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博会展馆采访,记者发现,众多城市对自己的“字号”做了精心包装——用当地独有的文化品牌修饰城市名字。
争戴文化桂冠
“铁道游击队的故乡,这个展区肯定是枣庄。”
记者的一位朋友6月15日上午跟随记者来到文博会主展馆,在枣庄展厅前,他看见展厅内立体造型展板上“铁道游击队”几个字,就马上判断出这个展厅是枣庄的。
打文化品牌成为众多文博会参展城市的共同选择。
省城济南历史悠久,有许多卖点,但该市最看重的还是泉文化。布展者把参展主题“文化济南,魅力泉城”打在展厅最显著的位置。不仅如此,展厅的设计也处处体现着“泉水文化”这一家喻户晓的品牌。伫立在展厅四周的四根支撑柱,被设计成泉与荷叶的抽象形态。在三根支柱圈成的一个区域,设计制作了一个红色的联体牌坊,牌额上自南而北分别题写着“趵突泉”、“大明湖”、“芙蓉街”和“县西巷”。布展负责人说,这样的设计就是想体现济南“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文化韵味,从而使泉水成为济南的文化象征。
历来就重视文化品牌包装的青岛,这次对城市的修饰可谓多姿多彩。其名下的后缀竟有三个之多———帆船之都,音乐之都,影视之都。
烟台去年刚刚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他们把这个不可多得的文化品牌及时而庄重地写到城市名字的前面———“魅力家园,文明城市”。
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济宁,更懂得文化的价值。借助孔子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大打孔子牌的同时,抓住京杭大运河发展的契机,叫响“孔孟故里,运河之都”。
以“沂蒙精神”叫响全国的临沂人民,更是把“红色文化”作为临沂的第一文化品牌来塑造、维护。展厅正中位置摆放着群雕———《沂蒙母亲》,雕塑背后的巨型展板上,则是以山水为底衬的《沂蒙山小调》曲谱。
走在17市文化资源及产业展区,处处都能看到用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品牌修饰城市的字眼:
潍坊——世界风筝都;
威海——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菏泽——曹州牡丹甲天下;
日照——水上运动之都;
东营——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
文化品牌的力量
各城市何以都给自己的“字号”戴上文化桂冠?
某市一位领导这样回答:一切资源都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打好运用好文化品牌,对一个企业或一个地区的发展产生的推动作用都是巨大的。
海尔“真诚到永远”的企业文化,造就了一个世界名牌;济南唱响泉水文化,使济南旅游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威海高举“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大旗,引来上海、港澳和国外人士包机来威海购买住宅。
济宁市展区负责同志介绍,近几年,他们大打孔孟文化牌,所开发的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水浒文化系列产品、微山湖文化纪念品、嘉祥鲁锦、汉碑、汉画像石纪念品等,畅销国内外,年销售额达3亿多元。孔孟文化品牌同时带动了民办文化产业的繁荣,目前,全市民办文化企业已达3500余家,总投资近6亿元,年增加值已占到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0%。
风筝是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玩具,但潍坊人把它做成了世界闻名的文化品牌,让它跨越国界,联结了世界人民的友谊,打开了潍坊对外开放的大门,并成为潍坊市经济腾飞的巨大杠杆。
在战火中形成的一大批红色文化品牌,今天也都纷纷转变为沂蒙老区的经济品牌。别具沂蒙红色风情的“沂蒙小调”系列食品、“六姐妹”系列食品、“沂蒙老区”酒以及“拥军布鞋”、“拥军独轮车”已经形成相当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目前,临沂“红色品牌”产品已达数百个。
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滨州市艺术馆馆长王春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想不到文化品牌对招商引资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他告诉记者,本市自成立文博会组委会以来,有多名北京等地的投资者主动联系投资开发孙子兵法相关产品。
青岛市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文博会青岛组委会招商以来,国内外资本纷纷向该市集聚,其中,计划在青岛投资过亿的文化产业项目就有60多个。最终该市选择了世界文化村、创意文化城、中加数字动漫基地、卡通乐园四大项目作为“青岛军团”的“排头兵”亮相省文博会。这4大项目的计划投资总额达60多亿元,计划融资26.4亿元。
烟台市先后3次报送了142个文化产业项目,其中,投资额40亿元以上的招商项目2个,20亿元以上的招商项目2个,1亿元以上的招商项目20个,投资总额突破百亿元。
济宁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就申报文化产业项目130多个,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有28个,在5000万元至1亿元的有19个,所有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73亿多元。目前,17个文化产业项目已经签订合同或意向,其中合同签约项目7个,投资总额10.17亿元,融资额9.03亿元;协议和意向签约项目10个,投资总额10.85亿元,融资额10.65亿元。
淄博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招商经过紧张的调度,在原10大签约项目21亿元的基础上,又有16个项目与各自的投资方达成了合作意向,总招商金额达43.8亿元。
文博会以文化品牌又一次在齐鲁大地上掀起一股招商引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