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报道 | 走进展会 | 山东概况 | 展会日程 | 相约文博
参观指南 | 参展指南 | 服务指南 | 交通指南 | 参展企业 | 展馆介绍 | 联系方式
  大众网主站 > 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 齐鲁风情

泉城风光(组图)

2005-09-20 15:03:37SRC-402

 
  1111.jpg.gif

  大众网济南16日讯(记者 侯海花 李昕)参加“金秋泉城游”的百名记者在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和市旅游局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一起参观游览了济南的各个国家级旅游景点,并用自己的“眼睛”纪录下了泉城济南的秀美风光。

  放“眼”济南名泉之冠——趵突泉

  趵突泉历史悠久。关于它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鲁恒公十八年(公元前694年),“公会齐侯于泺”。就是说,远在2600多年前,鲁国和齐国君就在趵突泉边举行过谈判。趵突泉在古时称泺,亦有娥英水、温泉、槛泉、暴流泉、三股水的别称或俗称,至宋代才有“趵突泉”之说,见于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的《齐州二堂记》:“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金代有人为名泉立碑,将趵突泉列入七十二名泉之首,并被誉为“天下第一泉”。

天下第一泉

清泉流,鱼儿游

李清照纪念堂

  放“眼”济南泉城明珠——大明湖

  大明湖位于济南市区中心、旧城区北部,与趵突泉、千佛山并称济南三名胜。

  济南号称“泉城”,有泉水百余处,其中名泉七十二处。明湖即由众泉汇流而成的天然湖泊。泉水由南岸流入,水满时从宋代修建于北岸的北水门流出,湖底由不透水的火成岩构成,因而湖水“恒雨不涨,久旱不涸”,常年保持较固定的水位。公园面积86公顷,其中湖面46公顷。湖上有历下亭、汇泉堂、湖心岛等大小岛屿六处,公园自然景观优美宜人。湖水波光粼粼,鸢飞鱼跃,游船穿行。大明湖自古遍生荷莲,湖畔垂柳依依,花木扶疏,“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是她风景的最好写照。公园的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历下亭、铁公祠、南丰祠、北极庙等三十余处名胜古迹掩映于绿树繁花之间,展现出悠久的历史文化。

  大明湖是一天然湖泊,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隋唐时名莲子湖,历水波,宋时曾名西湖,到金元时始称大明湖。公园内碑刻石碣较多,著名者有杜甫诗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为清代何绍基书写,另有铁保书对联,何绍基、翁方纲等的碑记,皆具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水平。

  公园主要游览点有牌坊、遐园、稼轩祠、铁公祠、历下亭、北极庙、南丰祠、汇波楼、明昌钟亭、明湖宝鼎、曾公画壁、湖心百米大型喷泉等,其中历下亭、铁公祠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园每年举办多种游园活动,有春节文化庙会、新春花展、荷花展及民俗文化活动和花卉盆景展览、奇石展等。

明湖湖畔

千年古柳

  放“眼”济南千年古刹——灵岩寺

  灵岩寺位于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境内,泰山西北麓,北距省会济南45公里,西距京福高速公路(专设灵岩寺出口)、104国道6公里,是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AAAA级景区。灵岩寺自唐代就被誉为“海内四大名刹”之首,这里群山环抱、山如列屏、百檀叠秀、文物荟萃,不仅有高耸如云的辟支塔,瑰丽多姿的宋代彩色泥塑罗汉像,宏伟壮观的千佛殿,石塔如林的墓塔林,更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奇观。灵岩峰峦奇秀,风光旖旎,以风景幽深、泉石秀丽著称于世。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游后赞曰:“游泰山而不至灵岩,不成游也”。

记者一行来到灵岩寺

辟支塔

墓林

千佛殿十八罗汉

  放“眼”济南清照故里——章丘

  古老的章丘是济南东线旅游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位于齐鲁大地腹地,西连济南,东靠淄博,南望泰山,北临黄河,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章丘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是“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故里。据史料记载,“唐时铁器章丘最盛”,世称“铁匠之乡”。近代著名商业家族旧军孟家,成为当时货通中外、名扬海右的东方商贾。

  明水的百脉泉公园,以诸多古泉著称于世,有“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的美誉。最著名的有梅花泉、墨泉、筛子底泉、龙泉、漱玉泉和百脉泉等。群泉喷涌,景致奇绝。纪念宋代词人李清照的“清照园”立于湖畔。

墨泉

佛缘

李清照故居

朱家峪风光

朱家峪历史文物陈列

朱家峪历史文物陈列

朱家峪历史文物陈列

  放“眼”济南回归自然——红叶谷

  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南部山区,规划占地面积4000亩,一期工程建成,已建成了六个专类园区,红叶谷生态文化旅游区已成为各种植物争芳斗艳、鸟类自由生存、山水相映成趣、生态环保并重的集游览观光、休闲、科普、娱乐、赏红叶等于一体的南部山区新的旅游景点。

记者流连谷中美景

天趣园风光

   放“眼”济南名泉之一——黑虎泉

  黑虎泉 位于南护城河东端南岸陡壁下,北与解放阁相对。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均著录。这泉为一天然洞穴,高2米,深3米,宽1.7米。穴由青石砌垒,上有巧石悬挂,下有顽石啮波,左右秀石错落。洞穴隐露,从远处望去,犹如猛虎吼天。泉水涌量仅次于趵突泉,在济南众泉中占第二位,最大涌量约4.1万立方米/日。水自洞中通过暗道由标高27.88米的石雕兽头口中喷出,形似瀑布,然后流进长约13米、宽约9米的石砌方池中。此兽名传为龙之六子,性喜水,常栖水边。池中兽头清末仅是1个,1931年整治泉池时建为3个。池内泉水清澈,青藻漂浮。池北为一水闸,标高6.93米,水漫流形成水帘,泄入河中。昔日,泉水声势浩大,明朝人刘敕曾做过绘声绘色的描述:“喷珠飘练,澄澈可眉睫。泉溢而出,轰轰下泻,澎湃万状,飘者若雪,断者若雾,缀者若流,挂者若帘,泻为圆池,名曰黑虎泉(1991年10月)太极。池中屹然一巨石,水石相击,珠迸玉碎,潆洄作态,其声如昆阳巨鹿之战,万人鸣鼓击缶……十丈外洒人。”如今,盛水季节其气势如故。泉是因声和形而得名。泉源为一深邃洞穴,内有巨石盘曲伏卧,上生苔藓,显得深苍苍,犹如猛虎深藏。泉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巨石,发出粗犷的鸣响,再加半夜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回荡于洞中,酷似虎啸,故名。明代嘉靖年间,黑虎泉洞穴的上方曾建有黑虎庙,庙内供奉着“赵公明”。院内院外,花木扶疏,景色佳丽。清朝王培荀《乡园忆旧录》记载:“‘碧栏之下,寸寸秋色’,古今以为奇语,移赠此泉,洵可无愧。”如今这里景色更佳。1965年以来,疏浚河道,整修河岸,堆叠假山,栽植各种花木,新建解放阁、黑虎泉茶社等,辟为江南式的滨河水景园。在黑虎泉洞穴上方的黑虎庙旧址,新建一处观览泉水的小庭院,内有茶厅、平台,凭栏可赏看泉涌及周围景色。

记者来到黑虎泉

 

三虎起涌

  放“眼”济南名泉之一——五龙潭

  五龙潭也叫乌龙潭、龙居泉。金《名泉碑》著录,称灰湾泉。位于泺源桥北,东距护城河西岸百余米处。潭池石砌,南北长方规整形式。长70米,宽35米,水深4米余,潭池溢水标高25.80米,常年涌水,久旱不涸,涌水量8600~43000立方米/日,居本泉群诸泉之首。相传,昔日潭深莫测,每遇大旱,祷雨辄应,故元朝初年,在潭侧建庙,内塑五方龙神,此后便称五龙潭。关于五龙潭的形成,元代散曲家张养浩在《复龙祥观施田记》中说:“闻故老言,此唐胡国公秦琼第遗址,一夕雷雨,溃而为渊。”(《续修历城县志·山水考八》)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桂馥在《潭西精舍记》中说:“历城西门外唐翼国公故宅,一夕化为渊,即五龙潭也。潭之名始见于于钦《齐乘》。”(《续修历城县志·金石考二》)以上记载,仅是传说,不足为信。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记载,这个地方当时称“净池”。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九》载,宋代,这里又称“四望湖”。又据今秦氏后裔考证,五龙潭处并没有建秦琼府第,只有地方先贤所建的唐胡国公秦琼祠堂,并且也不属五龙潭(1987年10月)秦家所有。该潭的形成,应是地质变化的缘故。根据钻探得知,这里地底上层,是21.5米厚的第四纪粘土层,其下是40米厚的闪长岩,闪长岩下面是奥陶纪灰岩。由于石灰岩长期被地下水溶蚀,形成溶洞。日久溶洞愈大,在重力作用下,上层粘土和闪长岩塌陷,形成深潭。此潭,景色极佳,碧波荡漾,澄澈如镜,水木明瑟,锦鱼戏游。傍晚,月轮初升,倒影入潭,曲栏画桥随波晃动,宛若仙境。每当雨后新晴之时,潭水湛蓝,藓苔靛青,杂树成荫,垂杨滴翠,更显得格外清幽,世称“苍生霖雨”,为旧时历下十六景之一。

百名记者来到五龙潭公园

五龙潭公园美景

近水楼阁

编辑: 侯海花
 相关新闻
 

最新报道

·

·

·

·

 

相关下载

· 山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
· 省博物馆新馆招标公告
· 登录文博会手机报方式
· 文博会会徽下载
· 文博会总体实施方案下载
· 文博会官方网站招商方案

专业展区

·
·
·
·
·
·
·
·
·
·
Untitled Document

 

 

 
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办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协办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 取稿箱
鲁ICP备06006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