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而立,依然是一个充满梦想的年纪
在步入三十年的关口,深圳重新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2009年5月,国务院批复《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当中,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为重中之重;
2009年6月,深圳光明新区和坪山新区相继启动,深圳开始扁平化管理改革的实质步伐;
2009年7月31日,深圳大部制改革方案揭开面纱,决策、执行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权三分”探索备受世人关注;
2010年7月1日,深圳扩容正式实施,总面积为原来的五倍,深圳从此进入“大特区时代”;
2010年8月,酝酿已久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被舆论普遍认为将获得正式批复。媒体认为,这块由深圳和香港共建的两地融合及体制创新的试验基地,将引领深圳续写下一个三十年的传奇。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钟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特区的改革,已经走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变成涉及社会改革方方面面的总体配套改革,侧重于制度建设和体制机制的创新。
三十而立。三十年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样板,深圳为一个庞大的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观念价值和制度价值的探索,立起的是改革的坚定信念。
8月9日,《深圳2040城市发展策略》编制工作启动,开始谋划未来三十年的深圳发展策略。深圳市常务副市长吕锐锋认为,这是深圳从关注城市转向关注民生、从关注发展速度转向关注发展质量、从政府决策转向全民参与,并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和超前的思维探索城市发展前沿性课题的一次重要尝试。
回顾历史,人们会看到,1978年年底的美国《时代周刊》将邓小平评为年度人物。在48页的系列文章中,开篇是《新中国的梦想家》。那时候,没人知道深圳的未来会怎样——现实中,未来也往往只是个梦而已——后来,就像我们所知道的,深圳成就了这位伟大梦想家的梦想。
而今天,这个中国式梦想依然在不断延伸。(李天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