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报道 | 走进展会 | 山东概况 | 展会日程 | 相约文博
参观指南 | 参展指南 | 服务指南 | 交通指南 | 参展企业 | 展馆介绍 | 联系方式
  大众网主站 > 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 最新报道

建议山东文博会“升格”

2006-06-18 07:35:21大众网 齐鲁晚报

本报记者 彭东 徐静 
 

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锋博士接受本报采访

  山东省应在今年成功举办文博会的基础上,积极申请承办“2008年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论坛”,同时在2008年将“山东省文博会”升格为“东北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与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形成一北一南相互呼应的态势。
  16日下午,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首席顾问齐勇锋博士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他对山东首届文博会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建议,山东省应在今年成功举办文博会的基础上,积极申请承办“2008年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论坛”,同时在2008年将“山东省文博会”升格为“东北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与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形成一北一南相互呼应的态势。
  文化产业
  定位要明确
  “我建议山东集中各方面专家,集思广益,制订一部‘十一五’文化发展战略专项规划。”齐勇锋博士作为山东省文化产业研究基地首席顾问,对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脉络非常清楚,他认为发展地域文化产业,必须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发展特色。
  他谈到,目前,我国各地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还不是十分明确,如突出什么特色?主打什么产品?这些还不是很清晰。因此,各地包括山东在内都应该在各自的“十一五”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中,需要对自身的资源条件进行科学分析,对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产品明确定位。
  最近,北京、上海在规划中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发展重点,北京明确提出来要成为全国、全球的创意中心之一,上海则提出未来要跟纽约、东京、伦敦并列为世界四大创意中心。北京、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人才集中、资金充足,有条件发展高端的文化创意产业,而中西部地区则应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差异化的发展战略,着眼于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避免结构雷同。例如云南的文化旅游产业已经形成规模和特色,成为该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齐勇锋博士不无担心地讲到,预计在“十一五”期间,伴随着产业政策的倾斜,全国各地都会形成文化创业投资热潮和文化资源开发热潮,在文化产业热到来之际,更需要冷静的头脑,避免出现像其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哄而上局面。
  山东应打
  “外向牌”
  “同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相比,山东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并不具备先发优势。”作为从山东大学毕业的博士,齐勇锋对山东有着深厚的感情,山东文化产业的发展一直就是他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他建议,山东应考虑把“外向型文化产业”作为发展战略重点,以国际化为目标,大力发展文化贸易。
  齐勇锋博士认为,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化是一个必然。他进而谈到,“十一五”期间,我们国家在文化市场准入方面,按照内外有别的原则,将在加强政府监管的前提下,继续开放文化市场;在文化市场结构调整过程中,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有、混合和民营文化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将登陆国内外资本市场。而随着国家鼓励民族文化产品走出去,鼓励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开拓国际市场,一批优秀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原创性的文化节目将逐步推出并进入国际文化市场,一些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经营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将会在这一过程中迅速成长起来,从而改变目前我国文化贸易的巨大逆差地位。
  “南有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北有山东‘东北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齐勇锋博士非常看好山东文博会未来的发展前景,他建议山东省在今年举办文化产业博览会的基础上,抢占市场先机,积极申请承办“2008年中日韩文化产业合作论坛”,同时在2008年将“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会”升格为“东北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为山东实施外向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搭建一个国际化、品牌化和永久化的平台,与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形成南北呼应的态势。
  文化产业
  急需人才
  与齐勇锋博士交谈中,他多次提到了山东大学开设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他兴奋地对记者讲,目前,山东大学的这一专业,在全国高校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在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上,山东已经抢得了先机。
  “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主要依赖的就是高素质人才的创意和对文化资源与生产要素的整合能力。”他举例说,“花木兰的故事是我国的民族文化资源,而美国艺术家通过创意开发制作成卡通片,然后通过国际化的要素整合与市场营销,就取得了6亿美元的巨大收益。人才、创意与文化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分离的,没有优秀的人才和创意,丰富的文化资源往往处于潜在状态,难以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齐勇锋还谈到,文化产业是一个投资风险比较高的行业。它跟传统产业不一样,传统产业的投资有一大块形成了机械设备,形成了厂房,固定资产。那么即使它投资失败了,还能留下来一块。而文化产业则不同,它主要投资所形成的是知识产权。比如拍一部电影,你场景什么都是租来的,借来的,如果这一个投资失败了,简直两手空空,一无所有。所以风险非常高。因此文化产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就更高。
  据齐勇锋博士介绍, 随着文化市场投资准入的开放,像各类创意文化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开发人才、市场营销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成为制约文化产业进一步加快发展的瓶颈之一。据测算,目前,在新媒体、影视、卡通、动漫以及出版、报刊、广电、演出、会展、休闲、艺术品经营等领域中,上述各类人才的缺口就达数十万之多。“十一五”期间,各类文化产业人才的短缺状况在短期内还难以缓解,这将促使文化培训市场、文化学历教育在近几年持续升温,催生文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形成,山东要重点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以大带小
  做大品牌
  “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解放文化生产力。”齐勇锋博士说,在过去传统模式下,文化产业链和价值链被分割了,产业链和价值链是一种分隔的体制,条条管理。如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就是一种条条管理,这就把文化的资源、文化要素和产业链之间都割得非常破碎。由于分割得非常破碎,资源不能得到很优化的配置。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打破这种条块分割的体制,把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新塑造出来。通过体制改革来解放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才能得到一个跨越式的发展。
  齐勇锋博士建议,山东文化产业发展应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打破条块分割的传统文化体制的束缚,实行“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方针,支持大众报业集团、山东出版集团以及民营的志鸿发行集团等,实行跨地区、跨行业的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型文化企业通过规范的股份制改造积极上市融资,形成以国内外资本市场平台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山东应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大力发展民营文化经济,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革,通过资源整合和政策支持,特别是投融资政策和财税政策的支持,在山东沿海和中西部齐鲁文化带上,着力布局和发展一批旅游、演出、影视、会展、艺术品经营、出版、印刷、礼品和纪念品等文化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支撑山东外向型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最新报道

·

·

·

·

 

相关下载

· 山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
· 省博物馆新馆招标公告
· 登录文博会手机报方式
· 文博会会徽下载
· 文博会总体实施方案下载
· 文博会官方网站招商方案

专业展区

·
·
·
·
·
·
·
·
·
·
Untitled Document

 

 

 
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办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协办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 取稿箱
鲁ICP备06006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