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9月23日专电(记者朱旭东)月到中秋,看着大街上随行人四处“游走”的月饼,突然有了一种很奇怪的感觉:这些月饼,他们都是拿回家去吃的吗?
记得开始记事的时候,每到中秋,吃的是母亲自己做的月饼,很简单,差不多就是圆的甜面饼,包些红糖或野菜。偶尔父亲买包油纸包的月饼回家,我们便兴奋得不得了。那种月饼只能在商店里才能见到,虽然里面只多了点核桃仁、橘子皮等花花绿绿的东西,却也挺稀罕,于是吃得很开心,也很满足。
生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人,应该多有上面类似的印象。那时候,物质相对匮乏,月饼仍然显得传统且朴素,诉求着团圆,憧憬着幸福。月饼和幸福一样,因为少而被“抢来抢去”。但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传统的月饼却多了一种浮华和躁动。
无从考证具体从九十年代的哪一年开始,一部分月饼开始走向豪华、奢华乃至奢侈。刚开始是月饼的原材料,然后演变到包装,进而开始豪华包装。渐渐地,月饼的包装价值超过了月饼本身,发展到前两年,月饼仅仅成了一种附属品,因为不少包装在月饼盒里的“副产品”更能吸引人。个别商家甚至“发明”了“黄金月饼”,一种不能吃,却很容易产生腐败的“月饼”。于是乎,以友情的名义、以工作的名义、以感谢的名义、以各种说不出口的名义,将这些很值钱却未必能果腹的月饼“送来送去”。
如今,豪华月饼开始受到政策的限制,也开始受到不少人的抵制,今年的中秋显得清静了些许。看到电视播的一条新闻,提醒人们不要将月饼“推来推去”。原来,不少月饼在三番五次的“送来送去”过程中,很容易变质发霉,这的确是种浪费。
中秋节的意义在团圆,就是全家人团聚。为了团圆,为了延续传统,月饼还是要吃的,不过最好自己买,想吃啥口味买啥口味,想买多少买多少,买回去与家人吃,大可不必“送来送去”或“推来推去”。
陶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