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纪念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评论综述

解读深圳六个“90%”背后的发展动力

“TTF”总裁吴峰华告诉记者:“放弃原来的优越待遇到深圳创业,就因为这里创新无处不在,一切皆有可能。与传统创新模式不同,深圳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是利用市场的倒逼机制,将需求由市场终端向上游递进。

  深圳近几年还先后出台和实施了《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等10多个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政策法规,在科技投入、税收优惠、土地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含金量较高的创新政策。

  改革进入深水区 创新需要新动力

  如今,自主创新已内化为深圳的城市精神,政府有“创新导向”,企业有“创新动力”,市民有“创新意愿”,社会有“创新氛围”。然而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困扰改革,影响创新的不利因素也逐渐显现。

  深圳的发展面临着资源瓶颈、环境压力、成本压力。土地短缺和利用效率较低成为深圳长远发展的最大制约,企业的经营成本因此大幅上升;深圳房价和物价居高不下,在深圳生活、工作成本远高于其他内陆城市。此外,深圳还存在部分政府官员创新精神弱化、缺乏大破大立勇气以及部分人士在创新发展中缺乏足够意志承担苦难等问题。

  倪鹏飞认为,对政府而言,最主要的是管理的创新,这方面空间还很大。他说,深圳应该在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面,尤其是在教育、科研院所、人才方面,要有自己根植性的东西,比如著名的高校、著名的科研机构、实验室。深圳不能光用引进、聚集外面的大学、科研机构和人才的权宜之计,必须有自己的“蓄水池”。其次是要思考如何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上,解决社会发展问题与经济发展同步,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一套完善的体制。


余梁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