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根。 徐延春 陈文进 摄
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传承给后人的智慧与精神、知识与创造是无形的。
让更多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因为这是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根。
6月10日是全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分别在山东省美术馆、泉城广场举办,把“相约文博会”系列展演活动推向了一个高潮。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道玉,副省长张昭福,省政协副主席王志民等省领导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民间文化精彩展演
昨日上午9:30,山东省美术馆展厅里熙熙攘攘,近千名观众共赴“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这一民族民间智慧的盛会。
此次展会有16个类别405个项目1000多件展品,也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的制作、日照农民画的绘制、龙山黑陶、日照黑陶、淄博燕子石文房四宝、老济南的“兔儿爷”、枣庄的伏里土陶、鄄城的“百年北狮”、济宁的楷雕,以及各具特色的柳子戏、京剧、五音戏、茂腔……参观者在汇聚了全省17市的民族民间文化精彩展示中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文化遗产一脉相承
参观市民很快发现,这些世代相传的民族民间文化,就是我们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表现方式虽然是有形的,但通过有形的载体所传承给后人的智慧与精神、知识与创造却是无形的。这些遗产虽然年代久远,却与人们休戚相关、一脉相承。
许多民族民间遗产长久地积淀在社会的最底层,现在珍而重之地放在展厅里让人观赏,这种体验也让人们升腾起无限热情。布老虎、泥哨子、木玩具、小面人都以各自粗朴可爱的模样令人爱不释手;老织布机上还有匹未织完的布,那些五彩斑斓的“鲁锦”就是通过它制作出来的吗?那个陈旧的花轿曾经承载过多少人的喜悦?
文化之根亟须保护
省群众艺术馆副馆长史中民对记者说,很多民间艺术事实上都面临着濒危的境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其实是动态的,我们更应该到地头田间去保护,但也十分需要这样的集中展示。希望通过这次展览,让更多人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我们民族真正的生活记忆,是我们的历史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