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停靠在青岛解放军海军码头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各国舰艇,各国海军官兵相互登舰参观,同时各国舰艇对青岛市民开放,让众多各界人士在参观中大开眼见。图为中国海军军舰阵容齐整等待阅兵。中新社发宋吉河 摄
中新网4月23日电 作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史上首次多国海军检阅活动将在青岛附近海域举行。香港《南华早报》刊文说,中国正从历史上的中央王国走向海上强国。
文章说,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一个关注陆地的国家,自视为地球的中心,即中央王国,不怎么关注在海岸线以外扩大影响力。中国的觉醒发生在19世纪末的清朝:一连串被西方和日本海军打败的屈辱事件促使20世纪初的知识分子思考国家制定海上战略的必要性。
然而,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国家遭受一系列天灾人祸,海上强国的概念一直未受到重视。直到30年前向世界敞开大门,中国基本上是一个着眼内陆的半封闭国家。
文章说,开放政策成了推动这个曾经只热爱陆地的中央王国开始着眼海洋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很快成了世界工厂。外贸和投资成了经济最重要的助推器。另一方面,中国需要保有足够能源维持工厂运转。
文章引述美国海军军事学院学者吉原俊井的话说,经济动机刺激是中国政策从陆地向海上转变的主要原因,而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中国是一个新兴的海上强国。
上海政法学院海军问题专家倪乐雄说,中国对海上运输航线通道日益感到担忧,已将海上战略提上重要日程。
文章指出,中国国内支持发展海上力量的人认为,没有一个重要而负责的大国会指望另一个大国的良好愿望来维持海上物资流动的稳定性,因此中国必须保护自己的海外资源和贸易通道。
早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就指示海军制定更为符合中国、着眼外部的长期海军战略。与邓的愿望一致,当时的中国军方制定了“海上防御战略”,现在它仍然是中国海军的思想基石。
文章提到,有外国军事杂志将2004年5月描述为中国海上力量发展的分水岭。当时,中国显示了海军领导人会在国家最高安全决策机构占有“永久席位”。当海上战略在党的十六大重要文件中提出时,向海洋转移的战略引起了关注。
另一个里程碑是去年12月。当时中国公开施展力量,向索马里海域派遣护卫舰队,这是中国海军第一次在太平洋之外行动;国防部发言人还发表声明指出中国需要一艘航母,这与它以前在此问题上的态度相比发生了变化。
文章引述美国学者吉原俊井的话称:“从战略和军事角度看,中国已经走过了很长一段路。分析家10年前曾预测中国在2020年之前不可能成为地区海军强国。根据衡量海军力量的多种标准,我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地区性海军强国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