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9专题汇总 > 200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焦点圆桌

大学多两年就业不再难?

2009-03-08 09:26:52 作者: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浏览字号:

目前,福建省出台意见,凡愿意修读“双学位”或“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可向本人所在高校提出申请并免试入学。此举在大学生就业上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四位来自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就“双学位”与就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401×450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薛为民
395×450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副校长韩圣浩
413×449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梁晓声
413×448

                                           全国政协常委、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芬

    今日话题: “双学位”能否破解大学生就业难

    今日嘉宾: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薛为民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副校长韩圣浩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梁晓声

    全国政协常委、济南大学副校长张承芬

    今日主持:本报两会特派记者  杨凡  彭东  韩适南

    为应对2009年大学生就业难题,目前,福建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在全省高校毕业生中试行“双学位”、 “双专业”教育的意见》,凡愿意修读“双学位”或“双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只要符合高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均可向本人所在高校提出申请并免试入学。毕业生修读“双学位”或“双专业”,学习期限一般为两年。

    “双学位”是否真的可以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此举在大学生就业上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两会期间,四位来自教育界和文化界的全国政协委员就“双学位”与就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正方  

 

薛为民:“双学位”可延缓就业压力

    “福建‘双学位’的实施,是专为那些没有及时找到工作的应届本、专科毕业生设计的一种延缓就业的方案。此方案由省财政补贴。”薛为民说。

    据薛为民介绍,“双学位”计划从2009年9月开始实施,虽然“双学位”得到教育部的承认,但从根本上来说,“双学位”与一个学位其实没有太大区别。而享受该政策的人群,也仅为那些不能及时找到工作的学生。

    薛为民说,大学生应该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作为教育部门,唯一能做的就是让学生接受更多的教育,少交钱多学东西。而找什么工作,怎么找工作,学校显得无能为力。

    他举例说:“我在美国呆了六年,有个斯坦福的历史博士,在机场给人换登机牌换了二十年。找不到工作还是找不到工作。”

 

韩圣浩:“双学位”拉开人才培养层次

    “‘双学位’应着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拉开与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层次是有好处的,国家在培养人才上应该有层次和定位。”韩圣浩说。

    韩圣浩介绍,其实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始进行“双专业”的尝试,学生一周多加几门课,在四年内也可以修完另一门专业。教育部以前对此有所限制,现在限制不那么多了,“‘双学位’培养比研究生扩招要好得多,目前国家提供的学术性岗位非常少,但绝大多数研究生是学术性的,培养到最后没有就业岗位。”

    “我认为‘双学位’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样学生的就业选择就宽了,如果自身专业受到社会冲击,还有另一个专业。”韩圣浩认为,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太多功利,从“扩招”以后,定位就不准确,“现在的研究生也成为一个大众化教育了,上学为了什么、到底将来要做什么一定要弄清。”

    他认为,“双学位”毕业生是专业型研究生的补充,从社会导向上还应该对他们的“承认”、“认同”再高一点,同时他建议国家也应该拨专款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培训,把创业、就业教育纳入高校课程体系中。

 

反方>>

梁晓声:大学生就业观念要转变

    “我认为再读个学位是把就业问题延缓了,没有根本解决,这个思路和扩招研究生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我不支持‘双学位’。”梁晓声说。

    梁晓声认为,不光大学生,还有农民工,都需要就业岗位。但大学生就业在依靠政府和社会的同时,还应转变个人就业观念。大学生必须客观定位自己的知识、能力,在职业选择上是一步到位还是多步到位,都是应该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的。

    “有的大学生嫌工资低,有的大学生不愿意去中小城市,还有的大学生甚至连省城都不愿意回。不是没有岗位,而是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问题。”他说。不仅如此,梁晓声认为,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学校不仅应该就论文对学生进行指导,还应就就业的方方面面给学生以全面指导。

 

张承芬:创业带动就业教育值得反思

    作为大学副校长的张承芬,对大学生就业有着直观的感受。她对以“双学位”的方式来延续就业并不赞同。“我觉得不是根本办法,我们在就业上,根本不重视大学生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她说。

    张承芬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最根本的措施就是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现在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大学生,创新精神非常欠缺,而创业精神应该从小开始培养,而不应该是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在大学生的课程设置上,还应该渗透创业精神。如果可以创业,不仅能解决自己的就业,还能够带动就业。

    “现在每个大学都有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但作用有限。”张承芬说,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仅限于给大学生以就业的理论指导以及和一些招聘单位接洽,并未从根本上起到促进就业的作用。她进一步指出,大学生就业难是值得整个教育界反思的事情,从教学措施到课程设置以及考试模式都应该反思。

    “如果教育不反思,我们的学生以后真的会成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解决就业问题,不仅要靠政府,还要靠全社会。”张承芬感叹道。

编辑:王晓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山东门户网站

站内搜索: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