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至22日,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之际,为纪念党的生日,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弘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山东艺术学院团委组织研究生会骨干组成社会实践团前往革命老区临沂进行“走进革命老区,重温入党誓词,调研山东民歌,坚定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革命老区 重温入党誓词
实践团19日下午,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敬献了花圈和鲜花,在雄伟的烈士纪念塔前,实践团向英烈碑三鞠躬。随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面对鲜红的党旗,同学们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之后学生代表宣读了“山东艺术学院‘追寻革命足迹、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倡议书”。同学们在倡议书上相继签了字。
仪式结束后同学们来到陵园革命斗争史料陈列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之后前往了临沂市苍山县。参观了苍山县蔬菜种植试验基地,无土栽培,太空蔬菜让实践团师生们深切地感受到科技创新的力量。实践团还荣幸的邀请到曾任中共苍山县委组织部部长84岁高龄的张守志老党员,为大家上一堂生动而富有意义的党课。
张部长说,“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始终牢记的一句话就是毛主席说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有党的领导,也就没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没有革命先烈的牺牲奉献精神,也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勉励大家,要继承和弘扬革命优良传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将来努力工作,为建设美好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实践团师生们听后,倍受鼓舞、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继承先烈遗志,争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
调研山东民歌 坚定理想信念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调研山东民歌的现状、传承和保护,作为山东团省委和大众日报社主办的第二届“调研山东”活动的入选课题。实践团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了山东民歌代表作之一的《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蒙山第三高峰望海楼脚下的费县薛庄镇白石屋村。
白石屋是个西、北、南三面环山的小山村,极为隐蔽和幽静。这里曾是驻沂蒙山区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员李林(上海歌剧院顾问)和阮若珊(中央戏剧学院原副院长)两位同志创作《沂蒙山小调》的地方。调研团原本打算走访该镇后薛庄村被人们称为民间歌唱家的宋守莲老师,宋老师因有重要演出去北京了。实践团师生们只好电话采访了远在北京的宋老师。宋老师说,“从十岁时开始登台演唱,屈指一挥已经过去40年了。俺是一个农民,识字不多,只不过是唱了一首沂蒙山小调,党和国家就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俺要不断的向名家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向观众奉献更为精彩的演出。艺术学院人才很多,王世慧老师是俺的老朋友,希望你们多来沂蒙老区看看,把山东民歌唱响大江南北”。
同学们站在这个大山深处,回想起那个艰苦战斗的岁月,无数优秀沂蒙儿女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气壮山河的革命诗篇。耳边似乎响起沂蒙山小调,同学们不自觉地都一起哼唱起来,在这片充满着传奇色彩的土地上,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在近百年,沂蒙山人用勇敢和勤劳写下辉煌的篇章。
调研团有幸拜访了苍山民歌演唱艺术家秦守印老师并对他进行了采访。秦老师对山艺学子的到来感到很高兴,详细的给同学们讲解了自己从艺50年来的历程、感悟和收获。讲到高兴时候,这位老人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得意之作《大蒜谣》、《苍山人》等曲目。这位根植于沂蒙文化沃土的作曲家、民歌演唱家,虽年逾七旬,但他的歌喉不减当年,自己不断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敬业爱岗,在继承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的征程,历经风雨与辉煌,几十年来,他辛勤耕耘,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演唱技巧和歌曲创作经验,累计创作发表民歌曲100余首。同学们深深的被这位老艺人热情和山区大汉的执着所打动,特别是作为山东艺术院校的一员有责任和义务将其发扬光大,把山东民歌唱响全国。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对学到的理论知识有了重新认识,对社会特别是齐鲁文化资源山东民歌有了更深了解,深刻的感受沂蒙山老区的巨大变化,坚定了理想和信念,一定要做一个让党放心,让祖国骄傲,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优秀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