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齐鲁公安英雄榜>群英谱>马刚

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马刚同志事迹材料

    马刚,男,1976年11月出生,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大队副大队长。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消防队员,他一直战斗在灭火抢险的第一线,一年365天几乎天天都坚守工作岗位;他爱民胜父母,当人民群众出现危难时,他无所畏惧,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警16年,共参加灭火抢险救援战斗2800余次,抢救群众生命160余次。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3次,三等功7次,被青岛市政府授予“灭火抢险有功个人”,被公安部消防局授予“灭火救援尖兵”荣誉称号,受到各级嘉奖十六次,连续两年被支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2006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国消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消防总队优秀共产党员”和“全省优秀人民警察”。

赴汤蹈火      服务人民

    2001年3月镇江路科瑞雅洗浴中心发生重大火灾,马刚带领第一出动力量赶赴火场,现场浓烟滚滚,风声、火声夹杂着被困人员的哭喊声催人肝肺。群众的呼救就是战斗的命令,经了解洗浴中心里还有二十多名被困群众,马刚迅速做了详细的战斗分工,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被困人员。他带领一名班长迅速冲进火场展开救援,此时火场内部情况极为复杂,大部分楼板出现坍塌,炽热的高温早已超过人体承受的极限,他顶着熊熊烈火,冒着随时可能被坍塌的楼板砸倒的危险,逐个房间搜寻被困群众,最终成功的营救出被围困的22名群众。

    2003年4月5日,青岛即墨市“正大公司”厂房发生特大火灾,20多名员工被困厂房内。又是马刚,冒着生命危险进入碳烤车间搜寻被困人员。搜寻结束后他又立即投入灭火战斗,利用破拆工具和强大的水枪阵地成功的控制了火势向车间右侧的氨气储罐蔓延。在火灾现场的清理过程中,他继续深入火场寻找遇难者的遗体,本着对遇难群众高度负责精神,冒着氨气刺鼻的气味和尸体的异味,将焚烧的面目全非、支离破碎的遗骸挖出,将压在遇难人员身上的钢板杂物全部清理掉。特别是在清理风机箱内四具遇难者尸体时,他进入充满氨气只有几平方米的风机箱内,跪在上面,面部几乎和烧焦的尸体贴在一起,手脚并用的把四具烧焦的尸体全部扒出来,充分体现了特勤干部过硬的心理素质。整个战斗历时60余个小时,他几次换下疲劳的战士,自己却不曾离开一线火场半步,直到战斗结束我们英勇的特勤队长却累倒在归队的路上。

    经历了无数火场和惊险,他从不曾考虑过个人安危,因为他知道有“亲人”身陷险情,有一条条鲜活的生命等待他救援。他不会忘记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睛对生命的渴望;他不会忘记那一个个家庭为失去亲人而痛不欲生的场景。这一切,就成为了他永往直前的动力,成为了他同死神搏斗时的巨大勇气。

勇救群众      舍生忘死

    “我是消防队员,是人民的消防队员,人民需要我的时候,我就得冲在最前面。”马刚同志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危急现场。2006年11月9日,青岛水泥厂发生生产事故:5名正在水泥半成品储罐中清理罐壁结块的工人因工作台塌陷,坠入了12米深的罐中,生死未卜。接到支队出动命令后,马刚迅速带领中队官兵赶赴现场。时间就是生命。现场勘查后,马刚迅速做出了利用被困人员自身固定的保险绳绑住被困者向上牵引,同时在罐底放料使矿渣堆面降低的营救方案。为了避免再次发生储料塌陷造成严重伤害,一人只身进入罐内反复多次勘查情况实施营救。很快三名被埋较浅的工人被安全救出。而最后一名工人被储料埋至脖子处,巨大的压力挤压使他疼痛难忍,感到绝望,要求放弃营救,而此时罐内壁贴附的储料开始松动并出现了滑落的情况,随时可能发生塌方,即使采取保护措施的救援人员进入罐内作业也面临着很大的危险。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马刚再一次选择了将危险留给自己。他又一次进入了危机四伏的水泥罐。经过两个小时的艰难营救,最后一名工人也终于被安全救出。中央电视台对这次救援事件做了专门报道。

    5.12汶川地震,牵动着每一位国人的心。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公安部消防局下达了全国消防部队紧急支援灾区的命令,马刚同志和153名青岛消防官兵一道火速奔赴抗震救灾的第一线。到了灾区后,身经百战的马刚也被眼前的惨状惊呆了,他看到了原本好端端的城镇一夜之间变成了残垣断壁;看到了废墟下一双又一双求救的眼睛;泪水朦胧了双眼,早一分钟展开救援,就有可能多挽救一条生命。灾情就是命令,他和35名官兵携带沉重的救援器材,冒着不断的余震、塌方、泥石流徒步强行军17个小时冒死进入震中映秀。

    进入映秀镇,他和战友们一分钟也没有耽搁,立即来到映秀发电厂展开救援。最为困难的是营救电厂职工虞锦华。虞锦华已经被埋三天了,埋得比较深,到达营救现场时,虞锦华的弟弟告诉他,姐姐身体极度虚弱,随时都有生命的危险。营救行动在异常艰难的进行着,从16日开始,余震不断而且越震越强,每小时都会发生几次。余震发生时,无论是外围支援的战友们还是内部作业的他,都感到大地和整个坍塌的楼房在剧烈晃动。大量的石块和渣土从废墟顶上掉下,身处废墟深处的他随时都有被再次掩埋的危险,可他没有后退半步,作为青岛消防的一员,誓与灾区人民同生死、共患难,对废墟下的被困人员不抛弃、不放弃,哪怕以命换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他许下的铮铮誓言!

    坑道在不断的扩大,生的希望就在眼前,打通了!通道终于打通了!经过马刚和战友们56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被困150小时的虞锦华终于得救了,一切的伤痛和劳累在那一刻仿佛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人民群众被救后的喜悦。当中央电视台播放青岛消防官兵们在映秀镇营救虞锦华成功的镜头时,青岛的市民们感到无比自豪,纷纷在互联网发表信息说:“青岛消防,好样的!马刚,好样的!”

    他,坦然面对生死,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一次又一次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什么力量使他能够不顾个人安危,一次次的挺身而出、勇往直前?是责任!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刻起,他就告诉自己,我现在不仅仅是父母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父亲,我还是人民的消防队员、是人民的儿子!

苦练精兵     一心为民

    马刚,这位年轻的特勤副大队长是青岛支队有名的业务尖兵,多次在参加各种级别的业务比武竞赛中夺冠,为支队赢得荣誉。在训练场上他可是个“狠”角色,他用近乎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他的兵,从来都是说一不二、一丝不苟,官兵们有时候不理解会报怨,他只回以一句话“过硬的身体和业务素质,是你真正救人保命的根本,在人民群众有危难最需要你的时候,你才能冲的上、打的赢”,官兵们一听这话,虽然嘴上不说什么,可是打心底里“服”了。针对目前日益复杂严峻的火灾形势,他时刻牢记“练为战”的指导思想,苦心钻研业务理论知识,总结实战经验,创新训练模式,组织实施训练,并担任了全国首个航空消防站空降分队队长。编写了“直升机低空索降、滑降,机载吊篮救人,直升机超低空水平面救人”等消防航空训练科目教案。2002年6月率机降分队成功参与了青岛市海上救人空中救援行动,在实战中积累了直升机救人的经验。而且在2004年6月,2005年8月率直升机空降分队成功完成了青岛市公安局反恐演习和全国消防地方警力增长现场会的表演任务。

    马刚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消防队员,正因他心中装着人民,愿意无私地奉献于人民,他的生命才更有价值,他的人生才更有意义。他说我既然选择了消防这个职业,就等于选择了忠诚,选择了无悔,选择了在每一个危急关头的挺身而出,全力以赴。他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消防队员最崇高的誓言: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高于一切!


赵尔印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