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政教新闻中心 郭静
平时最喜欢并擅长写“记者手记”之类表情文字的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却经常断了思路,文笔生涩,没了表达的流畅感所带来的快乐。
应该说,我想借助这篇文字对自己两年半的工作做一个精神上的梳理,但思考得却有些艰难,这种艰难可能源于我还不够自信。
一个例证是,得知荣获齐鲁新闻奖十佳记者后,胡总向我道贺时开玩笑道,起初你可有大牌的嫌疑,报名都不积极。我抱歉说,实在没想到,感觉这些获奖的事儿跟我还离得很远。
这是实话。坦白讲,我并非清高到对奖项和荣誉不屑一顾,对于评奖的事情一开始不太热心,最重要的原因是感觉自己还差得远,不够格。
因此收获这分意外之喜后,我心里反倒增添了几分压力。最明显的改变时,当想偷懒不愿出门采访时,心里有个声音在告诫自己,不能辜负报社的信任,于是会打起精神,努力寻找选题搜索线索。
这种努力中的焦灼和不安让我似乎回到了初入报社的时光。倏忽之间,已经进入报社两年半,现在还清晰记得刚进入报社时的焦虑和困惑,突然就成了十佳记者,这种转变,让我觉得既有成就感,又有一些不安。
几天来,我想得最多的是,我靠什么获得了认可,又靠什么能继续提升自己?
与报社同仁们相比,我努力,但不是最努力,我肯动脑,但不是最肯动脑。两年半了,我积累了什么?具备了哪些特质?
远赴西藏采访援藏干部时,雪域高原上的我,给大家留下了开朗乐观坚强的印象,甚至有次我自爆生性内向不善言辞时,惹来同行者一阵大笑。在这善意的嘲笑中,我发现了自己的转变。
曾经的我,的确内向、自卑、孤僻、疏于交际,经常陷于自我世界不能自拔,心态缺乏阳光。现在的我,在任何场合可以谈笑自若,开朗坚强了很多,也学会了如何与人打交道。
我相信,这是一种自我认可的开始,当一个人没有找到自己的定位时,只能活在迷惘和失落的低谷,但一旦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或许带给他的将是不可言说的快乐和充实。
因此,这不仅仅是一个奖,更多是对自我价值的发掘,当你努力追索你的价值时,肯定会得到同样的回报。也正由于此,我还会继续努力地走下去。