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刘翔全运报道>众评刘翔

薛原:高倍放大镜下的刘翔

    人民网济南10月25日电 (记者 薛原) 八年过去,刘翔第三次站在全运会的赛道上,一切都已不一样了。

  如今的刘翔,一举一动都被置于高倍放大镜下。衣食住行来去踪影,事无巨细一一展现。济南奥体中心因他而满场,全运会因他而倍受关注。在中国体育界,刘翔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大众明星效应的运动员,他在赛道上换个背心都能引来一阵欢呼。这样的明星效应,使刘翔之于中国田径,有”局部大于整体“的观感,这一点,只要比较一下刘翔在与不在时的田径比赛上座率,就可了然。

  然而,在这个“消费明星”的时代,放大刘翔,毕竟只是媒体和受众相互作用下惯常的现象。对于刘翔本人而言,倘若不能始终保持一种“还原”的状态,他又如何能从那样巨大的荣誉与巨大的挫折中找回自己,重新振作。实际上,太过在意外界的猜测与质疑,动摇对自己的信心,往往是一名高水平运动员经历伤病后最难跨越的障碍。好在刘翔天性自然,“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失去什么,要去拿回什么。只想顺其自然去做,该做的就去做好。”

  八年三届全运会,刘翔已非昔日青葱少年,其间的高峰与低谷,虽已被放大在世人面前,当事者的感受,永远只是自己心底的回忆,留待日后去一一还原。但对于中国田径来说,刘翔的成长历程,收获与教训,不应只是“可遇不可求”的偶然事件。即便中国田径无法去复制一个大众追捧的偶像运动员,至少可以复制成就刘翔的内在规律;即便刘翔今后的道路眼下还是未知数,也别让他成为中国田径一个天才般的异数。

  更别苛求观众们在刘翔完赛后就转身离场,刘翔之前,中国田径还未曾有过这样“放大自身”的机会。让田径成为我们这个体育大国的强项,这梦想也只是个开始。

杨凯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