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道德的力量>敬业奉献
站内搜索:
侯加明:党员本色
2009-03-20 21:27:00 作者: 大众网

  


    走过同三高速汾水段的人都知道,在路的东侧有一片小别墅区,二层小康楼整体划一,掩映在红花绿树之中,呈现出静谧祥和、温馨舒适、其乐融融的新农村气象,造就这一切美好景象的,就是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辛庄子村党支部书记、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新农村建设当家人、日照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侯加明。
    责任
    1997年3月,当时的汾水镇党委经过深入了解,决定让时任汾水一中副校长的侯加明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带领父老乡亲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这对当时的老侯来说,无疑是一次命运的选择。当时村两委班子几近瘫痪,集体欠债20多万元,财务帐目混乱,治安形势严峻,计划生育给全镇拖后腿,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老伴和亲朋好友都劝老侯:“村里都乱成这样了,咱有班上,按月拿工资,吃不愁、穿不愁,千万别掺和村里这个烂摊子啊。”可生性倔强的老侯,想的更多的是组织的信任重托和村里父老乡亲的期盼,他对老伴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服从组织安排。既然组织信任,群众不反对,咱就必须干,否则,上对不起组织,下对不起父老乡亲。”于是老侯毅然接受组织安排,走马上任村支书。从教书育人的三尺讲台走向教化于民的一村之长,他实现了一次人生走向的无悔抉择,而“党员的责任’’牢牢植根于他的心底,伴随着他度过无怨无悔的“做无品官为村民、行有品事积功德”的人生征程。
    本色
    做为一名班子带头人,要想彻底获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树立好班子公平、公正的形象至关重要。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四叔家的一位堂姐,年轻时就在村里干村干部,出嫁后又主动回来照顾身体不好的四叔,为此老侯非常敬佩她。2004年村里搬迁时,她来找老侯想要套房子,当时就被老侯一口回绝了,“大姐,你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我是打心眼里佩服你,如果是个人的事,我想尽办法也会帮你,但凡是涉及集体的事,任何人都不行,亲老子、亲兄弟都不行”。就这样,老侯几乎把所有的亲戚都得罪了,但他无怨无悔,依然“我行我素”。
    建房盖屋对农民来说可是件大事,房基的划分是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在分楼号时,村民都纷纷说:书记这几年太辛苦了,个人“拨份”是应该的,1号是书记的。而老侯没有听从,他召开不同层面的会议,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决定在安置地点的选定上充分发扬民主,对不同区位制定标的,实施公开竞标,将好区位竞标款补贴到较差区位,确保不同收入的家庭都能住上楼房。同时对房屋补偿实行阳光作业,以确保拆迁安置的公平公正。村两委制定了具体的安置方案,实行党员干部包户制度,并集体出资给两家特殊户(丈夫去世)聘请专人主持建成了楼房,给困难户一定的政策倾斜,老侯也以个人名义给予担保,帮助他们跑资金,联系工程队,处理各种问题。在楼基拍卖会上,老党员们在台上主持,老侯在台下和村民一起参与竞标,来观看的外村群众都纷纷挑起大拇哥。再困难再头痛的事只要公开公正就变得异乎简单平常。
    “一名农村支部书记,官职不大,管事不少,手中权力稍微放纵一下,就会幻化出巨大的‘实惠’。”对此,侯加明有着清醒地认识。到村里担任村官10年来,他没到群众家中吃过一次饭,喝过一盅酒,没有用集体的钱招待一回客人,办公室里的两把暖瓶,也陪他度过整整10个春秋,今年才不得不光荣“退休”。在他的带动下,村两委干部都把集体的日子当自己的过,廉洁勤政,节俭用好每一分钱。
    勤政
    老侯上任之时,恰逢全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的如火如茶。面对机遇,老侯和村两委成员经过反复论证,探索出了发展桑蚕养殖寻求致富的新路子。可辛庄子村是个典型的贫水村,靠天吃饭,每到干旱时节,村民们只能到相隔好几里路的邻村挑水喝,种桑更是举步维艰。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带领群众早日走上致富之路,从1997年开始,侯加明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利用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利时机,奋战两个春秋,修引蓄水渠5条, 目前蓄水能力达10万余方,不但满足了250亩桑园的用水需求,而且还投资15万余元为每户村民安上自来水,成为街道首批实现“户户通”自来水的村。而当年他那握钢笔的手,也因刨断3根铁镐而摸出一层厚厚的老茧。
    2004年4月的一天,当老侯听到焦电公司要落户辛庄子村时,他兴奋得一夜没睡,他明白彻底改变辛庄子村现状的良好机遇就摆在眼前了。他合计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天还没亮,他即召集村两委成员召开紧急会议,两委会上,他力排众议,把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为企业落户搞好服务作为全村首要的任务。“两委”思想统一了,随即先后召开了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和全体村民大会等各种层次的会议共20余次,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100多人到江苏华西村等经济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很快便统一了党员群众的思想。项目落户过程中,他又带领两委班子积极配合企业做好土地清表、赔偿等工作,2天内迁走了120余座坟,效率之高让落户企业大为震撼。村两委一班人的真诚服务让落户企业大为感动,他们主动安排了40多名村民到公司就业,如今他们每人月工资都在1900元以上,全村每年仅工资性收入就达60余万元。他组织60余名妇女和青年劳力成立了装卸服务队,由村里统一联系装卸任务,逐户安排劳力,仅此一项,全村年人均增收近千余元;成立妇女致富协会,组织妇女成立扎筢队,使全村50余名妇女每年增收5000余元。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洁净煤项目急需落户,最佳位置就是辛庄子村的村址。而建国后就没进行过村庄规划的老村小巷,每逢下雨连出租车司机都不愿来的情景深深刺痛老侯的心。进行腾村倒地,实现支持大项目发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彻底改变群众生活环境这一箭三雕的大胆设想闯进他的脑海。随后,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积极入户做思想工作,并且第一个拆了自家刚建了9年的房子。拆房时,老娘呆呆地望着刚装饰一新的房子,流着泪说:“孩啊,这么新的房子说拆就拆了?多心痛啊!就不能再合计合计?”老侯哽咽着:“娘啊,谁叫咱是村干部呢?这种事咱就得带头啊。”就这样,在村干部的带头下,不到一年的时间,全村就完成了搬迁,为企业腾出120余亩土地。同时,他又积极到规划部门联系,制定出了全村的规划建设方案,建成标准居民小康楼162幢,民房20户,老年房50户。并通过认真调研考察,规划出80亩民生工业小区,集体年增收20万元。村集体富了,老侯想到的是为全村人谋福利的事。村里建立了老年人生活补助和弱势群体困难救助制度,对60周岁的老年人给予每月60元的生活补助;每年逢年过节,给每一位村民发放米、面、鱼、花生油作为福利;对特困户分别给予1000-2000元不等的生活救助,对于因病住院的村民他都亲自看望,对于升学、入伍给予资金等奖励。这一系列的民心工程为辛庄子村的和谐发展注入了强劲地活力,村里巷间处处洋溢着富裕、文明、祥和的新农村。
    自他担任村官10年来,坚持干部点名制度,办公场所从未出现打牌、下棋现象;坚持各种会议制度;坚持村务财务公开、大事公决,每年年底结清村内外账务诚信制度;坚持电费一天收齐;坚持对青年的培训,达到每年有人入党;实现查清前任班子的十年陈账;坚持节日看望军属、退伍转业军人及弱势群体、老党员;坚持不吃群众一次饭、喝一盅酒……干部勤政廉洁,制度刚性执行,是辛庄子村发生巨变的内因。十年磨一剑,在老侯的带领下,十年时间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辛庄子村由过去一个集体负债20余万元的贫穷村,逐步发展到2007集体经济收入8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7500元的富裕村。班子也得到群众的认可,十年考评均为优秀班子,他的考评优秀率连年达98%以上。
    考验
     长时间地忘我工作,侯加明积劳成疾,2003年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视力逐渐模糊,手脚麻木,老伴劝他:“咱村现在也好了,这些年你为村里做得也够多了,你现在身体这个样子,该歇歇了。”但老侯不这么想:“明年就要换届了,我再撑几个月,到时再退下来,也算是‘光荣退休’。”
    “屋漏偏逢连夜雨”。2004年,侯加明又被查出患上了恶性肠道肿瘤,不得不去市医院进行手术,甚至一度昏迷不醒。村民们听说老侯病了,纷纷到医院去看望他。村里一位姓支的老大爷正在放牛,当听说老侯得病住院时,把牛交给他的小孙子看着,拔腿就往车站去了,他要去看看他们的好书记。当年春节,风雪中,身体异常虚弱的老侯带领两委成员又出现在老党员、退伍军人、困难户家中,村民们紧紧握着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他们怕的是万一老天不长眼,他们会失去日牵夜挂的好书记,失去他们的主心骨。
    2004年底换届时,侯加明拖着虚弱的身体在村民大会上说:“我的身体状况大家都看到了, 已经不适合当书记了,大家都不要选我了。”但选举结果是,530多个人参加,侯加明得了480多票,得票率超过90%。面对全村老少爷们的信任,老侯又犹豫了。老伴的态度此时异常坚决:“你身子都这个样了,你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这个家、为孩子考虑考虑吧。”考虑再三,侯加明还是做出了让老伴伤心落泪的决定:“人固有一死,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作为一名老少爷们信任的支部书记,死没什么可怕的,怕的是没给老少爷们留点想念的东西,我就将就这副身躯,能撑几天是几天,怎么我也得让村里变个样。”于是侯加明又挑起了这副重担,白天咬着牙坚持工作,晚上回家就让老伴热敷、按摩双腿。村里搞旧村改造,他硬是拖着病重的身体,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做工作,拆迁工作异乎寻常的顺利,仅用一年的时间,规划区230户全部完成拆迁,没有一户上访和故意刁难,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和盗窃事件。老侯欣慰地说:“村民们都这么体谅我,我这个‘官’当的也值了,我还有什么可怨悔的呢?”今年的两委换届,他又以高票当选,他自我解嘲地说:“我这是老牛上套,非拉不可了。”
    十年了,辛庄子村变了,昔日的老屋泥路成为照片,小媳妇不再嚼舌而去上班挣钱,老汉不再蹲墙根而去读报下棋,家家门前红花绿草而不再垃圾成堆……老侯也变了,他头发白了,时常手脚麻木,眼睛看时间长了视线就会模糊,坐时间长了胸口就会发闷,但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没变,强烈的为民服务意识没变,带领群众致富的韧劲没减。多年来病痛时常折磨着他,但老侯并没放在心上,医生的嘱咐他常常忘记,检查病情的约定时时推后,因为他已经习惯了,并且他也习惯了在心里装满太多太多的牵挂:居民楼区的配套设施建设还得尽快跟上,贫困户的救济得抓紧研究……
编辑: 戴兵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