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百名记者报全运>大众日报_陈巨慧

山东济南成毕业生就业“避风港”

2008年12月底,记者在山东省体育馆内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遇到了西装革履的吴冠群(化名)。在诸多接受采访的应届毕业生中,吴冠群的简历让人眼前一亮:人民大学某文史类专业本科生,在校园活动社团中担任干部职务,有着多个知名媒体的实习经历……
名校生转战中小城市

    2008年12月底,记者在山东省体育馆内举办的一场招聘会上,遇到了西装革履的吴冠群(化名)。在诸多接受采访的应届毕业生中,吴冠群的简历让人眼前一亮:人民大学某文史类专业本科生,在校园活动社团中担任干部职务,有着多个知名媒体的实习经历……

    吴冠群是山东人,虽然这次只是“顺路”打探一下济南的就业市场,但他仍旧做了充分的准备,包括咬着牙在寒风中只穿一套单薄的西装。“虽然父母一直希望我能在山东就业,但自己更倾向于留在北京。可偏偏今年赶上金融危机,北京就业压力太大,和父母商量了一下,决定还是把目光瞄准济南了。”

    吴冠群告诉记者,往年年底,都是高校招聘最为密集的时段,应届毕业生也往往手中握有好几个offer进行比较或者继续观望。然而,今年的就业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原本很被名校毕业生看重的外企以及金融、证券、房地产等企业,削减甚至取消了招聘计划,很多优秀的重点高校毕业生不得不降低自己的求职目标,不再只把工作地点限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而纷纷表示只要有合适的工作,来二线城市发展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一线城市的人才饱和度已经非常高了,名校生或许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而且从目前来看,济南的就业市场受金融危机冲击并没有一线城市那么明显。”吴冠群说,除了被形势所逼外,济南安逸的生活也是他考虑的因素之一,“济南的物价、房价相对北京偏低,这样生活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吴冠群的选择代表了不少名校生在就业市场上转战中小城市的决心。智联招聘高级职业顾问郝健也认为,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环境,去中小城市就业也是应届毕业生的一个有利选择。

    本地生济南“安营扎寨”

    将目光瞄准济南的不仅仅是外地的名校生,许多原本打算跳出济南去一线城市发展的本地高校毕业生,也放弃了原有的打算,作出了留在济南发展这一更为稳妥的选择。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李晋(化名)也是早早就和同学来到招聘会现场。从小在山东长大的李晋告诉记者,她的梦想就是毕业后去外面闯一闯。从去年开始,李晋就开始关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工作机会,但在多次投出简历石沉大海后,她最终决定留在济南发展。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和李晋一样,不少想去外面的世界看看的济南高校毕业生,面对当前的形势,只能无奈地选择继续留在这片小天地里。看到许多曾经在外打拼的师兄师姐被裁员,不少已经回到济南工作,他们的心态也发生着变化。高校就业指导老师所讲的“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逐渐被更多的毕业生所认可,不少毕业生也表示,碰上这样糟糕的就业环境他们只能妥协,先在济南找个工作安定下来,这样也是积累工作经验,为以后寻找更好的发展空间做准备。

     人才涌入考验就业空间

    原本不打算来的名校生来了,原本打算走的本地生却不走了,对于更多一心留在济南发展的普通学生来说,原本不宽阔的就业空间,被压缩得越发狭小。

    据济南市人才市场的工作人员介绍,中国重汽、济南机床二厂等一些大型国有企业近些年纷纷将招聘目标锁定为名校毕业生,通过去名牌高校开校园招聘会的方式招聘新员工。 原本对名校生吸引力并不算强的济南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却倍受青睐。

    企业的用人需求向重点大学或高学历毕业生集中,这让很多原本打算先就业的本科生放弃了工作的念头,转而复习考研。山东财政学院的刘晓说:“选择考研一方面是为了深造,另一方面是避开金融危机。等两三年后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也许经济形势就转好了,那时候选择的余地就大了。”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 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高达千万人。其中,驻济高校的毕业生预计2009年将超过4万人。对于成为金融危机下就业“避风港”的济南来说,除了将在“逆市”中招揽大批人才以外,如何提供更多优质岗位安置更多毕业生,也成为就业新形势下的一大考验。

王磊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