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报道 | 走进展会 | 山东概况 | 展会日程 | 相约文博
参观指南 | 参展指南 | 服务指南 | 交通指南 | 参展企业 | 展馆介绍 | 联系方式
  大众网主站 > 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 齐鲁文化

运河访古之济宁

2004-12-08 09:15:02SRC-78

 
 
  □本报记者 常诚 鲍继民 
 


  有了京杭大运河,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济宁城。元代开挖运河,将济宁原来的北魏旧城和金代新城融为一体。漕运的发展,使济宁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为“运河之都”。

  济宁城区古运河旧称运粮河,西起京杭大运河迤逦南流,经顺河门入南四湖,流经市区6.44公里。运粮河地处运河中游,为南北枢纽,昔日“船舶往来,商旅辐辏”,“日中贸市群物薄,红毡碧碗堆如山,商人嗜利暮不散,酒楼歌馆相喧阗”。漕运的发展,使济宁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为“运河之都”。流经圣人故里济宁,大运河将儒家文化向南北传播,也让礼仪之邦敞开了胸襟。

  李白的23年与林则徐的164天

  太白楼坐落在济宁市城区古运河北岸,原是唐代贺兰氏经营的酒楼。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大诗人李白与夫人许氏及女儿平阳由湖北安陆迁居任城(济宁),“其居在酒楼前”,经常至此饮酒,“日与同志荒宴”,“常醉于此矣”,同时,挥洒文字,写下了许多诗篇。直到唐乾元二年(759年),已年近60岁的李白才将儿女迁往楚地,这时,李白一家已在济宁寓居23年之久。在李白传世的980余首诗文中,作于齐鲁或涉及齐鲁自然人文的诗文近180首,而这些诗篇又大都与济宁有关。贺兰氏酒楼因李白经常光顾而名声大振,生意兴隆,在李白去世99年后的唐咸通二年(861年),吴兴人沈光敬慕李白,光临贺兰氏酒楼,篆书“太白酒楼”匾额,并作《李翰林酒楼记》,从此贺兰氏酒楼便改为“太白酒楼”,闻名于世。
  运河之畔的济宁,旧有雄州之誉,不惟李白,杜甫、苏轼、司马光、朱熹等文人墨客都在此处挥洒文思才情。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林则徐也在运河之都留下了政绩文名。1831年,林则徐出任济宁河道总督,他在此写下明代陈慕白的诗句:“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林则徐一到任上就布置运河挑挖工程,时值隆冬,他从济宁出发,亲往运河各工段查验,严格把握质量标准。他发现有些工段上“泥龙”没有及时清理,即令夫役每挑完一段就起净一段“泥龙”,以免春雨一到又把泥浆冲入河中。同时,林则徐对办事不力的属吏严行纪律,在巨嘉汛区,他发现河床挖得东偏西浅,深浅不一,日后势必发生淤积,就对督工不力的该汛主簿徐恂严加惩治,“力振因循,破除情面”,将其摘去顶戴,责令重新督工展宽,然后看督补情形再定去留。
  林则徐对运河的重点工程极为重视,而且对工程造价把握十分严格。他上奏朝廷请修五处堤工、民堰、减水坝,按工确估共需用银7585两,本着节约国帑的原则,他按工造价,减之又减,毫无虚浮,并请朝廷速速拨帑动工,力求漕船重运未到之时一律赶修完毕。工程完成后,运河启闸铺水,繁忙漕运开始,不久南粮首帮就进入山东境内,林则徐率属下到天井闸前,见“闸内水势自如,船行顺速”,心中十分高兴。
  此时,他又奉旨调任江苏巡抚,从此离开济宁,结束了他在济宁164天的河道总督的任期。

  运河上诞生戚继光

  明嘉靖七年闰十月初一(1528年11月12日),时任江南运粮把总的戚景通携妻带女押运漕粮,漕船夜泊在今微山县鲁桥镇西大运河里。夜晚时分,戚妻一阵腹痛之后,一代名将戚继光呱呱落地。戚继光出生时,戚景通已经56岁,暮年得子,戚景通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戚继光出生第二天恰好是晴空万里的好天气,清晨,戚景通走出船舱,初升的太阳光芒万丈,运河岸边映照在七彩的霞光中,戚景通心旷神怡,遂将眼前的景色和新生儿子的前途联系了起来,他希望儿子能够继承祖辈的事业,将来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物,成就辉煌的事业,于是给儿子取名“继光”。
  戚继光诞生在将门之家,他的祖先原本住在山东的东牟县(今莱芜市)。元朝末年,他的六世祖戚祥跟随明太祖朱元璋转战各地,屡建战功,后来在随明朝开国大将傅友德攻打云南时阵亡。明朝廷追念戚祥,让其后裔世袭登州卫(今蓬莱市)指挥佥事职务。戚景通袭职后表现出优异的军事才能,曾被提拔为都指挥,后官至京师神机营(使用火器的部队)副将。他在江南运粮把总的任上生下戚继光,这是戚继光与运河的一段缘分。最先流入戚继光血脉中的运河水让他永远记取,当他在辽阔海疆抗击倭寇时,祖国的江河湖海一定在心中澎湃。

  苏州“漂”来玉堂酱园

  济宁玉堂酱园兴建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那时济宁挟大运河的便利,已经成为“东鲁之大郡,水陆之要冲”,手工业、商业、服务业相当发达,仅手工业就发展为17个自然行业,有“400名铜匠,500名竹匠,600名木匠,800名皮匠,1500名铁匠”之说。有些行当规模扩大,已类似现在的工厂,其中,首推皮行,其次酱园。
  苏州人戴氏沿运河州郡来回经商,看中济宁的地利,在南门外运河西南岸边买了地基,因陋就简地盖了三间门头房,雇上几个伙计,开起了小小酱菜铺。戴氏以为未时(玉堂)为大吉大利,加之自己是苏州人,便把店名定为“姑苏戴玉堂”。戴氏酱菜多从江南运来,虽为南方客喜欢,却不适合北方民众口味,又赶上嘉庆年间物价昂贵,税额苛敛,营业萧条,且又“年老思故乡”,于是就将酱园出卖。
  济宁药材老板冷长连联合“父坐高官子登科”的济宁孙家,各出500两白银,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买下玉堂酱园,余银置地造房,重建门头,成为6间高深的大门面,因“姑苏戴玉堂”已名扬济宁四乡,所以他们只把招牌改成“玉堂酱园”,酱园则从十几人的手工作坊一变为百多人的手工工厂。1827年,孙、冷两家从店员中选拔梁圣铭任总经理,而孙、冷只作股东。梁圣铭店员出身,深明用人管理之道,他量才用人,提出“规矩牌”制度,第一条就是“犯错误”的店员、工人要“砸锅”,连大小头目也有“砸锅”的可能。此后,玉堂酱园不断从大伙计中选拔总经理,有孟氏、李氏、林氏、陈氏等曾任此职,仅陈守和一人就任职30年之久。陈氏16岁进玉堂,从“替班”、“滑短”、“短短”、“长短”到“小股”、“大股”,一级未漏,最后升为总经理,他大胆扩资,发行钱票,吸收官僚闲散资金,而且不断对外投资,进一步刺激了玉堂酱园的发展。
  玉堂酱菜顺着运河销遍四方,被誉为“京省驰名,味压江南”,作为“贡品”,连慈禧太后也认为名不虚传,它所生产的酱油、酱菜、万国春酒等还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正因如此,玉堂酱菜被不法商贩仿冒,为此,玉堂酱菜的商标一年更换一次,而且临发货前才开始包装,由包装部大头亲自操作,严格标记,且有暗记,拆开仿冒几乎无孔可入。由此可见玉堂酱菜对金字招牌的珍爱。

  “陈父三迁”的故事

  济宁传统文化深厚,“风流清高,贤良间出”,历来重仁义,尚伦理。运河使得数以万计的外地客商徙居济宁,文化不断渗透,民风也随之大变,旧有“济宁州太白楼,三岁小孩戏老头”的谣谚,商业上更是“当面点钱不薄人”,全没有了“文不经商,士不言利”。
  乾隆年间重修的《济宁直隶州志》记载了一个故事:南阳人陈旭窗有着顽固的封建头脑,他要在济宁选择住宅,他的祖辈告诉他“此地可致富”,但“非吾志也”,不屑与工商业者为伍,于是便演绎了“陈父三迁”。
  陈旭窗进入济宁城,看东南隅有很多孩子在学唱戏,心里说:“日后自己孩子很可能喜欢唱曲而忘记读书,这里不能住。”于是离开了。他又到西南方向去,见有很多孩子聚在一起玩赌博的游戏,心想:“日后孩子很可能喜欢上赌博取巧而荒废了学业,这里不能住。”于是又离开了。他又往东北方向去,又见到许多孩子在饮酒取乐,心想:“日后孩子沉湎酒色一定不能学有所成,这里还是不能住。”于是他又掉头离开了,只好往西北方向去,见那里人非常少,心里说:“总算找到可以居住的地方了!”于是在此住下了。
  赌博、饮酒,乃至终日唱戏都不好,但这种现象是工商业发展的结果,运河繁荣带来的市井文化生活的花花世界,让陈旭窗这位老学究无所适从,只好到人烟稀少的地方居住,这大概是当时许多人的选择吧!

  ·相关链接·

  济宁地名与大运河

  □常诚

  地名是一个地区在一定社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反映。林林总总的济宁地名很大部分是大运河繁荣一时的写照。综观今天济宁城区的许多地名,不难看出大运河流淌过的痕迹。
  济宁有河港密布的水乡特点,城西有京杭大运河穿越,城东有洸府河迂回,南有烟波浩淼的微山湖,二河抱城,一湖拥簇,所以济宁地名许多与运河的桥梁、涵闸、码头、河埠有关。桥类地名有太和桥、夏桥、大石桥、南门桥、草桥、济安桥、济阳桥等。世事沧桑,济宁的桥有的随着历史自然的变化已经消失了,但名称还在,如东门里汉石桥、竹竿巷附近的南汉石桥,据说这些桥早都埋到了地下,名称却沿用至今,济宁百姓说的“过桥不见桥”就是这个意思。
  明清时期,济宁设有河道总督衙门及河道都察院之类的管理机构,专事运河堤防、漕运事务,这些官署机关也成了济宁地名的来源,如察院街、厅门口街、厅西街、道门口街、院门口、院前街、院后街等。还有一个叫鼓手营街,盖因这里当初是运河院、河道署的官用乐队驻地。
  济宁是运河繁盛时的商业大都市,皮毛业、酱园业、竹器业、陶瓷业、北果业、茶叶业、粮食代理业、国药业、绸布业等不断发展,使得城区不断发展。清康熙年间,济宁城内有街衢45条,城外43条,到了清道光年间,城内新增街衢62条,城外新增140条,出现了许多以行业市场得名的街巷地名,以上提到的行业大都与地名挂上了钩,如竹竿街、果子巷、鸡市口街、驴市口街、菜市口街、柴禾市街、纸坊街、糖坊街、皮坊街、打绳街、打铜街、大油篓巷等。有趣的是,鸡市口街以鸡鸭市场而得名,却因与“鸡屎”谐音,就慢慢雅化为“吉市口街”了。
  济宁自古有四爻、八景、三塔、七寺、十八阁、七十二衙门之称,城区内文物、名胜多不胜数,分布于城关各处,给济宁古城留下了许多与名人胜迹相关的街巷地名,如城隍庙街、皇经阁街、天仙阁街、渔山书院街、鼓楼街、皇棚湾街等。还有一处叫龙行胡同,就是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于运河坝口处登岸经过这里,才有了这样的地名。
  因为运河一带的口岸多、桥梁多、街道多、坝口多,所以济宁城区带“口”字的地名也多,大概有20个之多,如阜桥口、草桥口、坝口、二坝口、柳巷口、学门口、石门口、龙门口、申家口、戴家口、驴市口等。由此,聪明的济宁人把这些地名串联起来,成了琅琅上口的顺口溜:“过了南门口,就是吉市口。吉市口,向西走,不远就是草桥口。草桥口,阜桥口,过去阜桥是坝口。大坝口,二坝口,坝口对着柳巷口。大闸口,小闸口,都是运河的古道口……”

编辑: 杨姝
 相关新闻
 

最新报道

·

·

·

·

 

相关下载

· 山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
· 省博物馆新馆招标公告
· 登录文博会手机报方式
· 文博会会徽下载
· 文博会总体实施方案下载
· 文博会官方网站招商方案

专业展区

·
·
·
·
·
·
·
·
·
·
Untitled Document

 

 

 
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办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协办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 取稿箱
鲁ICP备06006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