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青春体验印象山东>优秀调查报告

中央党校:新农村应有新面貌

 

新农村应有新面貌

——对山东省昌乐县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状况的调研

 

一、调研背景

 

(一)问题的提出

“村容整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严重影响村容村貌,逐步引起各界普遍关注。作为来自农村的在读学生,对此更是深有感触。昔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田园风光一去不返,代之以“垃圾满天飞,粪便到处堆”的乌烟瘴气之现状,处理方式更是简单粗放的“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也纷至沓来:一是影响村容村貌。本来村庄房屋庭院错落有致,但夹杂上这些乱七八糟的垃圾后,大煞风景;二是影响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试想,每天行走于垃圾随处可见的路上,心里能好受吗?三是不利于村民身心健康。尤其是夏天,蚊蝇漫天,臭气难闻,细菌丛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村民身体深受其害;四是不利于邻里和睦和谐。邻里之间经常因为垃圾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甲说乙家把垃圾倒在他家门前了,乙说是甲自己倒的,矛盾由此而生。

可见,农村生活垃圾已经对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和生产生活构成威胁,影响到了农村的和谐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不容小觑。

针对此问题,作为来自农村的青年学子,我们应以负责任的态度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本着这个原则,我们利用假期回家时机,对农村生活垃圾状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研,以期了解目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状况,目的就是要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关注,争取为政府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营造优美舒适的农村生活环境拟定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对策提供有益探索。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性质

本课题“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研究”是一项实证研究,希望通过深入农村的实地调研来探讨农村生活垃圾的来源、分布以及处理等现状,以引起人们对生活垃圾问题的关注。

2、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及研究内容的需要,本课题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定量研究主要利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定性技术主要利用实地研究的方法。

3、收集资料的方法

在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上,主要采用文献搜索、访谈和实地观察来收集相关资料。针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基本现状,课题主要是通过搜集文献档案的方法,如《昌乐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年)》、《鄌郚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鄌郚镇王家河洼村环境综合整治情况汇报》等,从当地文献档案中获取真实的定量数量资料;而针对民众对农村生活垃圾的看法,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在获取一定共同的定量数据资料的同时,根据村民的亲身经历进行访谈,以获取大量丰富的定性资料。为了保证资料的丰富性,课题组成员在深入农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同时,还将实地观察有关农村生活垃圾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以上收集到的资料均为第一手资料,是此项课题研究的扎实基础。

4、虽然我们调查的仅为几个村庄,不一定符合其他地方的情况,但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对这样一个小的社会单位进行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单位。但是,这样的结论却可以用作假设,也可以作为在其他地方进行调查时的比较材料。”[1]

5、访谈对象

乡镇干部(鄌郚镇党委刘副书记、镇党政办公室赵秘书)、村干部(王家河洼村党支部王书记)及周围几个村的村民(鄌郚镇王家河洼村、高崖村、漳河村、寨里村等)。

(三)调研地情况说明

本次调研地选择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鄌郚镇,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调研地基本情况:昌乐县地处山东半岛中部,县辖4个镇(红河镇、鄌郚镇、营丘镇、乔官镇),5个街道办事处(城关街办、宝城街办、朱刘街办、五图街办、城南街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高崖水库库区管委会,888个行政村,总面积1101平方公里。2007年末全县总人口597820人,其中农业人口315056人,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人口为主的小城镇。

2、之所以选择该县鄌郚镇,是因为:2006年,昌乐县的鄌郚镇等三乡镇列入省级“环境优美乡镇”名单;20071126,山东省环保局以鲁环发[2007]156号文件将昌乐县红河镇、昌乐县高崖镇(注:现已并入鄌郚镇)、昌乐县乔官镇孟家淳于村、昌乐县红河镇红河村、昌乐县鄌郚镇王家河洼村列入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示范村镇建设试点名单。由此可见,该镇在处理生活垃圾方面的成就得到社会认可,有一定的经验可借鉴;同时该镇还存在着大量“脏乱差”的村庄,这是我们全面了解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重点。通过对比调研,对问题的研究更有意义,更加具有针对性。

3、因为本研究旨在分析当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故而,深入其“生活世界”,去把握其中农民的行为逻辑是研究的关键。这一点需要我们对研究地点的地理风貌、风土人情以及具体场域中的行动者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我们的调研团队负责人家乡与鄌郚镇接壤,因为亲戚和出行的缘故,经常到鄌郚,对这一带相当熟悉,使得我们能够很顺利地进入到研究场景中去。所以,从熟悉程度及便利条件上来说,这里是作为调查研究较好的一个选择地点。

 

二、       调研发现

 

通过与当地负责人及村民的访谈和实地观察,我们发现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基本状况如下。

(一)生活垃圾问题在农村普遍存在,而且垃圾的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但是由于农村环境长期以来缺乏管理,村内几乎没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村民习惯于随地乱倒,致使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存放于村头、公路边、溪河边、池塘边、田边以及沟渠里。根据我们与多位村民的访谈及实地观察,推算现在农村平均每户每天产生大约1公斤生活垃圾,日常垃圾主要有柴草、包装纸、塑料、腐烂的水果蔬菜等;据昌乐县环保局统计资料,昌乐县农村每年产生生活污水约900万吨,生活垃圾约12万吨,植物秸秆约100万吨,废旧农膜约6000吨,畜禽粪尿约1000万吨。畜禽养殖场粪便随意露天堆放,废水四处乱流,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粪便污水随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或蔓延后污染河流。

由此可见,农村生活废弃物多、生活方式落后、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

除此之外,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农民的消费品种也越来越复杂化,商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农民朋友们在享受着经济变化和现代化发展成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开始面临着生活垃圾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尴尬境界。

在我们调研的鄌郚镇寨里村,一些年纪较长的村民告诉我们, “十几年前,根本上没有那么多垃圾,自家就可以处理掉了。基本上都是些菜叶、粪便、破布,还有秸秆什么的,像菜叶、吃过饭洗刷碗筷的汤水呀直接就喂猪羊了,其他的一些垃圾堆放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作为肥料种地,到时候庄稼还会长的特别好。没想到现在那么多垃圾……”从该村民的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农村的生活垃圾的种类逐渐变得复杂化。如各种包装废弃物、婴幼儿使用的尿不湿、女性的卫生用品、旧的衣服鞋帽,还有废旧电器、电池等在生活垃圾中的比重也逐年增加,而且不易处理。

(二)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尚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大部分农村的生活垃圾处于无人管理无人过问的状态。虽然每个县镇基本上都有针对环境管理的专门部门,但他们较多关注的是县城、镇区,很少会涉及到村庄。村子里的生活垃圾的处理,基本上是家家户户“各扫门前雪”。对于可以变卖的垃圾,如啤酒瓶、塑料纸、薄膜、胶制品、废铁等东西,大多都是自行收集,等有人上门收购时,将其卖掉。农村里面也有些年纪稍大的老人或者是农村妇女自行到村头屋后去捡一些能够回收的垃圾(如塑料纸、薄膜等)到废品收购站去卖。这是一部分人的生存方式,或多或少可以补贴一下生计,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可起到环保、处理生活垃圾的作用。在调研的过程中,一个村民告诉我们,村民家里基本上都有很多生活垃圾,比较勤快的家庭会把家里的生活垃圾处理的干干净净,或卖掉,或掩埋;而绝大多数家庭只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关注一下家里的生活垃圾。

当然也有一些环保模范村,已经意识到了生活垃圾问题并且开始行动起来着手进行治理。总起来说,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或者模式):一是靠自然消失,就是对生活垃圾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正如上所述,在我们走访的村子中,大部分属于这种类型;二是原始的掩埋或焚烧。等到生活垃圾堆放到一定程度,实在是无处可放时就采取这种最原始的办法进行处理,结果造成土壤污染、浅层地下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使得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生产力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三是主动探索处理办法。在我们重点采访的鄌郚镇王家河洼村,该村实行集中倾倒、统一收费、统一处理的办法,在村中心设立了垃圾池两个,垃圾箱30个;针对污水横流的状况,该村挖排水沟1000,使污水、雨水以及养殖产生的废水汇集到一处集中处理;同时该村还积极发动群众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及时清理村内“三堆”(指生活垃圾堆、柴草堆、粪堆,下同)。该村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通过我们走访,也确实感受到其村容村貌干净整洁。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那就是收集起来的垃圾如何处理,汇集到一处的污水流向何方?所以我们说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仍然处在起步探索阶段。

(三)当前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已经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生活垃圾问题,已经对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一是不利于村民身心健康。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通过各种渠道传播疾病,危害健康。比如垃圾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使蔬菜、农作物富含有毒有害物质,而这些物质通过食物链富集,最后被人体吸收;垃圾露天堆放更能造成蚊蝇滋生,老鼠猖狂。尤其是夏天,蚊蝇漫天,臭气难闻,冬春季节则垃圾漫天飞舞,细菌丛生,特别是在当前流感易发季节,这样的生活环境对村民身体危害极大。二是不利于邻里和睦和谐。据王家河洼村支书介绍,邻里之间经常因为垃圾污水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甲说乙家把垃圾倒在他家门前了,乙说是甲自己倒的,矛盾由此而生。几年前周围村庄相邻两户居民就曾因为污水流向问题而大打出手,结果造成双方重伤的悲剧。三是垃圾满沟,在汛期造成不利影响。首先是垃圾随水蔓延,扩大了污染范围,而且极易传播疾病;其次是垃圾阻塞河道,汛期存在一定的险情。很多村子的河流已经干涸,河道成为了当然的“垃圾道”,在汛期来临的时候,因为河道已被垃圾阻塞,河水雨水无处流淌,住在河流两岸的居民和其他生产生活设施就存在被淹没的危险。

(四)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开始引起政府重视

在与鄌郚镇镇委刘书记的交谈中,我们得知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着手进行规划处理。据刘书记介绍,在2008年的昌乐县“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的提案中已经涉及到了农村生活垃圾问题,并引起县里的高度重视,批示农业部门认真研究办法,先试点再推广;同年11月,出台了《昌乐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年)》,强调要“以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贯彻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以切实解决严重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变农村环保落后状况为基本出发点”,并设定了规划目标和具体指标。按照这个思路,县里正在考虑在乔官镇建设一座大型垃圾处理场来处理全县的生活垃圾。鄌郚镇也计划在2011年前建设一座中型垃圾处理场。此外,刘书记还谈到每年镇里都组织各村对村内生活垃圾进行全面清理,仅在2007年上半年就清理“三堆”1000余个。

(五)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关键在于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农村生活垃圾之所以大量产生,很大原因在于村民环保意识淡薄;而村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也是最为艰巨的任务。在与王家河洼村支部书记王书记的交谈中,反复强调村民的环保意识淡薄是造成农村生活垃圾随处可见的根源。虽然村里建设了垃圾集中回收站,但是村民们长期形成的出门就倒的习惯一时难以改变,认为去垃圾集中站多此一举。正是因为村民环保意识淡薄,所以即使购买再多垃圾箱,建设再多垃圾集中回收站,收效也不是很大。

虽然生活垃圾问题已经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但是在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老百姓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相反他们认为有生活垃圾并且这么处理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任何问题。由此可见,老百姓在主观上并没有意识到生活垃圾问题。所以说,村民环保意识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宣传,更需要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及必要的奖惩措施来保障落实。                          

(六)处理农村生活垃圾面临的最大困难在于资金短缺

农村环境整治涉及面广、问题复杂,需要大量治理资金的投入。王家河洼村2009年计划建垃圾站2处,购买垃圾转运车、抽粪车各1辆,垃圾箱10个,建粪便发酵池4处,建沼气池110处,秸杆青贮池7处。总计共建垃圾站3处,设置垃圾箱30个,建粪便发酵池10处,购买垃圾转运车2辆、抽粪车3辆,建秸杆青贮池15个,建设沼气池120个,购置秸秆生物煤固化处理设备2套。所有这些工程总投资需要158.6万元,这对于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子来说,资金压力确实很大。

仅仅一个村庄环境的综合治理就需要投入上百万元,对于一个县来说投资更是巨大。根据年度治理村庄清单和具体治理内容,昌乐县估算出2009-2015年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规划投资总额达88809万元,仅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用于建设垃圾收集设施和小型中转站方面的预算就达12724万元。

在调研中,我们充分感受到,由于村庄规模小、农村居民点分散、占地面积大,致使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比较高,再加上镇村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有限,市场化运作不够,从而严重制约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

 

三、讨论与展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我国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在这个总体要求的指导下,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六年将一号文件的落脚点锁定于“三农”领域,各项支农惠农措施相继出台,农村经济社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与之相伴随的是,农村生活垃圾问题也接踵而至,对本已脆弱的农村生态环境构成相当大的危害。根据卫生部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每天每人生活垃圾量为0.86公斤,全国农村每年的生活垃圾量接近3亿吨[2]。可见,农村生活垃圾日益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因素。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城市经济与农村隔离开来发展,在二元经济格局下形成了城乡分割、各自独立发展、互不平等的经济社会制度,导致了决策的城市倾向。在这种城乡二元格局下,城市环境得到了极大关注,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建设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等;而农村生态环境则被长期忽视,尤其是生活垃圾问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更是少之又少。

与城市环境治理相比,农村乡镇对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重视不够,农村环保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不足。乡镇领导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环境保护。二是缺乏科学规划。尚未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制定系统的科学规划,导致农村环境保护标准不清、措施不明、效果不显。三是机制体制不健全。尚未明确把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绩效作为对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许多乡镇仍然缺少规范的、长期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尚未形成。四是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体系保证。农村环境保护涉及到不同社会成员和集团的利益,现仍缺少明确、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五是宣传监管力度不够。宣传教育大多停留在空泛的标语口号上,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

这个在我们的调研中有切身的感受。在《鄌郚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情况汇报》中,对镇区环境的规划极为详尽,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是与广大村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垃圾问题则很少有所涉及。此外,在农村环保监管基础设施方面也存在严重不足。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街道社区基本上没有起码的检测设备和条件,以至于农村大气、水、土壤的系统性基础环境数据库实际上是空白。

“中国经济几十年来的迅猛增长已经对中国的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如果再任由中国的乡村环境被生活垃圾所污染和破坏,那么若干年后,也许我们赖以生存和繁衍中华大地,可能真的会没有一片净土。”[3]

因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城市发展“先污染后治理”的教训,如何有效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如何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的关注实现城乡环境的和谐共生,就成为我们本次调研的一个重要目的。我们深入农村,通过亲闻亲历和走访记录,了解当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状况,探索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有益经验,希望以此引起社会各界对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视,力求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些可行性参考。

新农村应有新面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方面。新环境就是要实现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在环境卫生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作为来自农村的学子,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关注新农村,关注我们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希望我们的努力能有所价值,倘若能够引起社会对问题的关注,并且老百姓能从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愿望,也算是我们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的一点微薄力量吧。



[1]费孝通:《江村经济》,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2]资料来自《农资导报》第89期,20081128

[3]陈文胜、王文强:《农村生活垃圾的环境污染问题与对策》,载《湖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