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报道 | 走进展会 | 山东概况 | 展会日程 | 相约文博
参观指南 | 参展指南 | 服务指南 | 交通指南 | 参展企业 | 展馆介绍 | 联系方式
  大众网主站 > 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 最新报道

申遗带动大运河旅游投资

2006-05-31 07:05:21

□记者 李梦 吴洪斌 报道 
 
  本报济南讯 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迅速升温,给沿线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机遇。
  济宁市委副书记赵树国介绍,目前,“运河文化旅游带”已纳入济宁规划建设的重点旅游项目之中。济宁古运河俗称运粮河,运河船只经济宁南往淮河驶向江南杭州,北通聊城的临清入“卫运河”直达北京,济宁由此成为“运河之都”。济宁正借大运河申遗之机,着手打造运河之都旅游区。
  近日,上海绿房子投资管理公司与枣庄签约,计划投资3亿元开发台儿庄区运河古镇。据了解,该项目已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建设项目。枣庄市委书记马金忠告诉记者:“枣庄市决定以遗存在古城区的明清运河段为载体,以恢复康乾盛世时期古镇历史风貌为主题,以展现灿烂的大运河文明为内涵,充分挖掘古运河的历史人文景观,高标准建设一处古香古色的多功能旅游商贸居住区,依此,将枣庄与绵延千里的大运河文化旅游区衔接起来。”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是先人对京杭大运河沿岸四处著名商埠的描述,其中的“临”即为临清市。“临清傍运河,富庶甲齐郡”是大运河给临清造就的繁华与荣光。据聊城市市长张秋波介绍,聊城市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在绵延境内20公里的河道上,对发掘出来的船闸、古桥、码头等30多处古代遗迹进行了修复,并对游客开放。以古运河为代表的旅游业成了聊城对外开放的新名片。
  据了解,大运河沿线城市地上遗留有大量的城址、衙署、驿站、钞关、仓库、寺庙、商铺、桥梁等文物,地下的古墓、沉船、关闸、石坝等文化遗存也极为丰富。古运河畅通时,“船舶往来,商旅辐辏”,使当时的德州、聊城、济宁、枣庄文化空前发达、市场极度繁荣,也留给后人诸多旅游景点。
  目前,在大运河流经的山东段,已知的文物点超过100处,这些历史遗存都是现代旅游业开发的好题材,大运河申遗工作正在引导旅游资本投向运河旅游业。
编辑: 李辉
 相关新闻
 

最新报道

·

·

·

·

 

相关下载

· 山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
· 省博物馆新馆招标公告
· 登录文博会手机报方式
· 文博会会徽下载
· 文博会总体实施方案下载
· 文博会官方网站招商方案

专业展区

·
·
·
·
·
·
·
·
·
·
Untitled Document

 

 

 
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办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协办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 取稿箱
鲁ICP备06006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