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入刑立法治酒驾>现场报道

专家:民众意见高度统一 这是应该修法信号

    社会学教授评点调查报告民众意见高度统一这是应该修法信号

 

    □本报记者  郭静  张刚

    作为社会学专家,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一直关注着本报“挖除酒后驾车毒瘤”的行动。13日下午,看到酒驾民意调查报告结果后,他大为感叹:在现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能出现意见如此统一的调查报告,真是罕见,“民众意见统一,是应该修法的信号”。

    而这证明了目前酒后驾车已经引起民愤,亟需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约束。

    网络现实结合结论准确可靠

    手里的这份调查报告结果是否准确,王教授首先提出,在网络调查问卷十分流行的当下,以现实中发放问卷作为辅助,“这样得出来的数据更加可信,更加科学。因为单纯依据任何一方,都可能出现偏颇。”

    同时,对于这份问卷填写者的年龄段,他认为,参与调查者中26岁到45岁之间的市民占到总数的72%,“这正是社会的主流群体,是青壮年,也是上班一族,对道路交通以及酒后驾车造成的危害感受更深刻,因此得出的结论更有说服力。”

    此外,调查者的身份问题也很关键,王教授说,该问卷涉及职业十几种,整体分布很均匀,“这也增强了这份调查的可信度。”

    意见高度统一酒驾引发民愤

    “很少见到意见统一程度如此之高的调查报告,”对酒后驾车,表示深恶痛绝或建议加大惩罚力度的人占了99%,另外,认为酒后驾车不应该或应受到惩罚的人也高达99%,对此,王教授非常感慨。

    他说,这充分说明了酒后驾车行为已经引起了民愤。

    同时,调查中有72%的人有过酒后驾车或搭乘酒后驾驶者车辆的经历,“说明这种经历相当广泛,这已经不是一个个案问题,而是牵扯到众多生命安全的普遍性社会问题。”

    与此呼应的还有市民对因醉酒驾驶而导致特大交通事故的怨恨程度,有53%的人认为这是危害公共安全罪,31%的人认为是故意杀人罪。“比较而言,前者比较理性一些,而后者更能反映大家长期积攒而形成的愤怒。”

    酒驾应当入罪罪名尚需推敲

    王教授毫不讳言自己对酒后驾车行为的不满,他很认同这份报告的结论。

    “调查中,62%的人怀有侥幸心理,总以为‘喝了酒未必出事’,这是观念上的问题,需要借助宣传或者法律的力量打消这种观念。”

    他说,要杜绝酒后驾车现象,必须软硬兼施,“一是硬控制,通过立法来约束。二是软控制,通过宣传教育发动社会监督力量。这二者缺一不可,是一个合理控制的体系。”

    另外,他说,如果他填写这份问卷,也会选择应该设立,但对于这个“罪名”,他说欠推敲,“因为酒后驾车是有危险,但并没有形成犯罪事实,可以在概念上再进行推敲界定。”

    “在现在多元化的社会中,能出现意见如此统一的调查报告,真是罕见。”

    ——王忠武(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问题分析

余梁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