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报道 | 走进展会 | 山东概况 | 展会日程 | 相约文博
参观指南 | 参展指南 | 服务指南 | 交通指南 | 参展企业 | 展馆介绍 | 联系方式
  大众网主站 > 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 齐鲁文化

运河访古之台儿庄

2004-12-15 09:13:13SRC-78

 
 
  □本报记者 常诚 孙宏弢 本报通讯员 郑学富 
 

台儿庄段运河风光

运河航运

  台儿庄因河而兴,因战而名。三公里的运河古道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京杭大运河难得一见的文化遗存。丹麦旅游专家彼德森说:“我梦寐以求的中国大运河就该是这个样子。”

  枣庄市台儿庄段运河是整个大运河的关键河段,号为腹里,史称加河,明清时期,成为中转南北货物的集散地,号称“水旱码头”,繁盛时期的台儿庄有“天下第一庄”的美誉,5.6万人口为周边40集镇之首。那时,这里的运河之夜“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如今,台儿庄运河依然是千船万帆,只是十里歌声变成了汽笛声声……

  聚粮桥与中和堂

  大运河从微山湖畔的韩庄东流到台儿庄,一溜8个闸,其中一个叫巨梁桥闸,现今位于涧头集镇西北4公里处。
  台儿庄运河南岸是一片山脉,山中流出一条河叫龙河,弯弯曲曲流入运河,却把运河边上的一个村庄分成了两半,东、西两半来往很困难,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后来,东半村上出了一个女能人,家里很穷,却光想着在龙河上修桥方便全村人。她思前想后有了主意,便走东串西到处讲修桥的好处。东邻西舍都被她说通了,但就是拿不出钱来。她说:“修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家家户户平时省吃俭用,一年一人交出1斤粮食,积攒起来,我去找石匠修桥。”就这样,粮食一点一点聚,桥一点一点修,今年聚粮铺桥底,明年聚粮修桥墩,后年聚粮修护坡,年复一年,不知聚了多少粮,也不知修了多少年,桥终于修成了,桥名就叫“聚粮桥”,河东、河西又联成了一个村,村名也叫聚粮桥村。后来,官家治理大运河,在这里建了桥闸,叫聚粮桥闸,日久年远,传着传着就叫巨梁桥闸了。
  台儿庄至今还有保存完好的古运河码头,运河北岸有明清时期的丁字街、月河街,南岸有古运河村落遗址。当年随运河流淌过来的三教九流、市井风俗并没有完全涤荡去这里的淳朴民风,就像“聚粮桥”标示的原始民风那样,这里的商业风气也中正平和,少有机巧钻营。
  丁字街南首路东有一药店老字号——中和堂,现存两层小楼一栋,门楼宽敞,虽墙壁斑驳,仍能让人想见当年气派。中和堂建于清光绪年间,当年与它齐名的还有卫生堂、仁寿堂、荣寿堂、保寿堂、泰山堂、义生堂六家药店,均以出售中药为主,兼而医治病患。中和堂自开业起就宾客盈门,药店为招揽生意,狠下了3年工夫,发誓3年内售好药、不赚钱,药品都以贱价乃至赔本出售。这期间雇工一应人等的开支均由老板抽取其他收入补济。来购药的顾客觉察到中和堂的药确实货色好、价格便宜,于是人人传说广为知晓。
  中和堂主要配制六味地黄丸、金匮气丸、木香顺气丸、冰硼散、太乙膏、化毒丹等,品种之全为其他药店不及。当年门庭若市,铳筒叮当之声震天响,开票、计价、收款、取药、包装,一片繁忙景象。中和堂生意兴隆还与其服务态度有关,店门两侧的对联至今还隐隐可见:“中正存心深积德,和平养气广生财。”正是靠“积德生财”,中和堂名声在外,民国初年有一军官说道:“我到过的地方不算少,惟独台儿庄有三好:一是中和堂的药好,二是泰山庙朱家的馍馍好,三是前河崖彭家饭馆的菜好。”中日台儿庄大战期间,当时的13家中、西药店和5家医院都毁于战火,中和堂未能幸免,劫后留存的些许草药也被土匪梁为怀抢劫去贱价卖掉了。

  炸运河浮桥背水一战

  台儿庄,现代史上鲜血铸就的名字。1938年3月,日本侵略军第五、第十两个精锐师团分击合进,进攻台儿庄。中国军队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命令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的3个师沿运河一线布防。31师驻防台儿庄,左翼为30师,右翼为27师。3月24日,日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向台儿庄城区大举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一时炮火冲天,硝烟弥漫。日军凭借优势武器,攻入城内,双方遂展开激烈巷战,一个院落一个院落反复争夺,一条街道一条街道多次拉锯,战斗异常惨烈。日军一度占领城区的三分之二,中国守军仅据守东南一隅。日本新闻媒体对外宣称:“台儿庄一战,华方精锐之国民党军,已被我华北派遣军击溃,台儿庄已被我军占领,太阳旗已在台儿庄城内迎风飘扬。”
  由于日军的狂轰滥炸,中国军队损失惨重。孙连仲总司令给李宗仁将军紧急打去电话:“二集团军已伤亡十分之七,敌人火力太强,攻势过猛,可否请长官答应暂时撤至运河南岸,好让第二集团军留点种子。”李宗仁听后一时为之动容,情绪平静之后马上想到:此时一旦撤退,反攻谈何容易。于是他严令孙连仲:“我们在台儿庄血战一周,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5分钟,援军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将明晨到台儿庄督战。你务必守到明日拂晓,如违抗,当军法从事。”孙连仲接此命令,深感责任重大,他打消撤退念头,下决心死守到底。于是,他给守城主将31师师长池峰城打去电话说:“我们要用血肉之躯来填敌人的炮火,士兵打完了,你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总司令就填进去,有谁胆敢再提过河者,杀无赦。”4月3日,战斗进入白热化状态,攻城日军新增兵力6000人,战车50辆,向中国守军阵地发动全面进攻。紧急时刻,池峰城向全师官兵说到:“台儿庄是我们全师官兵的坟墓!就是剩下一兵一卒也要坚守阵地,任何人不得撤退,违令者严惩不贷!”他命令工兵炸掉运河浮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并连夜组织57人的敢死队,个个头戴钢盔,背着长枪,手提大刀,身上挂满手榴弹,夜袭日军阵地,与敌人展开激烈的白刃战,大刀闪处敌头落,敢死队员受伤倒下了,就拉响身上的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一仗下来仅有13人生还。同时中国军队也展开正面反击,夺回城寨大部。
  在台儿庄不足10平方公里的城寨里,敌我双方血战16天,美丽的运河小城房无完房,墙无完墙,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日军的钢盔堵塞了运河的水流,手榴弹的木柄碎片积存了一寸多厚。中国军队终于用3万多英烈的身躯赢得了台儿庄大捷,歼敌1万余人。遥想当年,运河水见证了这一切。

  黄邱山套里的穆柯寨

  台儿庄西南20公里处群山连绵,当地叫此地为黄邱山套,登山北望,但见运河逶迤流淌于鲁南大地上。当年这里是抗日运河支队的根据地,36座山头相抱,东西狭长8公里,南北窄短仅两公里。1943年12月25日,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从华中赴延安参加党的“七大”,取道于此,笑着说这里是“一枪可打透的根据地。”陈毅代军长在此小住,即由运河支队护送到微山湖边,转铁道游击队护送越过津浦铁路,继续北上。当时,陈毅代军长十分留恋“鲁南峰影”、“微山湖色”,豪放情怀难以抑制,写下了浪漫激越的诗篇《过微山湖》:“横越江淮七百里,微山湖色慰征程。鲁南峰影嵯峨甚,残月扁舟入画图。”黄邱山套是藏龙卧虎、英雄辈出的地方,运河支队在此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毙伤日本侵略军近千人,解放战争期间支队编入了华东野战军。
  与这段壮烈的往事相辉映,这里还有一段美丽的英雄传说。黄邱山套里有一山头叫穆柯寨,主峰290米,虽不算高,但险峻异常。传说当年巾帼英雄穆桂英在此筑起山寨,高树义旗,杀富济贫,威名远扬。穆柯寨西北不远处有一村落叫穆庄村,穆庄村紧邻的葫芦套村里有一古树,高七八米,树干已经枯空,但仍然枝繁叶茂,这就是传说中的“降龙木”。相传这里原有两棵“降龙木”,宋朝时辽国南下侵犯,摆下天门阵,因阵内布满毒气,宋军多次进攻破阵都无功而返,且死伤惨重,令主将杨六郎(延昭)愁眉不展,后来打听到天门阵里的毒气非降龙木不能破解,杨六郎即派其子杨宗保飞驰穆柯寨借降龙木。杨宗保与穆桂英在穆柯寨前刀枪相见,随后却阵前招亲,穆桂英锯了大棵降龙木随杨宗保去破天门阵,留下小棵降龙木长到现在。有关穆桂英在此占山为王的传说真伪不辨,但穆桂英大义凛然、忠君报国的故事却已家喻户晓。
  清咸丰九年(1859年)捻军兴起,当地人刘平望风响应,揭竿而起,占据穆柯寨号令百姓,顿成燎原之势,一时聚众十余万人,因他们头裹幅巾,便号称“幅军”,攻城掠地,有力地震撼了摇摇欲坠的清王朝。虽然1862年幅军起义惨败于运河岸边,但他们的杏黄大旗在穆柯寨前飘扬了3年,堂堂正气至今让人感奋。从幅军起义的猎猎战旗中,人们似乎能想见穆桂英的巾帼气概,也许那段传说并不虚妄……
  (照片摄影 高启民 曹华军)

  相关链接

  “过三浪”与找伙计

  □常诚

  历史上山东段运河称为闸河,为提升调节水位,运河水道修起了几十道水闸、船闸,所以来往船只都必须过各种各样的闸口。
  那时过闸远不像今天过闸这般安全、省力。当时台儿庄一带的船闸几乎都是用条石砌成的石闸,缓冲不够,闸里闸外水位落差大,所以船只过闸时大都水流湍急,浪头高溅,每一次过闸犹如过一回鬼门关,场面惊心动魄,让人不敢目睹。过闸前,船工需用篷布将装载的货物严实覆盖,再将具有一定长度而且坚硬的木棒固定在船底,然后用绳子将其连同货物一起左右捆绑,以防货物撒漏和船只过闸时倾斜沉入水底。绑扎完毕,船老大便开始挑选过闸船工,只有那些身强力壮、胆大心细、身手敏捷、具有丰富过闸经验的青壮劳力才有可能被选中。为确保人身安全,过闸前用绳子捆住船工腰部系在船上,让他们手持竹篙随时待命。待闸门打开,闸夫便转动绞轴将船只缓缓拦进闸门,这时船工便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就听“澎”的一声巨响,船只如一块巨石投入水中,刹那间不见了踪影,但见3米高下的水柱冲天而起,又哗然而落;紧接着船只又被浪头抛起,随之激起几股水柱,但其高度已不及第一次;待船只第三次起浮下落,船只便安全过闸了。见此情景,船主便长舒一口气,放下悬到嗓子眼的心。由于船只过闸时一般都要经受波涛的三次起伏冲撞,因此,船工也把过闸称为“过三浪”。
  “过三浪”应以第一浪最为危险,因为船只下落时,水位落差过大极易使其失去控制而沉入水底。这就要求船工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快速的反应能力,做到出篙及时、撑篙有力,方能保证过闸时人、船平安。正是经过这样无数次的磨练,常年在运河中使船的船民才锻炼出超人的胆略和技术。
  对于船主来说,找到合适的船工非常重要,他们把这称为“找伙计”。居住在岸上的人好把常年在运河上使船的人称为“船滑子”,意即经多见广、多谋善断、聪慧灵通。“船滑子”常年在水上漂泊,经常与风浪搏击,还要经常处理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长此以往便使他们身上有了鲜明的行业烙印。水上行船不容易,因此船主在找伙计、请雇工时显得尤为慎重,常常煞费苦心。流传在台儿庄一带请伙计的故事以“吃面条”最具代表性。
  船主需要一名上船帮忙的伙计,找到后并不急于决定是否留用,而是将伙计带到饭店,虽然只是两个人,东家却要3大碗面条,待新请的伙计刚刚动筷时,船主会乘其不备,从放在一边的碗里夹起半碗面条,迅速往伙计的碗里放去。这时,伙计若任凭船主将面条放进自己碗里,船主便会起身离去,这样的伙计不能让人满意。如果那伙计反应灵敏,见船主夹面过来,二话不说,迅速伸筷,将船主夹来的面条当空一架,然后放入碗里,那么在吃完面条后,船主便会带着伙计上船。因为在船主看来,只有具备灵活的头脑、敏捷的身手、快速的反应能力的人,才能在大风大浪的危急时刻临危不乱应付自如。吃面条其实是船主请伙计的一次考试。

编辑: 杨姝
 相关新闻
 

最新报道

·

·

·

·

 

相关下载

· 山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
· 省博物馆新馆招标公告
· 登录文博会手机报方式
· 文博会会徽下载
· 文博会总体实施方案下载
· 文博会官方网站招商方案

专业展区

·
·
·
·
·
·
·
·
·
·
Untitled Document

 

 

 
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办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协办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 取稿箱
鲁ICP备06006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