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上,“巨碗”幕布上展现出孔子像。□ 记 者李 勇 报道
□ 王红军 杨 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西柳”的中央,在声光电火烘托的艺术氛围中,一个直径大约50米的“巨碗”从地面缓缓升起,济南市500名小学生手持书卷,吟诵着脍炙人口的《论语》名句,一幅幅气势恢宏的齐鲁文化长卷徐徐展现——这是国人从古至今敞开胸怀欢迎朋友的独特方式,也是对现场嘉宾和前来参加全运会的各地运动员、教练员的热诚欢迎。
“山、水、圣人”书写华夏文明
山东是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伴随着一曲耳熟能详的《沂蒙山小调》,“巨碗”外层幕布缓缓落下,雄伟壮阔的泰山魏然屹立,“五岳之尊”、“国泰民安”的大型石刻跃然眼前。“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望岳》名篇回荡耳畔。
舞台上,一群天鹅御风而行,清澈啼鸣,预示着至圣先师孔子的诞生。幕布上,象征着儒家文化的孔庙出现了,从“金声玉振坊”到“杏坛”,到“大成殿”,一扇扇大门渐次打开,仿佛穿越千年历史长河,进行着一场现代与历史的对话。
在高远悠长的天籁之声中,2330名演员手举长幅绸缎,从体育场北侧向南一路奔跑,恰如万里黄河从天际涌出,一泻千里,滔滔起舞。
转瞬间,2008年青岛奥帆赛的场景又回到了人们眼前,蓝天碧海,千帆竞逐……
泰山从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黄河从这里入海,大海在这里交汇。一山、一水、一圣人,为5000年华夏文明史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表示,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在灿烂的色彩和声乐震撼中,开幕式既展现了以鲁文化为代表的内陆文化、农业文明,也表现了以齐文化为代表的海洋文化、海洋文明。”
开幕式执行导演刘冠麟表示,我们着重突出了齐鲁文化特色,除了大家熟知的“一山一水一圣人”外,山东特有的海洋文化也得到充分体现,“奥运扬帆”再现了山东风采。
从此,全运华章有了来自山东新的传奇。
“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
文化齐鲁,风扬天下。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人们创造的灿烂文化、讲述的动人故事,不仅仅属于齐鲁人民,更属于全中国、全世界人民。
在“巨碗”幕布上,一幅巨大的春秋疆域图缓缓展开,金戈铁马,战乱纷争,一位执著者以“仁者爱人”的情怀,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仁”、“礼”思想。这就是后来的至圣孔子,这就是儒家文化的源头。
涂可国表示,从地域文化而言,春秋战国时期就诞生了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三秦文化、 三晋文化、 吴越文化、 荆楚文化… …“当时,齐鲁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涌现出了孔子、 孟子、 墨子等一大批对中华民族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思想文化,逐渐上升为中华文化的主流,并成为独占统治地位达2500年的官方意识形态,儒家文化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涂可国说。
对于开幕式文艺演出中这些文化元素的选择,涂可国表示,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诞生了许多文化的元素,更是儒家文化产生的重要土壤;而“五岳之尊”的泰山,也是汇聚了儒家、道家、佛教等众多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含量和文化资源,更多地具有“文化山”的意蕴。
涂可国说,“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和符号,孔子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弘扬儒家文化、倡导孔子的积极思想,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软实力,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礼乐文化发展为“和谐社会”
“礼之用,和为贵”;“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十几句取自《论语》的经典名句,在舞台上由济南经十一路小学和历下实验小学500名少年集体诵读,更显2500年前中华民族和谐进取的文化精魂。
发展至今,儒家思想推陈出新,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由过去的礼乐文化发展为和谐社会,正在世界范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些道德箴言至今闪耀着光彩,对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而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对日本、 韩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渐形成了‘儒教文化圈’。”
涂可国说,在当代,山东应积极吸收儒家思想中合理的成分,为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共有精神家园”提供很好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支撑。山东提出要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山东也应该弘扬儒家思想中宝贵的、有益的成分,为建设文化强省提供很好的文化条件。
此外,几千年来,齐鲁大地也产生了灿烂的海疆文化。山东3100公里的黄金海岸线,像一条金灿灿的丝线,穿起了一颗颗亮丽耀眼的明珠。在新规划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山东正在以产业层次和基础设施水平最高的沿海城市为基础,建设黄河三角洲沿海高效生态、胶东沿海高端产业、鲁南邻港产业三条产业带,形成陆海经济发展新走廊,推进内陆沿海经济联动。
接下来的13天,让我们从十一运开幕式出发,走进瑰丽而神奇的齐鲁文化。
刘国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