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9专题汇总 > 200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最新报道

博客议政:秀场还是桥梁?

2009-03-13 07:55:30 作者: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浏览字号:

450×310
坚持每天写博文的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说,博客可以让自己听到不少百姓的呼声。 石念军 摄
    代表委员利用博客收集民意,在今年两会上蔚然成风。不过,有网民质疑:一些代表委员的博客,只在会前会中关心老百姓的呼声,会后就像进入冬眠期,他们的两会博客究竟是桥梁还是秀场?

    博客的集体亢奋

    仅仅是这几家网站的专栏里,代表委员的博客总量就达几百个之多。至于这些专栏之外的代表委员自行开设的博客,数量之多已无从计数。

    3月11日上午,小组讨论会议刚一结束,陆琴就匆匆从会场赶回房间,她“泡”在网上又一次更新了博客,这是自2009年两会以来的第5次。

    这位来自修脚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把博客视为沟通民意的途径,整个两会期间一直都不敢疏忽博客上的信息,“太忙时不得不打电话给弟弟,帮我整理网友的留言和信息。”

    1月19日,陆琴发表博文“向全社会诚意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广受热捧。截至3月11日上午,网友的留言、来信、来电等已经达到3000多人次。这也帮助她完成了今年已经提交全国人大的5条建议、议案。

    在今年的两会上,像陆琴一样开博纳谏的代表委员还有很多。叶青、张晓梅、朱永新、周洪宇……无论是来自政界、学界的委员还是来自基层的农民工代表,都在充实着两会博客的阵容。

    博客的内容五花八门,与每个人的个性息息相关。作为博主的代表委员,工作岗位、生活氛围、文化背景、脾气性格各不相同,博客面孔自然迥异。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2005年便开通了自己的博客。3月5日,冯骥才发表了自己两会期间唯一的一篇博文,而这篇博文正是关于今年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的提案。在《关于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要通过专家审定的提案》中,他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阐述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陆琴的博客每日更新,内容也都是准备提交或已提交的建议、议案。

    5日、10日,谭晶也分别发表了两篇新博文,除了呼吁加快《中国志愿服务促进法》立法工作,更有参加两会的感受,“通过这个报告,我们可以看到,党和政府对当前面临的形势分析很客观,对新年度社会经济发展的思路很清晰,对完成好任务的举措也很务实。”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钢琴家刘诗昆,两会期间更新了10篇博文。除了谈及音乐本身及发表自己关于“看病贵,就业难”的提案外,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刘诗昆辟谣声明》。

    “其实,就代表委员博客而言,网友不仅希望从代表委员的博客中收获信息,更希望能够以此增加对代表委员个性的了解。”《人民政协报》记者廉维亮说。

    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等主流门户网站上,“代表委员博客”就像一块块招牌,在显赫的位置上醒目可见。

    统计发现,仅仅是这几家网站的专栏里,代表委员的博客总量就达几百个之多。至于这些专栏之外的代表委员自行开设的博客,数量之多已无从计数。

    “2006年第一次开设两会博客时,一共只有4名代表、12名委员参加,而今年约有100名代表、委员加入了这一阵营。”人民网“两会博客”负责人张爱敬告诉记者。

    有统计显示,2006年两会的10天里,代表委员博客与一些记者开设的两会博客总计发文上千篇,留言两万余条,日页面浏览量突破十万。

    “两会博客的影响力逐年增长这是肯定的。”张爱敬说。

    一条特殊的“高速路”

    网友追捧代表委员博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有的跟帖和留言都可能进入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然后直通决策层。

    2006年,被媒体称为中国官员博客元年。

    这年的2月27日,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程贻举,在一家商业网站以“全国人大代表程贻举”的实名开通个人博客。据媒体当时报道,其博客开通的第一天,点击量就达1421人次,网友回帖61条。

    一位政协委员曾说:“现在的老百姓越来越希望能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零距离沟通。”

    代表委员的身份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博客必然与众不同。网友追捧代表委员博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所有的跟帖和留言都可能进入代表委员议案提案,然后直通决策层。

    “网民们的许多留言开阔了我的思路,丰富了我的思考,为我准备新的议案提供了线索,征集了各方意见。”坚持每天写博文的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说,博客可以让自己听到不少百姓的呼声,增加了解民意的渠道。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也说:“这些年来,我向全国人大提交的建议、议案,至少有一半来自网友的启发。”

    开通两会博客的代表委员普遍感到,博客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代表“下访”、百姓“上访”的便捷通道,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到来自基层的真实情况。

    周洪宇在人民网上拥有一个两会博客,他告诉记者,自己非常看重这种收集民意的渠道。他认为网络开放、互动的特质,打破了自说自话、强加于人的单向传输的传统模式,公众不再是会场之外沉默的大多数。

    国家行政管理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汪玉凯对于代表委员开博表示极大认同,“有了媒体间的互动,代表会迅速了解到成千上万人的意见和建议,他们的议案提案也会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反映底层民声。”

    “当今,博客这种网络技术已经或多或少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生态。”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评论认为。

    “希望天天都是两会”

    有网民质疑:一些代表委员的博客,只在会前会中关心老百姓的呼声,会后就像进入冬眠期,他们的两会博客究竟是桥梁还是秀场?

    今年两会行将结束,一些代表委员的博客也似乎要进入歇息期。与本报记者聊天时,一位刚刚成为“博主”的代表就不讳言,等到两会结束,自己的博客基本也就闲置了。

    “平常上网查点资料还行,工作一忙,再像现在这样熬夜写博客基本做不到。”这位代表表示,回去之后,对天南海北网友提供的一些信息,既不好核实也不好向上反映,价值不大。

    代表委员博客会前热闹、会中火爆、会后冷落早已不是新闻,这种现象在往年的全国两会和地方两会均有表现。

    2006年3月30日,广州市两会结束后的第二天,一位人大代表曾叹着气表示,还是准备关掉博客。这位人大代表的理由是:“我每天只睡5小时,一周只休一天,我实在没有精力再关注和回复网友反映的问题。如果人家在博客上反映问题,我却不回复,那是不负责任的。”

    人民网“两会博客”负责人张爱敬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两会以后,人民网的“两会博客”也将告一段落。“两会博客的定位,就是在两会期间开设。”

    人民网自从2006年率先推出“两会博客”,三年来,参与开博的代表委员逐年增多。 “2007年约60人,2008年80人左右,今年100人左右。”张爱敬坦言,以往年的经验来看,除了一些比较“勤奋”的代表委员,很多人平时几乎不再管理自己的“两会博客”。

    对代表委员的此举,网友颇感遗憾。有网友在代表委员的博客里留言:“有人希望天天都是‘3·15’,我希望天天都在开两会。”

    有网民甚至质疑:一些代表委员的博客,只在会前会中关心老百姓的呼声,会后就像进入冬眠期,他们的两会博客究竟是桥梁还是秀场?

    有网友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级人大、政府、政协门户网站可考虑设置专门的频道,供代表委员们同市民沟通,而不必只是限于会议召开前后的一两个月。

    “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同选举单位和选民保持密切的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的意见和要求。然而目前在我国,代表委员与公众之间没有一个经常性、固定性的渠道沟通民意。”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说。

    蔡定剑认为,代表委员博客受捧,既反映了公民意识的成熟,也体现了“代表意识”的回归;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在当今的社会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与公众的沟通交流,还缺乏制度性安排。

编辑:王晓亮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山东门户网站

站内搜索: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