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报道 | 走进展会 | 山东概况 | 展会日程 | 相约文博
参观指南 | 参展指南 | 服务指南 | 交通指南 | 参展企业 | 展馆介绍 | 联系方式
  大众网主站 > 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 文化名人

李少红:商业片艺术化

2005-12-13 19:00:48SRC-402

 
 


  女导演李少红近日出席在青岛举行的“亚洲电影文化合作国际论坛”。行色匆匆的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我喜欢人文因素多一点

  自去年在黄岛开发区参加凤凰岛影视传媒基地落成后,出生于山东文登的李少红再次来到青岛。她说:“因为这次‘亚洲电影文化合作国际论坛’是北京电影学院主办的,母校的事就跟自己的事一样。”
  记者:你前期的影片大都很艺术化,近年却接拍了多部商业片,两种不同类型的影片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有什么不同?
  李少红:对我来讲,如果一部影片中的人文因素多一点,我的兴致就更高一些,而且创作冲动力也会更强。
  记者:这种人文因素具体指什么?
  李少红:政治年代强调文艺作品的教育功能,现在又强调娱乐功能。我们学电影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艺术家还应该关注人类生存的状态和环境。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我们生存中的状况就是人文的内容。
  我刚拍完的《绝对隐私》就是这样一部有着强烈人文气息的作品。我希望通过这些故事透露出来的人性状态、处理感情的方式,以及每个人不同的生活逻辑,把一些来自现实生活、值得借鉴的人生经验和教训告诉更多观众。
  记者:当初拍电视剧也是出于这样一种想法?
  李少红:对,我希望在电视剧中多增加一些人文因素。因为当时流行电视剧是快餐文化,可我坚信自己拍的东西一定要以艺术为标准。我觉得商业片也可以拍得比较艺术化。后来实践证明,我走这条路是正确的,最起码是适合我的。
  记者:你的这种努力能改变电视剧不沦为快餐文化吗?
  李少红:我不会妄加评论。但我觉得做什么事认真都是第一位的,起码你的真挚能感染观众。其次,应该有起码的艺术标准,要学会讲故事。故事都讲不圆,没有美感,让观众看什么?
  记者:目前国内兴起一股“韩剧热”,你觉得观众为什么追捧韩剧?
  李少红:韩剧近几年在中国刚刚兴起,我们很多观众现在还只是看个“新鲜”,因为两国文化当中有相通的地方。如果天天让你看《大长今》,估计谁都受不了吧。
  记者:韩剧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吧。
  李少红:我觉得他们很注重人物塑造,故事情感方面比较可信,还有拍摄上很认真。其实,这不是多么难做到的,我们也拍得很认真不就行了。
  记者:韩剧还能热多久?
  李少红:我觉得最多再有三两年吧。真的,这个时间绝不会太长。刚才我说很多观众在看“新鲜”,但这些新鲜的感觉没法与本土文化相比。还有,韩国影视剧每年拍得并不多,只有两三部左右,我们的数量却很多。

  尝试“惊悚片”

  记者:你透露下部影片将尝试惊悚悬疑题材,为什么风格转变这么大?
  李少红:我个人认为一个导演驾驭各种各样的题材、风格变化是好事。老是白菜豆腐不乏味吗?《橘子红了》好,但是永远让你看一种样式不腻吗?
  另外,这种尝试也缘于朋友的玩笑。他们说我以往的作品充满了一种阴柔的鬼魅,觉得我可以去拍恐怖片。我也对这种从未拍过的题材很好奇,看到人气很旺的网络作者周德东的小说《三岔口》之后,便作出了决定。
  记者:你在观众心目中总是不断求新求变,这次将开创什么风格?
  李少红:我只能说我首先力求做到像,像类型片吧。我们在学校没有学过类型片的创作,对其中的规律和样式要凭自己的悟性来摸索。会拍文艺片和电视剧并不意味着会拍类型片。
  记者:新片准备到什么程度了?
  李少红:我现在很着急,剧本还没改好。原来的编剧因为去拍戏来不了了,我们请了第二个编剧来改。这个编剧在美国受过正规类型片编剧的专业教育,希望他能给我们很多点子和帮助。另外,男主角仍旧是陈坤、黄觉,女主角计划一人分饰两角,由于片子成本低,请不了明星,这次我想立足推新人。本报记者 梁利杰 薄克国

编辑: 刘贇
 相关新闻
 

最新报道

·

·

·

·

 

相关下载

· 山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
· 省博物馆新馆招标公告
· 登录文博会手机报方式
· 文博会会徽下载
· 文博会总体实施方案下载
· 文博会官方网站招商方案

专业展区

·
·
·
·
·
·
·
·
·
·
Untitled Document

 

 

 
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办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协办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 取稿箱
鲁ICP备06006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