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报道 | 走进展会 | 山东概况 | 展会日程 | 相约文博
参观指南 | 参展指南 | 服务指南 | 交通指南 | 参展企业 | 展馆介绍 | 联系方式
  大众网主站 > 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 最新报道

用文博会这一盛事展示山东文化产业发展成就

2006-06-07 09:30:31大众网

 
 
 

——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博会副总指挥徐向红专访

  2006年6月16日至18日,万众瞩目的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将在济南舜耕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隆重拉开,展会开幕前夕,记者专访了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博会副总指挥徐向红。

  记者:请您先简单谈谈举办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徐向红:目前,全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2005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的重要讲话中,对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作了深刻阐述,殷切期望山东充分发挥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上迈出更大步伐。省委、省政府从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战略高度,作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决策,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进一步增强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实力,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发展文化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大战略举措。美国文化产业作为其国民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占GDP的比重达20%以上,已取代航空航天业成为第一大出口行业。日本文化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赶上汽车行业。“文化强省”、“文化立省”、“文化立市”……我国各省市纷纷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战略,2004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7.4%;2003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7%。机会不等人,时间不等人;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现阶段,文化产业如果跟不上,就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鲁”字号文化产业航船,只有乘风破浪,奋起直追,才有出路。站在新的起点实现新发展,文化发展面临着历史性机遇,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山东文化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辉煌的前景,要像抓经济、抓开放一样来抓文化产业,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对于即将举办的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省领导提出要用市场的办法经营文博会,开发文博会,拉长文化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如会展产业、演艺产业、动漫产业、休闲产业等。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举办文博会要与培育文化市场主体结合起来,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集团结合起来,与山东整个文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结合起来,与打造精品力作结合起来,提升文博会的文化品位、产业品位,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品牌和发展新优势。要通过举办文博会这一有效手段,努力形成壮大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文化市场主体,使之成为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要突出地域性、突出开放性、突出产业性、突出社会性、突出创新性,努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规模、办出品牌,真正把由我省第一次举办的文化产业博览会办成一次全方位、大容量、多功能、高起点的文化产业盛会。

  记者:山东省已经将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纳入“十一五”发展规划。请您介绍一下山东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的优势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向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应当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两翼,是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山东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创意产业,加快整合广电网络和各类文化资源,培植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大力培育齐鲁文化品牌,精心组织好首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破行业垄断,完善准入机制,鼓励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文化产业。
  当前,我省经济呈高速增长态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这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数字电视、互联网络、电子商务等开始步入寻常百姓生活圈,假日经济带动相关文化服务业的全面增长,预示着文化消费能力提升的空间依然很大。另外,我省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巨大资源优势。拥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齐鲁文明,是文化底蕴、文化传统和文化创新资源丰厚的文化大省。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轴心文化的发源地,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文物古迹、文化典籍、历史文化名人是山东特有的文化资源;乡土浓郁的民间文化,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源泉,为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经济价值提供了巨大的开发潜力。只要不断更新观念,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优势,我省完全可以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省和强省。

  记者:山东省目前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怎样?
  徐向红: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影视创作,影响全国的佳作不断出现;音乐、戏剧、绘画等艺术创作,不断获得全国大奖;体育,早已是全国前三甲,奥运名星星光灿烂;2005年全省广播电视总收入40亿元,总资产达到106亿元,全省数字电视用户达到79万户,青岛在全国率先实现数字化整体转换;全省新闻出版业总收入352.1亿元,总资产达到61.7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全省实现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印刷企业已有19家。鲁版图书在国家级图书评奖中获奖数量居全国第一;《为了胜利》、《上学路上》、《大法官》、《大染坊》、《铁道游击队》等影视作品及大型现代吕剧《石龙湾》、《苦菜花》、《补天》等一大批戏剧作品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山东省目前组建有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广电总台、山东出版集团、济南日报报业集团、青岛日报报业集团、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临沂日报报业集团等7家国有文化集团,目前它们实力不断壮大,成为带动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2005年,大众报业集团总收入13.44亿元,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5.6%,齐鲁晚报进入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综合指数前5强;山东广电总台总收入13.5亿元,总资产24.1亿元。山东出版集团销售收入62.26亿元,利润总额2.97亿元,总资产60.31亿元。
  山东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实力不断增强,传统产业优势明显,新兴数字内容产业蓄势待发,已初步形成门类较全、功能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

  记者:发展文化产业,文化设施建设是硬件,山东省下一步将通过哪些重点文化设施建设来提高山东省文化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徐向红:目前,山东即将正在着力建设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体现山东风貌的文化设施,突出抓好省会济南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集中精力建设齐鲁文博中心、山东演艺中心、泉城文化娱乐园、山东书城等重点项目。齐鲁文博中心包含山东省博物馆新馆和山东科技馆两大部分,省博物馆新馆占地180亩,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11.25亿元,6月底开工建设;山东演艺中心包括“山东音乐厅”、“齐鲁戏曲厅”、“泉城影都”三大建筑;泉城文化娱乐园以迪斯尼、嘉年华等世界知名品牌的大型娱乐项目为主,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规划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初步选址于曲阜和邹城两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间,将面向全球征集建设创意方案。山东广电中心等在建工程项目建设,及大众报业文化产业园、出版总社编辑业务大楼的规划立项正在抓紧进行。

  记者中央提出,对经营性的文化产业,要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促进发展。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不够快,根本原因是市场因素不够,市场作用发挥不够。今后,山东如何为发展文化产业注入市场因素。
  徐向红:文化产业发展要提速,必须注入市场因素,必须把市场作用发挥出来。具体来说,就是以改革促发展,以建设促发展,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实施集团发展战略、科技带动战略、区域发展战略、品牌发展战略、产业项目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举办文博会就是一个突破口,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市场经济活力。我们在筹备文博会之初就树立了“开发文博会、经营文博会”理念,以项目招商为核心抓好筹备工作,理清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一大批文化产业项目业已浮出水面;征集文化产业招商项目1440多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360个。同时,文博会也激发了社会各界开发文化资源、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新注册各类文化企业1000多家。目前,我省正在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制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我们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积极培育发展文化市场。山东省已经建立了新世纪、青岛银星两条电影院线,2005年新世纪电影院线票房收入2100万元,青岛银星电影院线票房收入1300万元。形成了图书、音像、文物、艺术品等一大批文化超市,济南古玩书画市场,济南、青岛演艺市场,淄博陶瓷琉璃市场,潍坊民间工艺品市场等特色文化市场初具规模。文化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有了较大发展,行业协会达到46家。

  记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是发展山东文化产业根本所在,请您谈谈山东省在这两个方面的建设情况。
  徐向红:山东省积极发展数字广播电视业、新闻出版业、影视剧创作业、发行分销业、文艺演出业、动漫产业、旅游产业、体育产业、广告会展业、古玩书画与工艺品产业等十大文化产业,形成了数字电视、鲁版图书、鲁剧品牌等产业亮点。发挥区域特色文化优势,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青岛为中心的滨海文化,以济南为中心的山泉文化,以济宁为中心的儒家文化及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等三大产业集聚区已具雏形。只有发挥区域优势,整合各地资源,形成异彩纷呈的文化产业特色区块,才能彰显齐鲁文化魅力。
  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我们要以此为指导,切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我们要加强和改进文化领域宏观管理,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明确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责,理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所属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要积极推动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要深化文化企业改革,规范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制;要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合理配置文化资源。同时要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完善现代流通体制,深化国有发行企业改革,打破按行政级次、行政区划分配文化产品的旧体制,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

  记者:山东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情况如何,社会力量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徐向红:我们一直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按照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的要求,山东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动漫和网络游戏等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近年来,民营文化企业快速发展。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兴办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省6041家发行单位中民营企业占了半壁江山,销售收入过亿元的民营发行企业已有8家。山东世纪天鸿书业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拥有图书、报刊、电子出版物国内总发行权和全国连锁经营权的民营文化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3.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书业集团。山东爱书人音像图书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音像连锁经营企业之一,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记者:再过几天,文博会就要开幕了,作为文博会副总指挥,您参与了筹备文博会的方方面面,那么此时此刻您对举办本届文博会有何感想。
  徐向红: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文化产业被纳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并已对其发展作出整体规划和部署;依托我省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省里正在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博会就是我们快马加鞭地打造的一个文化产业的发展平台。本届文博会涵盖传媒、广播影视、演出舞美、文物与民间艺术、书法美术、动漫与信息技术、旅游休闲等文化产业项目。文博会期间将举办产业论坛、项目洽谈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展演展示活动。本届文博会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辐射日韩,联动东南亚、欧美及其他国家,届时将邀请近千家中外文化企业参展。文博会的举办,是山东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件盛事,对山东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大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我希望通过本届文博会展示出来的内容,能让我们铭记文化大省和强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的是埋头苦干和一砖一瓦的积累,从而不断增强对发展先进文化的深刻认识和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高度自觉,促进我省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贡献力量。

                                                            (记者 曲涛)

编辑: 周传金
 相关新闻
 

最新报道

·

·

·

·

 

相关下载

· 山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
· 省博物馆新馆招标公告
· 登录文博会手机报方式
· 文博会会徽下载
· 文博会总体实施方案下载
· 文博会官方网站招商方案

专业展区

·
·
·
·
·
·
·
·
·
·
Untitled Document

 

 

 
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办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协办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 取稿箱
鲁ICP备06006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