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南下揭秘>剧情梗概

南下分集剧情介绍1-5

南下剧情介绍第一集

  1948年11月26日——1949年1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以60万众完成了对国民党军80万人的包围,开始了第二个战略性进攻的战役。

  于是,敌人的飞机坦克大炮和军队开始了垂死挣扎……

  史称:淮海战役。

  县委书记陈家善率领手下的精兵强将县委组织部部长常山、宣传科长孟思远、武装部干部王三成和“活地图”民政干事娄振,带领着一支民工支前队伍,来到了炮火纷飞的战场。

  在与敌人的遭遇战中,“神枪手”王三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指挥众人抢得克敌的先机,甚至还创造了中外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独特个案:用步枪打下了敌人的飞机;

  在夜间的树林里,“活地图”娄振凭借风向、天象和自然环境,准确无误地辨别出自己所处的位置,从而为支前队伍顺利到达指定阵地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在送弹药的支前途中,在突发事件面前,“大力士”常山和擅长模仿的孟思远也各自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特长和性格……

  一群男人戏。

  战火骤歇。苍山如海。阴霾弥漫。尸横遍野。

  在天与地一片野莽莽灰茫茫的格调中,陡然出现了一点红——那是围在奉令赶往前沿阵地的中原野战军宣传队员周玉颈项间的大红围巾!其时,周玉在与敌人的遭遇战中和战友失散,正被敌军追赶。

  孟思远和常山等人机智勇敢地救下了周玉。

  当众人得知其是宣传队员之后,要其表演节目,活泼爱笑的周玉大方地吟唱了一曲。不料孟思远当场维妙维肖地进行了模仿,并且还学起了她那颇具穿透力的笑声。周玉不觉萌生了对多才多艺且谈吐幽默风趣的孟思远的好感……

  孟思远等人把周玉送到了前沿阵地,一同参与了对敌军的喊话攻心。战场上,孟思远与周玉之间生平第一次有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配合。

  夜晚,有不少敌军前来投诚,甚至有人要见识一下那一男一女的喊话人,说那些话一直喊到他们的心里去了……

  战火中,孟思远与常山的战友情浓(如常山将钢盔扣思远头上,遭遇战中,一颗子弹划过钢盔,思远感激常山的救命之恩等等)……

  战斗中,孟思远与王三成、娄振的兄弟义深(如互相将最危险的事情抢着自己去做,并立下了“生死与共”的誓言等等)……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南下动员大会。众人互相拉节目。

  司徒梅极具指挥风度地指挥起机关人员的合唱。孟思远不知不觉间流露出的对司徒梅的暗恋情结,被早已觑破其心思的娄振开起了无伤大雅的玩笑。

  拉歌时,妇救会主任姜天美胡乱指挥起那一帮妇女合唱,手忙脚乱加自说自话的指挥风格令众人捧腹。王三成正笑得前仰后合,却被姜天美一声断喝吓得屁滚尿流!原来王三成天不怕地不怕,唯独惧内——姜天美正是他的婆娘!

  孟思远也被拉了节目。他模仿起了县委书记陈家善、地委书记唐志先的战前动员,不防唐志先已站在了他的身后……

  从西柏坡开会归来的地委书记唐志先传达了会议精神,强调要求,这从山东抽调的一万五千名南下干部,必须是精挑细选的精兵强将!

  众人踊跃现场报名。大学辍学的刘小钟,热血青年,且又是有文化的小知识分子,也风尘仆仆地从邻县赶来了。唐志先亲自考核,很满意地当即决定将刘小钟留下。娄振看不起读书人,有意提出与其扳手腕,刘应战,娄大笑,以为刘必输无疑,不料刘手腕有劲,连连赢了三个回合,最后输给了常山……

  姜天美也坚决要求南下,唐志先大笑支持,又说他们夫妇二人只能去其一。姜天美与王三成争执不下,谁留下,谁就抚养孩子和耕种土改分得的田地,王三成这一回忽然一点也不惧内了……

  灵机一动,王三成拉上了孟思远去找唐志先“开后门”强烈要求参加南下——因为孟思远原本是唐书记的通信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嘛!唐志先同意他们先去报名,报名的大门是敞开的,但最后的批准却要听从组织的,因为有名额的限制在那儿高挂着,谁也逾越不了。 

  孟思远面对南下报名,始终在犹豫,因为母亲身体不好,他如果离开,家中只剩下妹妹和母亲,思远实在放心不下。这一点被唐察觉了,唐想到思远的难处,让他自行考虑……

  在这群情振奋的时刻,娄振突然表现出了犹豫彷徨,原来其妻怀孕了!尤其因为娄振自己是三代单传,这怀上的孩子尤显金贵!顿时招来了王三成姜天美夫妻拍档的奚落和大骂……

  南下剧情介绍第二集

  南下名单公布。王三成娄振皆被批准,只是孟思远忽然榜上无名。

  孟思远寻找唐志先,唐志先却说根据他家里母亲生病、妹妹年小体弱无法耕种土改分得的田地等具体情况,可以照顾他不必南下,强调说明并不是每一个报名者都能被批准南下的,名额有限嘛。

  孟思远眼看着战友们一个个踊跃报名,即将离开自己,心中失落。他回家见母亲与妹妹,其母身体一贯不好,看出儿子的情绪,母亲鼓励儿子南下,思远决定听母亲的话,坚决南下。

  心情不佳的孟思远遇到了周玉,周玉误以为孟思远生病了,急着找医生、卫生员为其诊病发药,令孟思远哭笑不得。当周玉明白后,即去找陈家善常山等县领导,求他们为孟思远说情,但众人一时也束手无策,因为最后名单的审核决定者是唐志先。

  娄振得知消息后,连忙来找孟思远,想私下里与孟思远商量,两人互相调换,他把自己的南下名额让给孟思远。孟大喜,两人一同去找陈家善,不料双双受到了严肃的批评!

  孟思远十分苦闷。偶尔见到从上海发给司徒梅的信(家书),主动要求去送给司徒梅,借机与心仪的女孩见面。谁知见面不如不见!当司徒梅问孟思远南下情况时,孟思远无奈地说去不了了,还说母亲卧床,很羡慕司徒梅南下,隐隐流露出一丝难舍之情。而司徒梅则以为他思想落后,恋家不肯南下,当即嘲讽恋巢的家雀怎知一飞千里之鹰的志向?又岂能为伍?借故离去。

  孟思远和春儿扶着病怏怏的母亲来到了唐志先的办公室,全家坚决要求批准孟思远南下!周玉闻讯赶来,认为孟思远行事虽然出格不合常规,但其心可鉴日月,故向唐志先求情原谅。不料唐志先却大为感动,当场拍板批准了孟思远的南下。

  思远母亲对周玉印象很好。

  事后,常山说孟思远的这一招是“脑筋急转弯”的高招。孟思远苦笑,这哪是什么高招啊,这是没招的招!常山说,手上没招,心中有招,这才是真正的高招!

  思远母亲回家之后,拿出祖传的玉镯交给思远,说周玉那姑娘行事做人最中娘的意,玉镯是娘送给未来儿媳妇的信物,盼望有朝一日能看到玉镯戴在周玉的腕上,则死也瞑目了。思远苦笑着告诉母亲,他和周玉只是普通战友关系。在母亲的坚持下,思远只得收下了玉镯。

  上级通知他们马上去临城党校报到。要离家了,思远怎么也放心不下卧床的母亲。母亲和妹妹又何尝舍得他离开?思远怎么也睡不着,爬起来陪着母亲坐,母亲对他千叮咛万嘱咐。

  而在王三成家里,两口子却打起来了。原来王三成开了句玩笑,说听说南方的女孩漂亮,这回出去可以开开洋荤,最起码也能饱饱眼福,美丽的江南女子最养眼!一句话惹恼了天美,把三成按在炕上一顿好揍,三成只好连连求饶,保证到外面对别的女人绝不看上一眼。

  娄振家。娄振和妻子依依不舍,枕上发遍千般愿。娄振表示,一旦完成了南下任务,他就赶快回家,好听他们的孩子叫一声“爸爸”。

  思远出门的时候,母亲到底忍不住落了泪。

  南下干部组成了南下干部纵队,穿军装,部队编制,他们统属于南下干部纵队第三支队,唐志先是大队长,常山、思远、三成和娄振编入了一个中队里,中队长是陈家善。又有一个女孩唱着歌来报到,却是司徒梅。

  司徒梅和周玉很快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这一天,一个风霜满面的女人扯着两个孩子,到驻地来找陈家善,恰巧碰到了司徒梅和周玉。司徒梅领她们进去,远远地看到陈家善正和同志们一起打扫卫生,司徒梅喊了一声:陈书记,你娘来看你。陈家善一回头,脸顿时红了,过来小声说:你怎么来了?那女人叫领来的孩子叫陈家善:爹!司徒梅和周玉这才知道自己认岔了人叫错了辈份,那女人原来是陈家善的老婆,赶忙互相吐吐舌头跑了。

  原来,陈家善的妻子是早年家里给说的童养媳,比他大五岁,媳妇进门的时候,陈家善才三岁,用妻子的话说,陈家善是她从小抱大的,而陈家善也一直称她大姐。如今三十岁的陈家善年轻潇洒,三十五岁的大姐却未老先衰,三十岁的陈家善自从参加革命后一直春风得意,三十五岁的大姐却在家操持家务,养活一大家子人。因此之故,陈妻总怕陈家善翅膀硬了会跑了,而陈家善对这个大姐除了感恩以外,两人之间可以说的话也越来越少。这次南下,陈家善积极报名,只给家里捎了个信儿就来了临城,妻子怕他一走再不回来,就领了儿女来找,拉住陈家善就叫他回家。

  大家都来围观,陈家善脸上挂不住,幸好三成来了,拉开了陈妻,陈家善这才脱身,躲到了别的房间里。

吴哲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