,特别是外置的青砖、灰石、瓦当、干草等都得去外地进行高价预订购买,有些旧石料、门窗则是经多方打听,从多个村子中残留的古屋上拆借来的,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复原老式建筑无论从工期上还是从费用上都是难以估算的,又加上夏天雨多、天热,难题接二连三,规定时间内根本无法完成,建筑方几次打退堂鼓,宁愿不要工钱,也不干下去了。县乡领导及时靠上做工作,千方百计帮助克服重重困难。为了赶工期,建筑队昼夜加班,有时工地上干活的多达120人,地方小干不过来,就连班倒,歇人不歇马。许多人说:“从来没这么拼力干过。但为了《沂蒙》,为了咱沂南,就是豁上几斤肉也值!”
在整个建设筹备工作中,常山庄村村民给予了大力支持。工作组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前向村民群众讲清道理、摆明事实,广泛宣传《沂蒙》拍摄的重要性和长远意义,要求广大干部群众像战争年代支援革命一样来支持《沂蒙》,继续发扬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充分调动起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顺利完成了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搬迁安置、房屋苫草、门口改造、外墙缚泥等繁重任务,涉及村民200余户、房屋1000余间。市、县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凤云、沂南县委书记马崑等领导多次到建设现场办公,并先后召开调度会、座谈会20余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丁部长还协调市交通局拨付资金150万元用于常山庄村环村道路的修建。沂南县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专项资金300余万元,保证了建设的顺利进行。同时严格把关审核,用好每一分钱,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正是有了方方面面的支持援助,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就高标准地完成了农家院落、地主院落、庙、戏台、炮楼、村围子等众多场景和进村道路的建设任务。应该说,这次《沂蒙》外场景的最大特点是,它们都是美术师和建筑工人一砖一石真实地搭建起来的,仅地主院落从找材料到建成就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同时,力求每一个细节品质的精益求精,使整个外景地呈现出一种浑厚、沧桑的质感。这些都是别的戏下不到的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马牧池乡党委、政府在全力支持配合建设的同时,还抽出专人,进村入户,发动广大农民群众搞好道具的筹集,有些道具户主珍藏了几十年,有些家什则正在使用着,但为了《沂蒙》,都主动奉献了出来,仅用十几天,就收集道具5000余件。2007年9月26日,为沂蒙人立传、满载着沂蒙人希望的电视剧《沂蒙》如期开机拍摄。拍摄期间,剧组人员深为老区人民的奉献精神所感动,也都自觉以沂蒙精神来拍摄《沂蒙》,共同唱响了一曲新时期沂蒙精神的赞歌。

汉街

汉阙

做,就做最亮的

    电视剧《沂蒙》的成功拍摄,“沂蒙古村落”的建成使用,极大地鼓舞了沂南县开发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的信心,沂南县委书记马崑明确提出,要以拍摄基地为基础,赋予新内涵,打造最亮点。
    作为诸葛亮的故乡人,借梯上楼是沂南人的智慧之处。沂南三河汇流,生态良好,风景优美,汉风古韵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具有极大的市场潜力和文化感召力。这个县本着整合资源、着眼市场需求、打造新亮点的原则,在邀请省级专家规划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培育旅游强县”的目标,为做大文化旅游业谋划了发展的蓝图,即“瞄准三大市场,建设四大精品,培育五个品牌”。瞄准三大市场,围绕旅游市场空间格局的变化,积极对接徐州等地汉文化旅游线,主动争取全国汉文化主流客源;把沂南放在曲阜和日照旅游带等空间中考虑,争取更多的机会客源;临沂大旅游圈已经形成,随着私家车的增多、节假日的调整,半径100公里以内的周未游成为新的趋势,沂南处在大蒙山旅游框架和沂南沂水历史文化、地下奇观旅游线之中,尽力争取临沂更多的固定客源,成为市区文化游、红色游、生态游、乡村游的首选地,切实发挥“休闲后花园”的功能。建设四大精品,抓好重点旅游项目规划和招商建设,加快建设以诸葛亮文化旅游区、汉街、汉墓为代表的历史文化系列旅游精品,以红嫂家乡旅游区、《沂蒙》拍摄基地及有关革命纪念地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系列精品,以竹泉景区、汶河漂流、阳都温泉、彩蒙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系列精品,以沂蒙古村、沂蒙风情为代表的乡土文化旅游系列精品。重点开发竹泉、温泉、汉街“两泉一街”,加大宣传推介,力争实现更大的突破。培育五个品牌,打造“诸葛亮文化之乡,沂蒙红嫂家乡,山东漂流第一乡、江北竹泉第一乡,沂蒙古村第一乡”的品牌,搞好深度挖掘与开发,加强与国内众多旅行社的合作,进一步提高人气和景气指数,成为拉动服务业的重要力量,力争全年接待游客90万人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4.5亿元以上,使旅游业成为更具活力的增长点,努力创建全省旅游强县。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有时。伴随着新一轮文化旅游业大发展大繁荣的高潮,沂南县文化旅游业也必将迎来美好的明天。


 

编辑: 陈宏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