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的标杆抬得更高一些
2010-01-22 16:29:35 作者: 来源:
第二届(2009年度)两报"齐鲁新闻奖"于2009年12月27日评审结束了,经过公示,评审结果已经两报党总支发文公布。这次较之于首届的改进版"齐鲁新闻奖",作为评审活动的具体组织者,我们还得将有关情况和评审体会向大家做些介绍。于是有了这篇《再说咱们的"齐鲁新闻奖"》
作品定评:彰显独家与独创
定评会于2009年12月27日举行,评委由两报党总支全体10位成员和3位特邀评委组成。这届特邀评委是:大众报业集团编委、大众日报记者部主任许守礼,集团社委、大众日报政教新闻采编中心主任张军,集团新闻研究所所长、《青年记者》主编荆成。评审过程中,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尤其是围绕着事件新闻报道、最佳新闻策划、最佳新闻评论、最佳平面设计等项奖的产生,更是各抒己见,业务研讨的氛围极浓。从107件作品中最终遴选出了56件定评作品(增加了3个铜奖),会议从下午2点一直开到5点。从申报作品数量看,基本上是6取1。
定评环节,在参照初评结果的基础上,评委们主要从作品的影响力、创新性、对年度热点的反映、代表两报年度核心工作的典型性等几个方面,敲定各类奖项的金奖与银奖,同时在铜奖的个别环节,对晚报、生活报、晚报地方版、广告等方面进行了适当兼顾。对那些与同城媒体或同类媒体相比非独家或不具竞争性的提名作品,评委们选择了舍弃;对有些虽属独家,但分量较轻、影响力不大,或与报纸自身定位不符的作品,评委们也选择了舍弃或降低等次。同时,对那些付出劳动巨大、具有冒险精神、具有开拓性创意、社会反响也巨大的作品和项目,评委们一致青睐,这在最佳事件报道、最佳新闻策划、最佳文体报道、最佳平面设计、最佳活动策划与最佳营销策划,尤其是最佳年度大奖的评选方面,体现尤为明显。令人欣慰的是,13个金奖中的绝大多数和1个特别大奖,无不具有独家性或独创性。若说我们设立“齐鲁新闻奖”就是要树立两报自身的新闻价值标准的话,这14项奖的标杆性质更为明显,其所体现的对独家与独创的倡导与彰显,应当更能体现齐鲁新闻奖业务引领的初衷。
让我们具体看一下:
最佳事件报道金奖《山东高速路信息服务太滞后》,是山东媒体第一个向这个领域开刀的“开山”之作,而且最终推动了各自为政的几家高速管理单位对信息服务的联合与整合,新闻或者说报纸的力量得到了发挥。其实,最佳事件报道的银奖《广州网友千里之外“约会”人贩子济南警方蹲守五小时救出两岁男孩》,也具有强烈的独家性质,采访过程也显示了记者机智、果敢的专业素养。
最佳舆论监督报道金奖《真假难辨,鸡蛋变成糊涂蛋记者“学艺”,揭开造蛋全过程》,超出一般化造假贩假新闻的,是记者的胆识、记者的深入探究程度和穷追不舍的气势,舍其一点,也不可能出现案发当地政府通力捉拿、造假者最终投案自首的圆满结局。
最佳深度报道金奖《“白话新风”凸显政治进步》等全国两会深度系列报道,不仅体现了齐鲁晚报新闻报道的全国视野与全国高度,更体现了晚报伙计们的创新与引领气魄,因此,该作品被新浪等大网站置于重要位置就不足为奇了。
最佳公众服务报道授予生活日报《“大家来买爱心菜”》大型服务报道,估计没有人会不服气。这组报道成功的背后,其实凝结的是社区新闻部伙计们在济南最寒冷的日子里所付出的汗水和心血。难怪它在提名的107件作品中就获得了88.72分的最高分。
最佳摄影报道金奖《世界年龄最大孪生姐妹大乔小乔》的主人公创了吉尼斯纪录,这件作品的成功,我们认为,既有摄影报道的力量,也有发现的力量和对发现无限放大的力量。看到那天的齐鲁晚报的封面报道,我相信不少读者,包括我们的竞争对手,会与我一样感到了平素少有的震撼。
说起最佳文体报道金奖——齐鲁晚报《季羡林、任继愈大师逝世专题报道》,我们感到对于获奖的庞大的创作队伍来说,这些奖金有些不够分了。这个金奖实际是由两件提名作品合并而成的。一件是最佳新闻策划提名《齐鲁双璧 世纪本色:任继愈 季羡林(上 下)》(编者李秀珍、孔昕、张成东、杨晓珍,申报:晚报副刊中心,发表时间7月17日、19日),另一件是最佳文体报道提名《送别(任继愈 季羡林)大师专题》,作者为评论员张金岭、记者郭建正、倪自放、郭静、常新喜、霍晓蕙等10几人组成的报道团队,编者为吕华远、吴华伟、韩适南、杨飞越、闫杰、刘海鹏、张宇、张跃伟等9人组成的编辑团队,申报单位为晚报要闻部,发表时间7月12日。前者分两期共占用10个版,后者一次占用11个版,前者为副刊策划,后者为新闻策划,阵容都够强大。所以,这个金奖其实是授予了创作出21个精美到可珍藏的新闻专版的采编团队,意在嘉奖他们的快速反应、高速策划以及文韵高雅。想想素衣飘飘的季羡林先生吧,想想大师风范的任继愈先生吧,是齐鲁晚报的这个敬业、创新的团队让他们的形象印在了我们的心里。他们获得这个金奖,和任何对手比,都当之无愧。
最佳新闻评论金奖颁给《我们亟需设立“酒后驾车罪”》,既是考量了作者的预言已经得到了应验,更是考虑了“酒驾”这一年度话题的社会典型性。也感谢晚报伙计刘国林的用心,他竟统计出今年齐鲁新闻奖56个大奖中涉车新闻共获9个大奖,占总数的16%。我把他的分析照录如下:“车新闻分布在最佳事件、最佳舆论监督、最佳公众服务、最佳摄影、最佳新闻策划、最佳新闻评论、最佳营销7个类别中,取得了2金2银5铜的‘优异成绩’。围绕车,派生出了堵高速、坠大海、逼停车、夜横行、乘客荒、撞隧道、治酒驾,以及卖车大会等新闻。除了专栏、文体两个几乎不可能涉及车的部分7个大奖,总数还剩49个,如此算来,车新闻占的比例逼近20%。由此可见车新闻的内涵相当丰富。车新闻,也是2009年国内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杭州及各地的醉驾、上海‘钓鱼’、电动车新国标、重庆天然气荒导致出租排队、车市火爆、我国产车突破千万辆大关等。对车新闻的重视,除反映了车与生活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更反映了媒体对生命权、出行权的重视。”
余下的几个金奖,包括最佳名牌专栏《社区对话》、最佳平面设计《我爱你中国》、最佳版面设计《盛世中国轴》号外、最佳活动策划《山东60年60品牌》、最佳营销策划《齐鲁够级大赛》乃至最佳年度大奖《全运50年体育功勋榜》,都是响当当的,实至名归,或者坚持出新,或者饱含创意,或者规模宏大,或者高屋建瓴,或者影响深远,在全国晚报界也堪称翘楚。
总体来看,这届所设13个金奖全部评出,较上届的出现3个金奖空缺,确实有了很大进步,说明两报申报作品的质量有了不小的提高。
申报与初评:体现较广泛的代表性
让我们再从定评的结果上溯到申报和初评环节,看看比上届有哪些变化。
本届作品申报情况:
2008年首届齐鲁新闻奖共申报作品(项目)383件,按各奖项设置数量的3倍,评委推选出126件提名作品,最终定评出48件获奖作品(项目)。2009年第二届齐鲁新闻奖共申报作品(项目)338件,比上届少了45件。其中:
最佳事件报道申报56件(上届是72件);
最佳舆论监督报道34件(上届未设,定评时临时增设);
最佳深度报道52件(上届24件);
最佳服务报道26件(上届27件);
最佳摄影报道28件(上届37件);
最佳新闻策划26件(上届29件);
最佳文体报道16件(上届体育10件,文娱12件);
最佳新闻评论12件(上届31件);
最佳名牌专栏16件(上届21件);
最佳平面设计与版面策划共33件(上届版面45件,广告设计5件);
最佳活动策划25件(上届22件),最佳营销策划12件(上届不足10件,未纳入网上申报,由经管方面后来申报)。
本届作品初评情况:
按照新修订的评审办法,新闻奖工作小组于2009年12月21日至23日对338件申报作品组织了初评,初评委成员原拟定24人,包括编委会绝大多数成员和经管会个别成员共16人,特邀评委3人,业务主任代表5人(王建廷 郑义风 王铁 张达伟田连锋),比上届有了更加广泛的代表性。
按照所设奖数量的2倍(不含特别大奖)比例,根据得分多少推选出提名作品107件(约占申报总数的1/3),其中根据评审办法规定的“生活日报、晚报地方版以及广告都有相应作品入围提名”,将地方版及广告相应分数稍低的4件作品也跳跃入选。
这些提名作品于2009年12月24日至26日在两报范围内通过内部办公网络进行了公示,于27日提交终评委进行定评。
本届初评承蒙集团新闻研究所在技术条件上给予大力支持,使我们能将它们的评审软件直接拷贝到两报OA办公系统,实现了评委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可上网评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从电脑显示的评审过程看,二十几位评委的评选都非常认真,大家对338件申报作品逐一审阅,包括作品采写经过、影响以及原件,都在网上认真比照。不少评委是利用值班之余,晚上加班加点评选,认真地在每件作品后面打上分数。初评分数的统计,是通过电脑设计的软件,自动计算出分数。每件作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合计总分除去评委人数,即为作品得分。评审结果反映出的是全体评委的较为科学、公平的整体评价,个别评委的畸高畸低的分数,很难左右最终结果。
这届提名作品,对2009年的大事都有所涵盖。比如应对金融危机、抗击甲流、全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国两会、汶川地震一周年、严查酒驾、足球反赌、济南暴雪等事件或话题,在最佳新闻策划、最佳文体报道、最佳新闻评论、最佳平面设计与版面策划、最佳活动策划等提名作品里面有比较集中的反映。从类别上看,最佳事件报道、最佳舆论监督报道、最佳深度报道等提名作品对上述重大热点主题反映不太敏感。
从部门及板块入围提名情况来看,个别板块或部门没有作品入围,值得反思。
下届展望:继续改进与创新
“齐鲁新闻奖”是由齐鲁晚报·生活日报主办、面向两报设立的年度最高奖,每年评选一次,其重要性逐步凸显。在本届评选结束时,郝总指出,要把齐鲁新闻奖评选作为两报作风建设、文化建设、品牌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蓝总也表示,齐鲁新闻奖是两报业务建设的大检阅和重要抓手,各个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参评与申报,把它当成业务建设的推进器。在评选过程中,评委也表示,齐鲁新闻奖从奖项设置到评审创新,还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不断进行完善和改进。
其实,2009年的第二届评选,较之首届评选,做了不少改进,对奖项设置及评选办法进行了一些调整。主要是正式设立了最佳舆论监督报道,合并原来的最佳体育报道和最佳文娱报道为一项最佳文体报道,将最佳人物报道并入最佳深度报道,平面设计类将最佳版面创意和最佳广告设计合并后新设最佳平面设计和最佳版面策划。总奖项由首届的16项调整为14项,同时设奖数量有所增加,其中增加了1个银奖(最佳事件新闻报道)和10个铜奖,数量由首届所设16项、43个奖调整到14项、53个奖。
但从评审过程和结果来看,确需进一步完善。我们两报创新的标杆还应抬得更高一些。比如这届评选,最后评出了56个奖,比原设计的奖项增加了3个铜奖。在奖项设置上,这届设置的最佳平面设计奖项,其内涵就显得有些混乱,评审时不易操作或者不太可比。评委反映它把报纸封面设计、新闻图示(或图表)设计、平面广告设计等3个不太可比的设计类别放在一个大的奖项里面,结果造成评审时畸轻畸重,不太容易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同时,原来设立该奖项时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当初把广告设计并入到这个奖项时,主要考虑广告设计只有两报广告中心一个部门申报,缺乏竞争性。而目前,晚报7家地方版都开始有了广告设计,这一类别开始有了广泛的竞争性,再放在版面设计类别里评,就有些不太合适了。这是下一届评审时需要注意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另外,这届申报和评审,还有个别奖项申报作品数量偏少,竞争性不强。同时,地方新闻越来越有新军突起之势,应该引起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将来理想的状态应当是,晚报本部、晚报地方版、生活日报、广告经营都以咄咄逼人的态势,拿出更多精品佳作参与竞争,甚至火花四溅,这样才能共同推动我们两报的事业永远保有创新的动力和创造的激情!
|
- 记者:温涛、彭东、郭静、杨珂、杨凡、韩适南、杨凡、仲爱梅、彭东、常新喜、石念军、张子森 编辑:吕冰
|
- 记者:胡永庆、吉祥等 生活日报编辑:济南新闻编辑室、要闻编辑室
|
- 记者:“送别大师”报道团队 编辑:文娱新闻中心、副刊编辑中心、要闻中心
|
- 记者:胡永庆、朱頔、王帅军、李杰、徐佳、丁捷、韩宇明、吉祥、赵文竹 编辑:于海霞、乔永华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