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堂
刘玉堂,著名作家。
突然想起一位网友说的话:如果说去奥运会是国人的成人礼,全运则是国人的健身操。今夜,“西柳”如同莲花般绽放出令人难忘的视觉盛宴!炫目的灯光,美丽的烟火,鲜艳的色调,精彩的演出,同样令人震撼!
开幕式文艺演出的三个板块,最有特色、观众印象也最深的应该是“齐鲁魂”。自始至终,围绕着“一山一水一圣人”做文章,泰山拔地而起,黄河磅礴入海,孔子杏坛讲学。艺术地反映了山东的大气与文秀,展示了齐鲁文化的精髓与经典,从《论语》,到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再到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都做了很好地诠释,既有气势,又富神韵,达到了人文与自然的统一,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开幕式的另一个亮点,是很好地突出了“全民全运”的主题。从节目的内容,到点火方式,都体现了全民的意念。随着竞技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觉得世界级的锦标赛乃至一切体育盛会只是运动员的事了,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而当我们一突出全民全运,好了,与普通百姓的关系拉近了,你觉得,还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样的思想好,体育运动,人人有关,也有责。
另外,整个演出中一些小的细节,也特别令我欣喜和感动。比方说,山东代表团入场的时候,突然响起了《沂蒙山小调》及山东快书打板儿的声响与节奏,此后又不时地出现过几次沂蒙山小调及其变奏的音乐,还有最后的一首歌中间延伸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旋律,都极富山东特色,给人以亲切感。
还有火炬的样式。因为参与了一点有关火炬样式、点火方式及火炬传递主题词的评委及再创作,遂格外留意了一下火炬的本身。现在看来,在诸多的设计方案中,选这个“如意”是真真正正地选对了。当时送审的有好多种样本,有竹签式的,有九鼎式的,还有荷花型的。“如意”的样式让所有的评委眼睛一亮,第一轮投票,即遥遥领先,此后越讨论越觉得“如意”好。如意一词出于印度梵语“阿娜律”,是自印度传入的佛具之一,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铜、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据故宫博物院资料,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俗称 “痒痒挠”的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一支保留实用功能,在民间流传;另一支强调吉祥含义,向纯粹陈设珍玩演化,成为一种祥瑞之器。以此作为火炬,即取吉祥如意、祈福纳祥之意,连同泰山之巅取火,即有了国泰民安的直观联系,与祝福祖国的主题是吻合的。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也因为这样的原因,人们对开幕式格外侧重,是非常自然的。人类的体育盛会发展至今,一个个“无与伦比”的经典瞬间为我们所牢记,这些经典体验既启迪了公众的智慧又为后来者设立了屏障,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果没有更高的智慧与创意支持,没有更加团结有效率的创作团队,很难有成功的开幕式,一是你可能无法逾越前人的成就,二是无论你怎么设计可能都会有效仿、疑似之嫌疑。而在今晚的开幕式中,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巨碗”,满载“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的诗情与乡情,拉近了观众的心理距离。而在实用性上说,“巨碗”的影像与场地演出融为一体,增添了整体艺术的立体感,同时为后来的“碗”形水幕埋下伏笔。这个“巨碗”盛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美好的祝福,成为开幕式现场的重要主题。
这次全运会点火的方式,是不是最令人回想?主火炬的点燃是体育盛会的神圣时刻,能够点燃圣火更是值得骄傲的荣耀。在我们的体验中,在高水平的大型赛事中,只有被公认为“伟大”的体坛宿将才有机会享受这种荣誉,而在这个美好的夜晚,明星们让位于“全民”,全运从这里走向全民。5000人组成的火炬长河,在五位火炬手点燃之后,如燎原的星火迅速聚集运动的能量……这样的点火方式,每个人都能明白其间象征了什么,包含了什么。从这个角度上,你甚至可以说,它带有那么一点儿哲学意味。
现在,全民的圣火已经点燃,那就让我们在未来的13天里共同见证,共享那一个个精彩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