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川老城区,一名当地居民摆卖书籍和VCD等地震纪念品。
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至北川老城区。
广州日报5月12日报道 四川五一期间旅游收入28.75亿,首超震前水平。
大部分人震后旅游的目的是为了去“看一看”。
现在的团队客源很少,大部分游客都是散客。
北川不少景点因交通中断被迫停止营业。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四川灾区再次吸引了举国上下的目光。从“五一”开始,大量游客涌入地震遗址区,开展祭奠、缅怀、慰问等活动。截至“五一”小长假结束,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发布统计信息称,“五一”期间,四川省共接待游客936.8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7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4.4%和15%。这表明四川省旅游市场经过一年的重振,首次超过震前水平。
国人对“灾区行”的热衷一直到今天达到了顶点,四川旅游市场的复苏和重新繁荣,令重访灾区的本报记者感到欣喜的同时,也在关注着这组数据的背后所体现的意义:灾区正在恢复秩序。
我们特别关注,经过一年“疗伤”后,灾区重建的效应开始显现。这也许仅仅只是开始?
都江堰旅游业复苏
2009年5月1日早上9时,大观镇茶坪村的村民王正良笑眯眯地站在自家别墅门口,看着由成都泓杰旅游度假公司派出的管理人员招呼入住的游客。今天可是个好日子,看着新挂上的“乡村客栈”的牌子,他心里乐开了花。
“来就是关心,游就是支持!”这句时下灾区最时髦的口号,代表着灾区各地政府的一种朴素愿望。今年“五一”期间,都江堰市大观镇茶坪村乡村连锁客栈正式对外营业,乡村连锁客栈由村民出房加盟、交由相关公司统一管理。王正良是首批加盟“乡村客栈”的村民,他带记者参观由他提供的住房:10个房间全按每间2万余元的统一标准进行装饰装修,价格为每天百元,游客在这里将享受标准化的酒店式服务。大观镇党委书记、青城外山管理局局长柴林也持乐观态度,他表示,这种乡村客栈在3年内将达到1500间客房的规模,这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
这个假期,前来游玩的游客很多,大大超出老王的预期。他说,客栈客房达到了星级宾馆的标准,这种由农户与公司共同合作组建的新型连锁农家乐也是国内首创,预计将来能让当地农户年收入增加2~3倍。
成都一家私人旅行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地震的发生一度压抑了四川人的旅游习惯。成都是“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是最早开展“农家乐”旅游活动的城市。农家乐在成都以及整个四川都有着成熟的消费群体。地震发生后至6月底,成都市主城区和其他区(市)县的宾馆饭店的客房出租率只有30%左右;航空客流量下降,成都进出港航班只达到震前的70%;旅行社处于歇业和半歇业状态。农家乐在“五一”期间的红火代表着震后四川旅游业正在逐渐复苏。
“当年恢复秩序,三年恢复到震前水平,五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目的地。”都江堰旅游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都江堰市旅游业的恢复总体目标。
地震后都江堰将旅游产业作为民生产业,震后不久将旅游业恢复确立为经济恢复的标志。都江堰市旅游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仅都江堰市已恢复经营的农家乐有501家,恢复比例为38%。目前,都江堰市陆续恢复营业的星级饭店有青城国际酒店、鹤翔山庄、二王庙宾馆等8家,恢复比例为50%;已恢复经营和新建的商务酒店有23家,恢复比例为54%。
灾区主题游成最大卖点
与地震前旅游为了度假休闲不同的是,大部分人将震后旅游的目的定为了“看一看”。去年的大地震在国人心中的震动是前所未有的,几乎所有的被访者都表示地震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到灾区走一走。
这种到灾区看一看的心态也导致了“五一”期间,灾区旅游迎来震后的第一个小高潮。在绵竹汉旺镇、北川老城、汶川映秀等地,大量自驾游的散客络绎不绝地穿梭于灾区的各条公路之上。尽管汉旺镇、北川老城属于封城状态,但是难以阻止游客的热情。
在靠近北川临时县城安昌镇的彩虹桥边,虽然设立了“游客劝返点”,但是每天仍有大量的游客进出。“以前都是在电视画面上看到废墟的情况,现在难得来一次,肯定是看看现场是怎么样的。”来自广东的游客陈新宇是自驾车前来灾区旅游的,虽然进不去封锁线内的废墟,但是并没有影响他的勃勃兴致,对他来说这一趟能亲眼看到当初感动得落泪的现场已经是不虚此行。
老李是成都一间旅行社的导游,但是地震后,他失业近半年的时间,今年2月份,他才开始接到第一单活。他说,地震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四川旅游业几乎经受灭顶之灾。一批小旅行社纷纷关门歇业,团队客源现在很少,大部分来川旅游的游客基本上都是散客。他们大多是直奔灾区的各个地震遗址而去。
其实注意到这一个趋势的不只是老李,从四川省旅游局反馈回来的信息显示,该局正联合专业机构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出四川千条自助自驾旅游线路。四川省旅游局震后还提出了“五条主题精品线路”:九环线精品旅游线、羌文化旅游走廊、中国汶川地震遗址旅游线、大熊猫栖息地旅游线、三国文化旅游线。
在汉旺镇老城,与当地政府隔出的警戒线不到20米,当地人老何与妻子开了一个专门售卖地震纪念品的货摊,上面有画册、DVD、VCD等,他对记者称,地震后,有人注意到了游客大量涌入灾区,于是制作出了这些相关产品,这些都是当时当地人自己拍下来的镜头制作成的,对游客来说,这是非常真实的见证。现在每天来这里的游客几乎鲜有空手而归的,一个月六七百元的收入不成问题。
像老何这种与地震有关的旅游衍生品只是地震主题游的价值链中最低级的一环。记者了解到,地震主题游成为灾区各政府灾后重建中的先导任务,各地均计划上马大大小小的地震主题旅游项目。
一家旅游咨询公司通过电话采访广州和上海的数百名普通市民得到的反馈显示,四川省外游客对来川旅游均表示极感兴趣,“以前怕去了给灾区添麻烦,现在如果时间合适,我很想来看一看,在四川旅游消费也是对灾区一种献爱心的机会。”广州市民王爱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