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第二届网媒湖北行>腾飞湖北

武汉城市圈试验改革总体方案解读

武汉城市圈将围绕“九大创新”,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荆楚网--湖北日报

总体方案概要

武汉城市圈综改方案亮点

九箭齐发探寻“两型”新路--总体方案解读(二)

武汉城市圈改革试验重在创新九大体制机制

省长详解试验区方案五大关键词:先·冒·闯·试·探

  编者按
  《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日前获国务院批准。根据该方案,武汉城市圈将围绕“九大创新”,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本报今日约请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博导赵凌云,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梁亚莉,省社科院长江流域经济所所长、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秦尊文3位专家,对“九大创新”的主要内容予以解读。
  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
  资源,“省吃细用”
  【关键词】
  资源有偿使用 落后产能退出绿色电价机制 绿色产品标准
  【核心内容】
  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探索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资源节约的市场机制,深化资源价格改革,建立促进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
  【方案摘要】
  探索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提高节能环保市场准入门槛。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安排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以奖代补”。综合运用价格、收费、税收、财政、金融等经济杠杆,有效引导社会、企业节约资源。
  完善促进资源节约市场机制。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资源初始产权配置机制和二级市场交易体系。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绿色电价机制。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型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加价收费制度。
  加快循环经济发展。重点推进东西湖区、青山区等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设立循环经济发展基金,扩大循环经济试点。推行清洁生产和废物“零排放”。建设汽车零部件、铁道机车等再制造示范工程。
  探索资源综合利用新途径。推行绿色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工业废弃物处理认证制度。建立区域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专家解读 赵凌云】
  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首项重点内容。其中最核心的是资源使用市场化。
  管理机制双向化是另一大创新。探索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双重机制,较过去单向的惩罚约束机制更为有力。一方面,以安排专项资金等方式,通过“以奖代补”淘汰落后产能等,正面激励节能减排;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准入门槛、运用价格、收费等经济杠杆,对企业予以约束、考核。管理手段因而多样、有效。
  循环产业一体化是创新资源节约的体制机制的重点。新的体制机制通过促进产业一体化,构建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使资源在区域内相对封闭的体系里循环使用,能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资源,从而达到资源节约的目的。安排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中央财政通过增加“以奖代补”专项转移支付支持淘汰落后产能。
  创新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环境,精心呵护
  【关键词】
  环保督查中心 排污权交易市场 水专项债券 环境保护基金
  【核心内容】
  以水环境生态治理和修复为重点,完善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努力实现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一体化,建设生态景观和谐、人居环境优美的生态城市圈。
  【方案摘要】
  健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编制实施武汉城市圈生态建设规划。建立圈域内环保督查中心,建设环境监控信息共享平台,实行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
  完善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加快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探索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排放权交易等制度,探索建立圈域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运营。
  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补偿的长效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探索建立多类型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科学的生态环境评估体系。
  完善水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探索城乡涉水行政事务一体化管理体制。以完善大东湖水生态保护的体制机制为重点,加强水系、水域治理与管理。对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进行全面治理。
  探索生态环保建设新途径。探索发行水专项债券,设立圈域生态环境保护基金,鼓励风险投资和民间资本进入环保产业领域。
  【专家解读 赵凌云】
  环境保护体制机制创新,体现在三个“整合”上。
  一是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整合。以环境为经济发展的内生资源,将环境保护前置于经济发展。通过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污染物排放总量初始权有偿分配、排放权交易等制度,探索建立圈域污染物排放权交易市场等机制,有别于过去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二是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整合。过去提及环境保护,更多的是空气、水等相对狭义的环保,现在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追求人、自然、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内涵更为广阔。武汉城市圈将编制生态建设规划,建立圈域内环保督查中心等实行城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管理。
  三是将市场、资金、技术相整合。新的体制机制以市场为核心,首次提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行生态补偿试点,发行水专项债券,设立生态环保基金,开发新型环保技术等等,多元化的生态保护机制比过去简单的政策手段,将更为有效。
  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体制机制
  产业,奔向“现代”
  【关键词】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 职业经理人市场
  【核心内容】
  以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体制机制为重点,整合圈域内产业资源,推动产业合理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新路子,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强省步伐。
  【方案摘要】
  建立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引导机制,探索建立企业和项目在圈域内转移的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动优势企业改制重组。探索建立产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对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在产业、税收、用地、信贷等方面完善政策支持措施。完善鼓励创业的体制机制。探索建立区域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
  【专家解读 梁亚莉】
  产业结构的体制机制创新,抓住了湖北、武汉城市圈的要害。中国正在转变以能源消耗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湖北作为缺煤、少油、少矿的资源紧缺省份,重工业占比大,更需改变增长方式。
  产业结构包括产业本身结构和区域结构,在湖北和武汉城市圈都突出表现为一个问题,就是过于依赖重工业,由此影响了其他产业及县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在武汉城市圈内,一方面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同时,只有龙头城市武汉的产业快速升级,才能带来周边城市产业的前进。
  湖北生产性服务业远落后于工业化,并制约了工业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正解决了这一矛盾。第二产业在大城市的发展肯定是削弱的,要真正解决就业和税收问题,靠的是现代服务业。这就是武汉市很多城区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的原因。
  方案突出了市场主体的机制体制创新。推进产业优化,提升产业竞争力,市场主体依然是要害,如果主体缺乏活力,或数量偏少,规模偏小,所有一切都是疲弱的。
  方案还阐述了产业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并与“两型社会”结合。对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激励,是借用政府“有形的手”,直接推动企业按“两型”要求转型,包括产业结构转型。当然,这一切也都要以企业为主体。
  创新科技引领和支撑“两型社会”建设体制机制
  科技,助飞经济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开发园区互动发展 人才资质互认
  【核心内容】
  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引领和支撑“两型社会”建设。培育科技创新主体,构筑共建、共享的公共创新平台,探索建立科研成果转化的助推机制,创新人才一体化建设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型城市圈。
  【方案摘要】
  探索建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开展公益类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和建立现代管理制度试点,探索建立科技企业股权激励机制;政策采购优先支持自主创新产品。
  完善区域创新体系。鼓励各类企业建立或与科研院所、高校联合组建研发中心。在圈域内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各种国家级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助推机制。建立以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园为中心、各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为依托的区域孵化网络。设立、引进创业投资基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
  创新产业园区互动发展机制。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探索与圈域内其他省级开发园区合作互动、快速发展,形成一批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特色的开发区。选择圈域内条件较好的省级开发区作为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比照享受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措施。
  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建立统一的人才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试行高级人才双聘制度,创新圈域内高校一体化招生与就业政策。实现人才资质互认,探索养老、医疗保险等异地享受新途径。
  【专家解读 秦尊文】
  “两型”产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强力支撑。我省科教资源优势明显,然而,其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只能排到中游,与自己的实力很不相匹配。
  这主要与科技创新体制不够灵活有关。为此,省政府专门出台文件规定,职务科技成果技术转让所得的净收入,可提取70%资金或股权一次性奖励重要贡献科研人员。如此大力度的激励政策,将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同时,产业园区的互动机制,武汉两大国家级开发区将能充分带动城市圈内其他城市开发区的发展,使之走向规范化、合法化。
  目前,我省“人才单位所有制”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甚至阻碍了人才的正常流动和发展。必须创新人才机制,让人才方便、自由地流动。


胡顺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