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感人事迹

青纱万顷济天下——李登海和他的玉米王国


青纱万顷济天下
  5月21日,海南三亚,登海种业育种基地。

  清晨6点,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登海,已扎进青纱帐。玉米叶亲着脸,玉米秸拉着手,他的眉眼里都是笑:“一拱玉米地,全身都舒坦!”

  农民出身的李登海“拱”了37年玉米地,“拱”出了六个中国夏玉米高产纪录、两个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他的种子在全国推广10亿多亩,增产1000多亿公斤,增效1000多亿元!

  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当代发明家”等荣誉称号,与袁隆平并称“南袁北李”——他们以自己的创新,使我国拥有了解决粮食安全的农业核心技术。

  与共和国同龄的李登海,豪情满怀:“下半生再为国家贡献一个1000亿!”

  “我希望能不断创新,超过别人!”

  种子的力量

  2005年10月,李登海以1402.86公斤的亩产,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最高纪录。

  而1096.29公斤的原纪录,同样是他创造的!

  用中国人选育的种子创造纪录,是李登海的不懈追求,“我希望能不断创新,超过别人!”

  1972年,初中毕业的李登海回到老家——莱州市后邓家村。在村农科队期间,一则材料深深震撼了他:美国先锋种业春玉米亩产1250公斤!

  在青纱帐下徘徊,在黄土地里沉思。无数次对比实验中,李登海发现了高产的秘密——种子!

  他为此兴奋,又为此沮丧:一无育种知识,二无参考资料,何谈赶超?

  但创新的理念像一团火苗,在李登海心中伺机萌发。

  1974年,李登海被推荐到莱阳农学院深造。老师刘恩训被他夜以继日的痴狂劲头感动了,送给他20粒珍贵的杂交品种“XL80”。此后,玉米育种家于伊又给他拨亮了明灯:“现在的玉米是平展型的。要高产,就要培育一种叶片上冲、适于密植的紧凑型玉米”。

  刘恩训的种子、于伊的点拨,点燃了李登海心中的火苗。他从“XL80”中分离出的2000多个株系中,选择了最理想的“掖107” 进行重点稳定,并采用割雌穗苞叶加人工辅助授粉技术,解决了雌雄花期不遇的致命缺陷。

  为加快育种速度,李登海奔赴海南,进行加代繁殖。

  1979年,他用“掖107”作母本育出“掖单2号”,创造了我国夏玉米亩产776.6公斤的新纪录,率先开创了紧凑型玉米这一中国玉米高产研究的方向!

  此后,824.9、953、962……中国夏玉米亩产纪录屡被刷新。

  1989年10月,李登海以 “掖单13号”创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纪录——亩产1096.29公斤!全国玉米专家顾问组副组长魏义章赞叹:我看到了玉米王国中的珠穆朗玛峰!

  如今,李登海向“珠穆朗玛峰”攀登的能力更强了:登海种业年科研投入达1500多万元,具备了5至10个玉米新品种通过审定的年创新能力。当今世界,只有美国先锋堪与登海比肩!

  “我要把根扎到广袤的田野里!”

  生命的思考

  “为了理想我宁愿忍受寂寞……”这首《三百六十五里路》,是李登海最喜欢的歌,“为了理想去奋斗,再难再苦也值!”

  育种、播种,是李登海的理想。他37年寒来暑往书写的奋斗史,正是中国高产玉米良种的成长史、推广史。

  按常规,选育一个新品种,需要六七年时间。候鸟般穿梭在鲁琼两地的李登海,没有节假日、周末和8小时工作制,通过加代育种,两三年就育出一个品种,硬是将30年“拉”成100年。

  1980年9月1日,突如其来的狂风挟着冰雹,把一年的育种希望打得粉碎。李登海欲哭无泪,在纸上写下 “胆裂心碎”四个字。接着,他又写下“明年再干!”

  常年紫外线辐射,超负荷脑力、体力劳动……给李登海带来多种疾病。1986年,他又患上美尼尔氏综合症,但他不顾病痛,硬是让人搀扶着,熬了8天8夜赶到海南。

  天灾、疾病,泯灭不了李登海的熊熊激情。他愈挫弥坚,以每年3至4代的速度,育出100多个玉米杂交品种,48个通过审定,获得7项发明专利和38项植物新品种权。

  “好种子播下去,才有生命!”在李登海心目中,种子的推广就是他生命的延伸,“我要把根扎到广袤田野里!”

  从1985年创建我国第一个民办农业试验站,直至今天的登海种业,李登海始终坚持科研、生产、推广一体运作,“从育种时,就想着播种”。

  为培育适合不同区域的新品种,李登海在全国设立了32个试验站。他选育的自交系,被国内科研院校和育种单位无偿采用,形成了遍布全国的衍生系及200多个杂交品种。

  从1990年开始,紧凑型玉米杂交品种在全国迅速推广。从渤海之滨到天山脚下,从天涯海角到白山黑水,李登海的种子遍撒神州大地,种植面积最大年份占全国1/3强。

  莱州农科院院长王继明说,李登海出差,“最美的就是看到自己的玉米。‘这片是,那片也是!’乐得像个孩子。”

  说到玉米和孩子,李登海笑逐颜开:“我家小孙子是第3代人了,我的玉米, 都91代了!这都是我生命的延续!”

  “下半生再为国家贡献一个1000亿!”

  国家的召唤

  5月18日,登海种业莱州第16试验场。

  “这就是创造新纪录的超级玉米”,李登海站在田头,抚摸着玉米叶算账,“阵风11级不倒,亩产1200公斤左右。种上它,咱农民得增收多少啊!国家得增产多少啊!”

  为农民、为国家,已内化为李登海血液中的信念和责任。

  李登海与共和国同龄,农历生日9月28日,阳历11月18日,但他喜欢在国庆节过生日,“个人和国家相连,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在我国,玉米占总耕地面积的1/5,占粮食总产量的24%。中国又是世界最大的种子消费国,潜在市场400亿元,占世界的12%。种子,被称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命脉”。

  1996年,美国先锋公司把进军中国市场的合作目标,锁定为登海种业。30年的目标、现在的对手,不远万里来找自己,李登海很是高兴。

  但李登海很快就不高兴了:先锋公司提出要控股60%。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李登海坚持:“中方必须控股!”

  先锋表示,只要让他们控股,其他条件全答应,但李登海不答应。先锋让步,提出双方各占50%,李登海还是不答应。

  6年谈判,李登海坚如磐石:“种子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我方必须控股!”最终,先锋种业俯首称臣。2002年11月,登海先锋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中方占51%股份。

  “从海南回来,俩人带着种子分别走,就怕种子丢了”,妻子张永慧说,“种子就是登海的命”。

  李登海点头:正是这一粒粒种子,让他感觉像玉米扎根在大地,与国家血脉相连。

  张永慧列出一张春节时李登海在海南育种的时间表:6时至9时,下地; 10时至14时,下地;15时至21时,下地。这样的春节,李登海在海南度过了30个。他很自豪:“为国家守在这里!值得骄傲!”

  30年前,李登海就拖着儿子“拱玉米地”。现在,儿子成了公司科研骨干,他又把小孙子抱到田里,“长大了也拱玉米地!”

  光阴荏苒。李登海的紧凑型玉米已在全国推广10亿多亩,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李登海豪情不减:“下半生再为国家贡献一个1000亿!”

  李登海胸有成竹:他的超级玉米,平均亩产可提高150公斤。每年推广1000万亩,我国玉米年产量就增加15亿公斤,相当于为国家新增150万亩耕地!

  ……

  微风轻拂,青纱起舞。

  种子、生命、国家,组成李登海的人生轨迹。在这个人生轨迹上,三个1000亿,成为他人生的三个里程碑。

  在登海种业的青纱帐边,也巍然屹立着三座石雕的里程碑,上面铭刻着李登海对国家的承诺:

  “为了国家,我们将继续探索!”(滕岳 杨松涛)

赵永刚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