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中秋节专题>新闻

潍坊的“中秋月”应照到全国

    增设中秋、端午、清明等传统节日的假期,这种呼声已有一段时间,但大抵还停留在“建议和研讨”阶段,山东潍坊今年却首次出台具体举措———在中秋节调休一天。

    新浪网的调查显示,97%的网友对此表示欢迎,不过也有人提出质疑,诸如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是否具有法律效力,调休范围限定在政府和事业单位是否公平等等。其实,上述技术层面的争议毕竟属于细枝末节,潍坊的这一小步,仍可算得上假期制度改革的一大步。

    在为之击掌的同时,我们也盼望潍坊的“中秋月”照到更多的人:不局限于潍坊一地,而应上升到国家立法的层面;不局限于中秋一个节日,而应囊括除夕、端午、清明等多个传统节日;不局限于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而应让各行各业都享受到这一福利。

    因为在传统节日放假,具有“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的双重意义。除夕吃团圆饭,中秋举家团圆赏月,清明祭扫祖先———这都是中国人流传了上千年的民俗。可一旦失去假期的依托,这些民俗就不得不与我们的快节奏工作展开“两败俱伤”的角力。于是在传统节日的工作日里,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员工“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效率几乎为零,好不容易挨到下班回家,节日的气氛已经所剩无几,只留下吃月饼、粽子这样的简单仪式。

    这种角力持续下去,无非只有两种结果:要么传统节日妥协,民俗逐渐从国人的生活中淡出;要么工作妥协,传统节日放假成为各单位的“潜规则”。对于前者来说,曾抱怨韩国抢先端午申遗的国人,自然不愿意看到文化传承的断裂;对于后者来说,“暗放”干扰了诸多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与其这样还不如改成“明放”。

    有人难免会担心,平添这些传统节日,我国的节假日会不会过多,是否会影响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作?这种疑虑并非毫无道理,但节假日的多寡应该经过科学的论证,并且参考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以我国香港为例,东西方的假日一个都不落下,却并没有影响其金融中心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即便从社会全局出发需控制节假日的总量,传统节日也应作为优先保留的对象,可以考虑缩短的倒是“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作为“拉动内需”的应景之作,“黄金周”给环境、交通、景点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已经有目共睹,调整恐怕只是时间问题。倘若能将传统节日放假和调整“黄金周”作通盘考虑,倒是一举两得的幸事;如果再进一步,将“带薪年假”的灵活性纳入整个假期制度的设计中,员工则能更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劳动和休息时间,如此,或许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赏月”还是“加班”的矛盾。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