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山东企业家以崇高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爱国热情,以敏锐的视觉寻找着创新发展的思路,以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以文化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充分展示了山东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树立起山东企业的良好形象。
与改革同步与时代并行
企业文化在山东发轫于20世纪80年代。20多年来,山东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走过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实现了两次大的变革与飞跃。 接受阶段(l985-1990年),也称为山东企业文化建设的初始阶段,以确立企业形象,提炼企业精神,整合企业创造力为主导,逐渐接受企业文化概念。 发展阶段(199l-1996年),以成立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研究会为标志,山东企业文化建设进入自觉追求阶段,全省不同类型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开始全面推动。 驱动引导阶段(1997-2001年)。这是山东企业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以确立发展理念、提供发展思路、寻求发展出路、驱动发展目标实现为己任,推进企业文化实现空前的整合贯通,驱动创新。 整合提高阶段(2002年至今)。这是山东企业文化的提升阶段。不断提升核心理念,改进管理模式,初步形成党政推动、社团依托、市场运作、品牌带动的企业文化建设新机制,山东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目前,山东省委、省政府正加大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发挥文化资源优势,突出特色,着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企业文化品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敏指出:要充分发挥我省的文化优势,努力塑造企业文化特色,打造山东企业文化品牌,在全省逐步建立起凝聚民族文化精华,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浓郁山东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培育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竞争力的文化优势企业,使“山东创造”伴随山东企业文化走向全国,奔向世界。
打造特色品牌制胜
山东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现代文化积淀,是企业文化建设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营养,为打造山东企业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诚信为本。在市场经济初期,山东企业就注重以优质产品赢得用户信赖。海尔砸掉76台有质量问题的电冰箱,使其由一个亏损100多万元的电冰箱厂,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过千亿的国际知名企业。同样,中国重汽、青岛啤酒、张裕酒业、鲁抗医药等一大批山东企业,牢固树立“诚信经营、打造精品”的经营理念,把“为用户创造价值”作为企业的服务理念,诚心诚意为消费者服务。 品牌制胜。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实施名牌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是我省新时期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目前,山东产品获世界名牌2个,占全国的三分之二;中国名牌119个,居全国第三位;中国驰名商标59个,居全国第二位。同时,企业的品牌辐射、延伸、丰富、提升着城市文化的内涵,企业文化与城市文化和谐互动,山东正逐步实现由品牌经济到品牌大省的跨越。 和谐兴企。山东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兴企,对内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价值,对外实现企业与社会、自然的平衡发展。全省广大企业先后向贫困职工、希望工程、慈善事业等捐款捐物,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熔铸民族之魂。山东的企业家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只有将民族精神和当代山东精神融入企业改革发展之中,才能真正建设好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报国之志、效国之行、建国之才,始终是山东企业文化的灵魂。自强不息是山东企业文化之基。自主创新是山东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山东企业已把战略创新、管理创新、机制创新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意识深处,化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
政企联动促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山东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方面。党委、政府引导推动,企业重视积极创新,政府与企业双向互动,企业文化建设与文化强省建设紧密结合,是山东企业文化迅速发展壮大的奥秘所在。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整合多方资源,推进我省企业文化建设,省委宣传部2001年会同省委组织部、省经贸委、省总工会联合下发了意见,对企业文化建设提出指导性实施意见。2005年又吸纳省国资委、省企业联合会参加,建立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党政推动、社团依托、市场运作、品牌带动的企业文化建设六方工作机制。 开展活动,吸引参与。2001年以来,组织开展了以“重发展、重道德、重科技、重管理、重形象,创建学习型企业”为主要内容的“五重一创”系列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同时,依托电视媒体,先后举办了企业文化建设文艺比赛调演活动、企业文化建设形象展示大赛、企业文化建设厂歌大赛等活动;举办企业报刊展评、企业文化建设图片展示活动,树立企业形象。 典型推广,示范带动。2003年,山东公布了82家“山东省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党委和政府有关部门组织省内主要媒体进行了多形式、多角度的深度宣传报道,扩大了典型的旗帜效应。 塑造人才,引领发展。省里先后组织企业文化培训班,举办企业家高峰论坛,评选山东省优秀企业家,表彰“五优”、“双十佳”,不断促进企业家提高认识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全省一大批高素质、有眼光、有思路的企业家队伍正在齐鲁大地茁壮成长。同时,全省广大企业也积极创建学习型企业,充分利用企业党校、职工培训中心、企业广播报纸网站等阵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